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研究_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2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研究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并且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与日俱增,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缓解了农村社会、经济矛盾,降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险。这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为什么会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关于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农村富余劳动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农业产业化

一、我国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原因

1、累积性剩余。建国后,由于我们实行了错误的人口政策,导致人口出生处很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总量远远大于同期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需求,其中尤以农村为甚。人多地少是我国的最大国情,也是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富余的主要原因。

2、代性剩余。在我国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了大幅提高,由此导致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则导致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减少。其结果,大批农业劳动力就会从农业中释放出来成为富余劳动力。

3、波动性剩余。我国现在约有一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但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流动性的并未真正城市化。一遇到大的经济波动或其他风吹草动,就会被迫回乡。这种波动性剩余不是每年都发生的,但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对稳定的影响,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压力,却比未进城打工、隐性失业于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大得多。

4、消费性剩余。恩格尔定律认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将会不断下降。其中包括消费者从重视食品和生活必须品的消费向重视工业品和劳务的消费转化,这种转化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主要以提供食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以提供工业品和劳务为主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了巨大的空间,这就引发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冲动和农业劳动力的富余。

二、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农村转移劳动力虽然遍布全国各地,但相对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等中国三大经济圈区域,约占转移外省劳动力的90%以上,尤以长三角区为最,达到70%以上。主要转移在工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和其他等四个行业,这下行业集中体现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1、转移的劳动力中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具有明显特征。

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青年占大多数,超过50岁的较少。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的又占有大多数,男性比例占65%以上。所以形成了安徽省农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如果分析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最早出去的多是受过义务教育的;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的加 1

剧,接受专业培训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大家已经认识到,如果有技术,外出打工不仅省力而且挣钱。所以安徽省就有外出人员返乡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

2、兼业的多,专业的少,随机性强,无长远规划。

由于安徽省人民的传统思想,农村人民大多是在家将稻子等农作物播种下去,然后就外出打工,等到农作物成熟再回来。所以外出务工的人根本不会长期呆在外面打工,总是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虽然现在也有很多人放弃了耕种农田长期在外打工,但由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而难以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

3、外出人员收入明显增长,但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不同。

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工资得到了明显提高,有的甚至超过了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的工资。但仔细看来不难发现,农民工工资偏高的大都是一些有危险性和要耗费大量劳动的工作,比如,在建筑工地的工作和在化学工厂的工作。而其他一些工作的工资则并不尽如人意。

4、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较少,但平均收入最高。

我们在谈到富余劳动力转移时,总是把目光对准外部,特别是沿海地区。但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外出到沿海地区打工的成本较大,而农民工就地务工,在表面上看是挣得少了点,但他们付出的少,还能照顾农业生产,总的来看,收入却高于外出务工的。而且就地务工的压力较小,也能同时照顾小孩教育。老人赡养的问题。

三、关于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的政策建议。

1、提高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是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择业的方向。如果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且素质也较高,那么劳动力的转移则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反之,劳动力转移则较困难。所以,政府应经常提供一些免费的有针对性地培训来提高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2、加强培训机构的认证与管理。

要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完善的培训机构。在培训组织方面,要根据每个工种的不同选用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对于农民工方面,政府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从而让农民培训的内容能跟上社会的需要能够较快的上岗就业。

3、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

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有两个方面: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1)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处于一种分割的状态,限制了农民工进城务工也限制了企业录用农民工。就现在而言,虽然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放宽了,但进城农民工在求职、就业、管理和子女教育方面仍存在不平等待遇。所以,必须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保障。

(2)土地制度

现行的土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实 行的是家庭联产想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效益低下,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将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因此,必须深化土地改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经营方式。这样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会提高总收益,使得农民的收入提高。与此同时,龙头企业也会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业。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推动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保障。乡镇企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所以,政府应该对乡镇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得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其吸收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莉、徐永智.黑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33):23-26

[2] 许家梁.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3] 杨绪函.安徽省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J]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摘要:中国人多地少,庞大的农村人口和有限的耕地资源是中国过去和未来发展最严重的制约条件之一。如何转移农村庞大的富......

丰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丰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格局被打破,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也随之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呈不断上升趋......

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

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 作者:汪洋单位:铜陵学院11工程造价班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

农村富余劳动力证明

失业人员证明兹有我村人员,性别:,户口所在地为:现至今工作没有安置,目前处于失业。特此证明村委会章日期:......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案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

下载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