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专业高就业率之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档案学专业就业前景”。
兰台论坛
档案学专业高就业率之反思
辽宁医学院徐海静
摘要本文通过对档案学专业高就业率原因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就业现状背后的危★项目编号:11534098 项目名称:黑龙
机,提出了保持就业率稳定的相关建议。
2009 年4 月6 日《中国档案报》刊登了题为“档案专业毕业生
今年就业形势乐观”的报道,被各大网站转载档案学专业一时成为
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引发了更多人关于档案学专业高就业率原
因的思考和分析。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昔日冷专业今日金饭碗”的博文,分析该专业的就业优势。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研
究生就业率高达100%,就业地区80%以上集中于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近年来一直是所在学院
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2005-2007 年本科毕业
生最终就业率连续3 年保持在96%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上海
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就业率连续4 年始终保持在80%以上而待业率
则一直为零[1]。事实上,目前国内除了档案学颇具声誉的高校其他
高校该专业的就业情况也普遍乐观。为什么一个被大多数人视为冷
管理理念移植到档案管理中使得档案管理更加有序、效率更高。
2.现今档案学学科“移植”的缺陷。
(1)盲目移植,缺乏坚定的实践基础。学科“移植”要立足我国档
案事业的发展批判地移植。生搬硬套,只根据一时一地档案科研人
员的专业结构、爱好和兴趣,或者只根据暂时的“热门”、“冷门”盲目
发展一些学科或抑制删除另一些学科或是强行“嫁接”其他学科知
识,其后果必然会影响档案学科研工作阻碍档案事业的发展。众所
周知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为了表达意图、传递信息而有意识
地形成并保存起来的,它不是作为商品而产生的人们保管档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日后留下查考的凭证和依据[2]。同时对
于“档案经济学”的建立,学者们多数只在理论上进行提出没有通
过实践充分的检验更不具有实际操作性。
(2)移植表象缺乏理论特色。“如果没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形成不了自身的特色那么就不能称之为
‘学’。”[3]有些学者没有意识到“学”的特定涵义,简单地把一门学科
概念、方法直接移入档案学形成一门新“学”。以心理学的移植为
例有些学者认为档案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档案心理学并认
为“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基础部分即档案活动过程中的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用户。通过对他们各自心理特点
与规律的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对策以提高档案工作的质
量和效率。”[4]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出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档
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用户而这三者都是由于档案现象的存在而引起的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不是档案心理学所特
有的研究对象。对于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他们则认为包括档案
工作者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档案形成者及归档者的心理、档案利
用者心理、档案工作领导者心理、社会档案意识等。这些内容也并不
都具备独一无二的特性,以社会档案意识为例其原本就是档案事
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档案
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门、没落学科的专业竟会在就业率排行榜上遥遥领先?而这种喜人
景象又如何能持续?这是档案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审慎思考的问题。
一、档案学专业高就业率之原因分析
1.专业数量稳定且招生规模较小。相对稳定的专业数量及较小的招生规模使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人数总体偏低缓解了部分就业压
力。从1952 年中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诞生即中国人民大学开办档
案学专业至今全国只有不到30 所高校设立有档案学专业。以东北
三省为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每省一个档案学专业的格局即黑龙
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专业。相对于法学、经济学等几乎每校必设的专业来说档案学专业相对稳定的专业规模自然有了无可
比拟的优势。由于档案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偏僻、冷门专业使第业管理的内容之一再把它看做是档案心理学的内容违背“学”产
生的条件—— 研究内容的独特性。虽然对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
和档案用户心理进行研究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增强社会档案意
识,但缺乏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因此不可能成为一门“学”。
(3)忽视移植的层次性。档案学的学科移植是分为各个层次的,包括概念、理念、方法和学科的移植其中最高层次的移植是学科移
植。在档案学界,有些学者将概念、方法移植,看成是学科的移植,盲
目地成立新的分支学科造成档案学学科体系混乱缺乏系统性。如
有学者认为档案统计学通过对档案事业中各种数据、质量等方面的统计研究,观察和发现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
已完成同档案学的融合统一成为一门分支学科。但统计学的移植
在档案学中被称为档案统计工作是档案管理学的范畴,其主要是
概念、方法的移植,如档案的综合统计以及统计中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的综合指标等都是直接利用统计学方法解决档案学的一些
问题,并未使统计学与档案学融合、统一。档案统计学并没有形成特
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因此不能成为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对档案学学科“移植”现象的简要评述笔者认为在档案学
学科“移植”过程中要明确档案学学科“移植”应遵循的原则:
(1)学
科体系构成的原则。档案学学科体系构成要简洁明了层次清晰,有
条理、可扩展、包容性好,并反映档案学的发展状况。
(2)实事求是原
则。档案学移植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批判地继承其他学
科,而档案学新的分支学科产生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原则。移植要讲求渐进性不能生搬硬套颠倒主次,要从概念、思
想、方法、学科四个层次上逐步移植。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李财富.简评档案学研究中的“移植”现象[J].档案学研究,1997(2).[3]芮国强.谈档案学分支学科[J].浙江档案,1993(6).[4]景红,包世同.档案心理学初探(一)[J].浙江档案,1993(8).兰台世界2010·6 月下3
一志愿考生寥寥可数,很多学生是从其他专业调剂的,部分高校该
专业的招生人数只维持在30-40 人左右。以黑龙江大学为例,1984
年至2003 年该校档案学专业平均招生人数为28.2 人,这与其他专
业动辄几百人的招生规模相比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使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成为稳定吸纳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部门。
随着社保档案、婚姻档案、房地产档案等各种专门档案利用需求的增多,社会档案意识逐渐增强,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愈发彰显。当前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更加重视对档案专门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广泛开展、企业知识管理的迫,切需求,使“懂技术、会管理”集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知识管理
技能于一身的档案专门人才炙手可热。
3.考研增多提高就业比率。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列入已就业
范围的高校毕业生包括考研和就业两种情况。由于被调剂学生人数
较多,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档案学专业,仍然有很强的专业抵触情
绪。甚至有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同时学习自己喜欢的其他专业,以求
在考研时改变专业方向。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后,真正喜欢上了档案学,发现该专业确实有许多值得钻研的问题,需
要进一步知识储备。因此该专业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众多。河南省某
高校2001 年至2004 年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9.6%,2004 年考研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就业的人数,这在其他专业
中是极少见到的[2]。
4.跨专业就业致毕业生分流。多年来,档案学专业一直本着“宽
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进行学科规划与课程设置,使其与社会需
要保持一致。既保证专业特点突出又兼顾同相关专业的交叉与融
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核心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适应
性。档案学毕业生除了在本专业领域,在文秘、行政、人力资源、信息
管理等相关领域就业,甚至在新闻、法律、软件开发等跨专业领域就
业,分散了就业压力。黑龙江大学对1984 年至2003 年的毕业生追
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本专业领域内就业的比例只有36%。
二、档案学专业就业现状之危机反思
虽然近年来档案学专业高就业率令人欣喜,但在整体就业形势
每况愈下,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档案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能
否依旧乐观?透过对高就业率原因的分析,不难发现些许危机。
1.全国本科生招生规模虽然逐年下降,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
大,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增招,使未来的就业竞争成为包括学历、专业及能力的综合较量,档案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难度会逐渐加
大。就专业自身来说,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专门技
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档案部门将更倾向于研究型人才的引
进,档案学本科生有可能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2.档案部门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毕业生只要通过招聘单位组织的面试和见习,就可以获得工作。但
近年来随着各级档案馆“参公”进程的推进,进入档案系统首先要通
过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考试,这无疑给毕业生就业设置了障碍。那些
不适应国家标准化考试的学生,只有望而却步。
3.跨专业就业、跨专业考研,虽然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其实质是档案专门人才的流失,长此以往,对国家档案事业的发
展是有害无利的。档案学专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档案学实践技能的进步和突破,都需要专门人才。由专业人才构成稳定的专业队伍,才更有利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档案学科理论的完善。同时,接
受本科生四年或硕士生七年的档案专业教育后,如果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也是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档案学专业稳定就业之对策建议
1.完善专业培养,使学生胜任专业工作。目前档案工作处于传
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阶段,学校应该加大档
案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使学生掌握有关现代档案管理的知识与
技术,适应社会需求。比如可以开设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电子文件
管理、数字档案馆等课程,使学生有能力应对复杂的管理环境。理论
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具备就业竞争力的另一关键
因素。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应当在档案部门建立
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操练实践技能。从档案的整理、缩微复制,到档案的保护、检索;从电子文件管理到电子政务的实现,使学生走
出校门,就可以熟练地应付实际工作,进入角色。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对形势变化。当前人才的选择是对专
业、能力及学历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仅凭专业知识难以在竞争中占
据主动,因此还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公务员考试就包括政
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
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反应
速度。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了解
一般的法律常识,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使之有能
力应对档案部门的入职测试。
3.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稳定档案专业队伍。档案人才是否从事
本专业工作是关系学科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外学校在高中甚
至初中阶段,就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专业领域的研究内容、工作方式、职业发展前景等,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和能力选择专业。在我国,部分高中毕业生在填报高考志愿
时,并不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学习什么、要求什么、将来做什么。专
业选择的盲目性致使部分学生就业时试图放弃自己不热爱的专业,尝试在其他领域就业,人为的设置了就业障碍。因此,稳定档案学专
业的就业率,减少档案专门人才的流失,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
划教育。经过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学生,应当是真正喜欢档案学的,应当是以档案工作为职业的,应当是要投入精力去研究该专业的,这样才能使学科和个人均获得长足的发展。
(1)在高中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对高校各专业做简要介绍。对专
业所需的知识背景、能力要求、个性特征以及就业领域、发展前景做
介绍,使学生选择专业时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仅以分数为指南。这
样能够使真正喜欢档案专业和热爱档案事业的学生选择此专业,减
少人才流失。
(2)在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档案学专业的工
作领域、入职条件、工作方式、职业路线做介绍。使学生对职业生涯
路线有明确的选择,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确立可行的阶段目标,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取得相应的成绩,实现个人发
展。
(3)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体验学分,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到自己感兴趣的部门,适合的岗位进行专业实习。通过工作,学生了
解合适自己的岗位,就业时才会方向明确,利于档案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张芳.高校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前景[J].湖北档案,2009(7).[]王汇.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特点与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夏义堃.西方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1).(.)[]王汇.档案专业毕业生缘何热衷于考研[J].档案管理,2007(4).[]王向明.上海大学档案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档案管理,2007(2).兰台世界2010·6 月下
No.6 医学检验对口就业率:96%医学检验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化验检查,就业率高的专业。只需一滴血液或人体的一点分泌物,就可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
1、软件工程专业;2、网页设计专业;3、汉语言文学专业;4、会计学;5、通信工程;6、艺术设计;7、土木工程及建筑专业;8、环境工程专业;9、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0、应用物理学专业,等。扩......
就业率高的几大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有关专家指出,许多学生的家长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孩子被录取,而是更加关心孩子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学......
2013年高考就业率高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解析学前教育定义学前教育(专业代码040102)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
TOP1:地质工程就业指数:★★★★★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几年前被认为又冷又苦的地质工程专业如今就业率排行第一,因为该专业回报高、就业好等原因,它已经成了人们眼中的黄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