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就业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生活等情况,春节后,我们对全市四县一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调查,重点调查了外出人口较多的灵璧县尹集、高楼、冯庙镇;萧县龙城镇和张庄寨镇;砀山县关帝庙镇;埇桥区符离镇、时村镇等10多个乡镇,向3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外出务工情况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外出农民工就业情况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结合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用工问题,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是关系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
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规模逐年扩大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为132.4万人,比2000年多85.6万人,增长了2.8倍。其中流向外省人口为96万人,比2000年多74.6万人,增长3.5倍。从以上数据看出,我市外出人口的规模是逐年不断扩大的。根据300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来看,我市外出人口逐年增加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外出人口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从年龄构成看,以26-35岁农民为主体。调查数据显示,在外出就业的人员中,26-35岁的占38.6%,其余年龄组的构成分别为:18-25岁的比重为27.7%,36-45岁的比重为30.6%,46-55岁的比重为4.1%。80-90年代的农民已经是现代农民工的主流群体,这也进一步说明现代年轻农民不愿呆在农村,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从受教育程度看,外出务工农民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小学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9%,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2.7%,比200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初中学历的在外务工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在36-45岁左右的男性,对接受再教育的兴趣和意向不高。
●从就业的行业看,制造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在调查的人员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6.6%,建筑业占19.8%;从事服务业的占41.6%,其中:饮食业的占22.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占18.8%。从产业划分看,外出农民工从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占56.4%。从事第一产业的外出农民工仅占2%。
●从流向看,到省外就业人员增加。在调查的外出农民工中,选择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的占外出务工人数的80%,每100名外出务工人口中,就有80人去省外,比2000年提高48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仍主要选择省外发达城市打工,与过去相比,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这与我市收入水平和农民工就业环境密切相关。此外,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市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45%的人不愿回家就业。主要原因是认为当地的收入太低,本地用人单位少,找工作较为困难。
●从社会保障情况看,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有44.6%的外出务工人员没签订劳动合同,另外在签订合同的务工人员中有9%的人不清楚合同形式。这些外出农民工外出方式基本上是以亲朋好友介绍和自发外出找工为主,所从事的行业基本都在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
●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相对稳定。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末返乡人员占打工人数的10%。在返乡农民工中,因回家过年和家庭原因而返乡的占返乡人员总数的80%;因其他原因而返乡的占20%;从收入情况看,外出务工人员月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43.6%,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27.5%。据被调查者反映,打工收入可占家庭收入的五成以上,对当前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相对也基本满意,就业形势相对稳定。
●外出务工人员中新增了一批无地农民。据调查,在外出农民工中,拥有承包的土地的农民工占90%,没有承包的土地的占10%。在十年前这种现象是没有的。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在外从事二、三产业的同时,在家里都有土地。这种现象短期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农业、工业现代化进程。第二是已出现无地可种的农民。无地可种的大多是年轻人,因为土地承包实行的是“三十年不动地”政策,这项政策成了期间新增人口无地可分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耕地被征用。这部分人构成了无地农民,也加入了外出务工的队伍。#p#分页标题#e# 利弊: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20元,增长20%;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1%,增长24.5%。据对300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人年均收入在30000元左右,是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倍。一些农民经过几年的在外务工生涯,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经验,积极回乡创业,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农民工常年在城市生活,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眼界逐步拓宽,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文明程度、教育子女及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打工不仅带回了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乡风文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变了过去农忙之余很多农民利用闲暇时间聚众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的现象,对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稳定作用。同时,有效缓解农业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我市是农业大市,更是农业人口大市,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是484.1千公顷,农业人口为539万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1.3亩,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没有好的生存去向,必然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可以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并使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扩大了土地的经营规模,调动了农户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以此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
●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流失过度不利于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目前已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随着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全面铺开,全市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力求工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推进宿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我市面临着结构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按照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测算,城镇化率要在2015年达到45%,未来五年,宿州市二、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至少超过50万。而据普查数据测算,从2011-2020年10年内全市劳动力总量将呈现减少的趋势,对我市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是不利的。其次,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堪忧,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一些留守在家里的多是老人或小孩,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使土地出现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老人长期无人照料,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让人担忧。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中非婚生育、重婚、违法生育多孩等现象时有发生,计生政策也难以落实到位。此外,我市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从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需要来看,这些留守在农村的人员基本都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的老人,对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十分不利。
建议:
“两难”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根据我市劳动力用工需要,建立高效的用工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提供优惠、实效的农民创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和出台一系列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近9000人,累计创办经济实体6174个,带动近80000人就业。但据调查显示,在愿意回家创业的人员中,有45%的担心资金不足;有36%的人担心没有合适的就业行业和创业项目,有19%的人担心缺乏销售渠道和社会关系等。因此,当前各级政府应当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农民创办经济实体,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其次,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目前多数农民是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二、三产业,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完全具备离开土地进入离家很远的大、中城市的条件。城镇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水利、道路、环保、通讯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目标,到2015年,全市将有近300万人生活在城镇。因此,加快城镇建设,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对提高我市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规模的提升必然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适度提高用工企业的工资待遇,解决当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5%的外出务工人员愿意回家创业,另外还有45%的人员不愿意回家创业。其主要原因是有60%的人认为本地用人单位待遇较低。作为用工企业,应通过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回家就业。#p#分页标题#e#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面,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对农民工素质、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只是填补了一些低技术的劳动密集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根本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农村应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就近而言,对外出的农民工应加强技能培训,使之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据调查,在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69.3%的人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这部分人多是工厂工人,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出现缺工现象,有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无人适应。解决这种现状的方法,就是培训机构应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适时对有就业需求的剩余劳动力实行定向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起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以提高农村进城就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特点看,外出民工多从事脏、苦、累、险的工种,劳动强度较大,有些人还无法享受到正式职工的保险待遇,一些工伤事故得不到合理的处理,这都不同程度的挫伤了民工外出的积极性。据调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有44.6%的人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协议,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在出现各种事故以后,有些社会保障就无法享受。因此,政府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之余,还要对组织外出的民工建立跟踪服务,帮助外出民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劳务纠纷和安全保障等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另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采取国家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解除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附件省县编号: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为了帮助政府了解农村劳动者外出就业情况,耽误你一点时间,请帮忙回答几个问题。你的回答越真实,越能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
附件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省 县(区)问卷编号:-为了帮助政府了解农村劳动者外出就业情况,耽误你一点时间,请帮忙回答几个问题。你的回答越真实,越能帮助政府更好地制......
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关于XXX的调查姓名:XXX班级:XXX 学号:XXX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时间、对象四、调查方法五、调查内容六、调查结论七、结论分析八、心得体会九......
关于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的调查与思考巴中是劳务经济大市。外出务工挣钱,抱财回乡创业,是劳务产业深度开发的根本归宿。在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区位劣势即将彻底改变的情况下......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不断壮大。他们来自文化经济相对贫困的农村,对当地经济腾飞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