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文化一瞥_儒释道文化秒解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28: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儒释道文化一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儒释道文化秒解”。

儒释道文化一瞥

我读国学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这门课程,使我对中华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尤其对老师讲的儒释道的文化很感兴趣。现在想来,儒释道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但同时它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本土学派和文化,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毕竟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在我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术逐步走向民间,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则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其父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 他是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德家。司马谈引用《系辞》“ 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 的说法, 认为这六家的学说都是为安邦治国, 他

们各有所见, 也各有所偏。而由于当时社会上崇尚黄老之学, 司马谈也标榜以道家学说统摄各家。他认为, 道家“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 所以能“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总之, 道家是“ 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然而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 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但接着他又说, 十家中“ 可观者九家而已” 即除去小说家, 而各家则都是“ 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他同样也引用了上述《系辞》的话, 不仅认为各家学说都有其所长和所短, 而且还强调说“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 相灭亦相生也” , “ 相反而皆相成也”。由于当时社会已以儒学为上, 所以班固也竭力推崇儒家, 认为儒学“ 于道最为高。”(《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

这二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一位论六家, 以道

家为统;一位明九家, 以儒家为高。他们观点的不同, 如前所说, 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学术风尚和他们个人不同的学术师承背景。而他们之所以分别提出道家和儒家为诸子百家的统摄者, 如果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 正是反映了在诸子百家众多的学派中, 儒、道二家思想是最为丰富的。不仅如此, 儒、道二家还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自我发展、不断更新的内在机制, 所以逐渐成了诸子百家众多学派的代表者。

事实上, 自战国中期以后, 学术界就呈现一种纷纭复杂的情况。一方面是各学派内部的大分化, 另一方面,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股各学派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就是在这诸子百家的学派分合之中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说起道家,我们都知道其创始人是老子,包括后来的道教(中国本土宗教)也都以老子为其始祖,而将其神化后的人物即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物——太上老君。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追求一种天、地、人的和谐,万物共生的一种状态。

道家思想的主题便是“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因物性。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避世,什么都不去做的主张。其实,这是很不全面,也不准确的。应当一提的是,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有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也是有不同的,有的追求一种个人的自我陶醉,不问世事的精神境界;而有的是“道常无为而无不

为”,认为任何事物都应顺其自然,不应参入外界意志去制约它。因为天道“自然”,所以人道就要“无为”。

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无为而治”,认为帝王治理天下不要什么都去做,而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治理。不要以为自己是帝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殊不知“物极必反”,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而他后来实行的种种暴政,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落得个“二世而亡”的悲惨下场。

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自孔子以来,儒家思想学说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比如西汉的大儒董仲舒,宋代的朱熹等都是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的大儒。

儒家思想算是影响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最深的,特别是从朱熹的《四书集注》出版之后,成为所有读书应试的的读书人都必须学习的经典。儒家强调君子应当刚健有为,不断去奋进,当然这也是后来的士人们追求功名的一个原因。即在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当然这一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覆灭。

可能大家都知道最能概括儒家思想的一句话就是:“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的前面部分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人都应该这样去做来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再往上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也说明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当自身的格局、修养、学识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当然,这一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而释家即为佛家,佛教是在两汉之际,具体来说应该是在东汉末年由印度传来的外来文化。当其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少,把它看成与当时人们所熟悉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后来随着佛教传播的深入及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便形成了有中国文化的佛教。其中把印度佛教变为中国文化最杰出的一个人便是六祖慧能。相信大家都对他的一首偈诵印象深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也许也就是佛家的要旨之所在吧。

其实,儒释道的文化是合一的文化,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用不着有过多的局限,而应该以一种融合的心态来看待,正如: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

在此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学不仅能在国内发扬光大,也能走出国门,扬名于四海!

儒释道

苏轼思想中的儒释道哲学【前言】“儒释道”一词是为古代中国最早的世界文化视野范围观,滥觞于南梁,在元明清时期发扬,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的儒教,世界三道宗教之一的佛教和......

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比较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比较1、从哲学研究的范畴上来说:儒家——入世的哲学,道家——隐世的哲学,佛家——出世的哲学儒家主张“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有社会......

儒释道论文

儒释道小论文儒释道是儒、佛、道三家的思想集萃。这是一个广阔的名词,广阔到集纳了我们千年古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的精粹。这个名词所蕴含的深意和创建它们的经典人物的生......

儒释道合流

儒释道三合流儒释道三教合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三种诞生于同一个时代的思想,经过近两千年的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儒释道三教从三个方面满足了中华文化或者......

下载儒释道文化一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释道文化一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