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故事_中国政治家故事图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0:21: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政治家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政治家故事图文”。

2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3周恩来:人民的总理,革命的楷模,历史的伟人。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回国后,担任《天津学生联合公报》主编,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0年至1924年,先后赴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他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国共产土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在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担任领导工作。

1924年,周恩来回国,先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领导了讨伐陈炯明反革命势力的两次东征和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6年,他到上海.担任中央军委书记。第二年3月,他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领导了“八·—”南昌起义,打响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至1931年,他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建立情报网,铲除叛徒、奸细,支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他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朱德一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取得了胜利。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作用。会后,他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红军突破国民党儿十万军队的围迫堵截,克服千难万险,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四安事变发生后,他代表中共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他广泛团结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全国和平.他陪同毛泽东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国共代表会谈纪要》签订后,他继续留在重庆和南京,积极支持和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周恩来返回延安,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后来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二人战役,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立下厂不朽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了政府总理的职务。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日理万机.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在国际事务中,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政策。1955年.他倡导的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得到承认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2年,他又协助毛泽东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并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夜以继日,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为人民辛勤操劳,身患癌症后仍坚持工作。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976年1月8口,周恩来在北京病逝。按照他的遗言,把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他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树立着“人民的总理”的丰碑。

4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4年国共合作后,毛泽东在参加1924年1月和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都被大会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1924年3月,毛泽东从广州到上海,在任中共中央局秘书的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委员,“协调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行动”。他因病于同年12月离沪回湘休养。利用养病的机会,他在韶山领导开展了半年的农民运动,办了农民夜校,建立了秘密的农民协会和中共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湖南到广州。不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毛泽东为这个刊物撰写了许多文章,揭露和反击以戴季陶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行径。同时,还兼任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主任理事、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等职。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毛泽东曾主张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发动工农群众,联合国民党左派力量,坚决回击,并建议将被迫从蒋介石控制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撤出的共产党员调到其他军去,但未获当时中共中央的同意。从5月起,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他亲自给学员讲课,引导学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并重视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为北伐战争中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准备了干部。10月,毛泽东离开广州去上海,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领导全国农民运动。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发言不同意陈独秀反对“耕地农有”的看法,主张进行土地革命。会后,毛泽东带着农运是否过火的问题到湖南5个县进行32天考察。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真正敌友,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必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1927年初到武汉,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常务委员(主持校务)等职,领导了以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

5梁启超: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共给他们写了400余封家书。梁思顺是梁启超的长女,既是父亲的助手,又是弟妹们的领班,她去加拿大后,成为弟妹们联系的核心,因此梁启超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其他子女传阅。

在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但从不强迫命令。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亲切的导师、知心的朋友。孩子们也向他坦诚地诉说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梁启超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他特别关注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具有“不惑”、“不忧”、“不惧”的君子德行,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民。无论遇到何事都能有睿智的判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不惧的精神。梁启超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们,在家书中他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氏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却无一例外都回到祖国,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梁启超家书的另一特色是充满爱心,洋溢亲情。在家书中,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更没有顽固不化的面孔,反而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亲切的称呼、细致的关怀、深情的思念、真诚的告白、娓娓的诉说、谆谆的教诲,无不展露出梁启超深深的父爱。

6孙中山:中国民主共和之父。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成为中国民主共和之父。他还亲手创办了中山大学。在中国,许多城市的道路和公园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7宋庆龄: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人之一。她在长达70年的政治生涯中奋进不已。她注重培养妇女人才,为保障妇女的正当权益作出了巨大贡献。她始终关怀着亿万中国儿童,倡导和兴办儿童文化教育场所和机构。

8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9魏源:湖南邵阳隆回人,是清代的一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并着有名作“海国图志”,并因此书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那个时候还是清朝的一名官员,官高邮知州,但是在晚年弃官归隐,并潜心参悟佛学。魏源的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前进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实属罕见,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思想观念:“师夷之长技以夷制夷”。10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矗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14第九世*:“临患不忘国,忠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东北三省,而东部内蒙古的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盟和呼伦贝尔地区也相继沦陷。正在呼伦贝尔进行佛事活动的九世*为了避免落入日寇之手,与随从顶风冒雪、昼夜兼程向内锡林郭勒盟转移,1931年10月安全到达苏尼特右旗。

在那里,九世*发表了《请安抚蒙民通电》,指出“东省沦陷,深盼国家决计恢复,誓共图存,以固疆土”。“临患不忘国,忠也。”九世*以其言行,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坚决反对日本侵略者,不愧为一位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伟大爱国者。

19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更是当代大学生所敬佩的。为实现祖国统一,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构想使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得到了解决,台湾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构想解决,对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这也是一个出路。“一国两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20鲁迅:中国第一文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因此大学生称他为中国第一文人。21章太炎:反帝爱国思想非常鲜明。当中国受到外来侵略、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时,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又一次闪烁出灿烂的火花。九一八事变以后,东三省垂危,章太炎坚决主张抗日:“今日之势使我辈处之,唯有一战,明知必败,然败亦不过失东三省耳,战败而失之,与拱手而授之,有人格与无人格之异,则国家根本之兴废亦异也”。可是,中国守军不战而退,使章太炎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他不顾年迈体衰,一如既往地用他的良知和勇气为宣传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他通电怒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国家危急至此,犹不奋力向前以图恢复,平日整兵治戎,所为何事?应即督促前进,自谋靖献。如犹逍遥河上,坐视沦胥,此真自绝于国人,甘心于奴隶者矣!”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炮火到北平拜见张学良、吴佩孚等,劝其不计个人名位、利益得失,积极抗战;他亲自为抗日将士作《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为抗日烈士题写碑文,鼓舞抗日士气。1936年临终前,章太啖致书蒋介石,劝其联共抗日,并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和团结抗日的主张。拳拳爱国心,着实令人钦佩!22蔡元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中华民国时期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3顾炎武: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政治家,少年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终身不仕清廷。他遍游华北,登山涉水,行程万里,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研究边防和地理,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复兴。晚年卜居华阴,卒于曲沃。顾炎武不仅是有气节、坚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有伟大成就的学者。他倡导经学研究,反对唯心空谈。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在《日知录》中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观点。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6何思源: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事。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他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从事编译工作,发挥其精通英、德、法、俄4种外语的特长,笔耕不辍,译著甚丰。60年代初,出版的译著已达16部,其中有《哥白尼与太阳中心宇宙系统》、《凯绥·克勒惠支》、《卡尔·马克思》、《保思·郎之万》、《近代中国外交史》等。同时还致力于《法华字典》、《德语文法》的编纂工作,并撰写了8万多字的文史资料。他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积极奔走。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27邓家彦:为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学者。邓家彦早年留学日本,是同盟会最早的会员。民国时期曾任司法部长,长期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1949年去台后担任过“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一枝庐诗钞》、《民族语原》、《学锲录》等书。

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鼓吹、捍卫民族、民权、民生,追求革命真理的坚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是炎黄子孙的楷模。邓家彦生平秉持三不原则“一不续娶;二不治私财;三不杀生”,平常人不易做到,达官贵人更难做到,先生竟能行之不渝,实在是令人佩服。对升官发财毫不介意,孙中山五次邀邓家彦出长广西,均未接受,夫人谢兰馨女士,以革命世家,妇女先进,勋助其夫事业,争传人口,功在邦家,可称为革命党人之楷模。

30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

党的十四大以后,陈云同志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但他依然高度关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始终不渝地支持党中央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31曾巩“文臣铁腕治辖地”: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有为的政治家。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的生活,在百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他的一生辗转了七八个州,却多是在基层任职,所以他总能为百姓处理一些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说曾巩一生为百姓做了实事、好事。1077年,曾巩由洪州转任福州(今福建福州)知州。福州任上,曾巩提出一个观点,当官不能与民争利。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导致菜价越来越低,以种菜为业的菜农卖不掉菜,收入大减。曾巩他立刻取消了朝廷还拨给一定面积的“职田”(权属国家的固定田产),保障了菜农的利益。

37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38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39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镇南关大捷是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战役。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并显示出高超的用兵艺术。他采取坚固防御阵地待敌,尔后转入反攻的作战方针,激励官兵奋勇杀敌,并采用主动出击、阵前伏击、近战歼敌、夜袭、包抄迂回、连续追击等灵活有效的战术,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毙伤敌军精锐近千人,缴获了大量枪炮和干粮,取得 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越两国军民的斗志,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消息传至巴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40刘永福:台湾抗日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黑旗军”。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法战争时,帮助越南政府抗击法国侵略军,“一战而法驸马安邺授首,再战而李威吕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

41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42唐继尧:(1883—1927年),又名荣昌,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云南滇系军阀的主要领导者。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政治人物。在他留学日本期间,唐继尧的理想是“不速使中国富强,凌驾欧美,俯视列强,枉为二十世纪之中华男儿,生何如死!”他在民国二年(1913年)执掌云南军政后不断推出新政。在政治上积极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宪。

护法运动中,唐继尧拥护孙中山早年在欧洲提出的政治理想,认为中国幅员太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也不应该建成中央集权的国家,应当借鉴北美的模式,建立联邦式的共和国。民国七年(1918年)时唐继尧曾搞过联省自治,担任八省联军司令,有过建立联邦式共和国的尝试。

43廖仲恺:(1877.4.23~1925.8.2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家、国民党左派领袖。1917年7月,廖仲恺随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先后被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廖仲恺以代表身份出席大会,并任大会党务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在会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廖仲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1924年2月,蒋介石擅自辞职后,廖仲恺代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7人筹备委员委员长,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等种种困难,开展筹建工作。1925年7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廖仲恺任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财政部长、广东省省务会议委员兼财政厅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党代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对廖仲恺坚决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国共合作的政治路线极端仇视,指使胡毅生、梁鸿楷、魏帮平、朱卓文等人暗杀廖仲恺。8月20日上午,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到设在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去参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9时许,在中央党部大门前遭国民党右派人物朱卓文、陈顺等刺杀。廖仲恺当场壮烈牺牲。44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45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08月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90年0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46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

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47李根源:(1879(己卯年)—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云南腾越(今腾冲)人。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

48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为罗盛教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49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沈钧儒清末主张立宪救国,认为立宪即改变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民主政治,让人民有参政的民主自由权利。

辛亥革命后,他本着民国主义在民的精神,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要求贯彻民主精神,厉行立宪政治,参与了“天坛宪草”和浙江自治省宪的拟定工作。在领导救国运动中,他参与制定的救国会政治纲领中,明确提出民主制度的确立,是各党各派彻底合作的基本条件;结社、集会、言论、出版的自由,是联合战线丝毫不能让步的要求。在整个抗战期间,他始终认为抗日与民主不可分,要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战,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他针对抗战后国民党继续实行专制、压制民主、破坏法治,先后在国民参政会上两次提出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案,获得许多参政员的联署支持。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故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故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故事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

政治家作文1000字

政治家作文1000字诸葛亮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的学问和才华是无人能比的。而后帮助刘备统一天下之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如:《空城计》《火烧新野》《借刀杀人》《火烧赤壁》广为......

柏拉图《政治家》读书笔记

柏拉图《政治家》读书笔记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关于政治法律有三篇伟论:《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这些作品对不仅西方乃至对整个人类政......

政治家拿破仑的名言

政治家拿破仑的名言1.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2.应该蔑视一切政党,心目中只有广大民众。只有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持,才能建立伟业。3.为政之道在于惠及全体人民。4.君主不应以统治为......

下载政治家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家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