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倾听“花开的声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倾听花开的声音文”。
让我们倾听“花开的声音”
【摘要】本文对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行为及家长的家教进行了分析。案例中的小磊为真人,名字为化名,他的行为在三年级调皮的孩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试图找出家长与学生沟通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家长的家教水平,并使家长、老师都能享受教育的幸福。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有效沟通
幸福
正文: 小女孩说:“花开会有声音吗?” 老人说:“有声音的,花开的声音很好听很好听。” 小女孩说:“那什么人听得到花开的声音呢?”
老人说:“幸福的人。”
——刘国芳《花开的声音》 读了作家刘国芳《花开的声音》,我想到一个学生小磊。我想,作为老师和家长,能否从小磊的身上听到“花开的声音”呢?
学生小磊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今年读三年级。课任老师对他评价是:这孩子比较聪明,可是太调皮,学习习惯比较差。同学们对他也有意见:他的作业老是做不出来,他的周围经常有纸屑,他还打人„„小磊说:“我二年级时就调皮,班主任老师还说我有多动症,叫家长带我到医院去看看。”家长说:“这孩子就是调皮。老师,你直管对我家小孩严一些,请您多叮他一些。去年看我们经常来,看他一年了,今年由于事情比较多,所以看他的时间少了。想起这些,我们也为他头疼。”听了这些,我想起这个学生平时的情况:做作业会磨蹭。去年小磊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因此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小磊在课堂上的确多做小动作,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他的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老师经常为了他而停下来重新管理课堂秩序。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真不敢想象。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磊,男,10岁,寄宿。不善言辞,也不会玩什么有花样的游戏。课堂上,有时爱玩他的学习用品,一两个星期就基本把刨刀、钢笔玩成“报废品”。有时头会在桌肚里寻找什么,有时突然旁若无人一般对同学的话或文中的事作个注脚: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从与小磊及他的家长的谈话中,渐渐了解到他以前的情况。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调皮了。
以前在乡下小学读书,不想在那儿读书,因为那儿很脏,有很多纸。钱小的景色美,饭菜也好吃,想在这儿念书。
二年级父母曾把他带到沭阳中医院检查,医生说他不是多动症。
二年级有一次背诗他背不上来,老师把他父母请来。家长说全班都背上来了,你一定要背上来。他被他爸硬看着背了上来。现在一背诗他常比别人先背上来。
二、个案家庭情况
父母亲都是打工的,很忙。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小学文化,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父亲与小磊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平时只要小磊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可以说小磊生活在一个不够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三、个案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家长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主观意愿上希望孩子好,而行为上却在传递着另外一种不良信息,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积蓄下来,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个案指导
(一)走近子女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的确,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或者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要想教育孩子,使孩子向既定的方向发展,家长也应该有这向这方面的导向行为,使孩子在无形中存在一种潜意识,有着向某方面努力的潜在动力,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走近孩子,然后施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要充当角色,既要当好保姆,也要当好教育者,更要当好榜样。当然,也要掌握一些方法,才能实现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1.学做“倾听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那么我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外界接触事物的增多,要想使孩子的琴弦发出和谐动听的乐曲,首先得学会倾听。倾听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懂孩子才能教育孩子。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做他的知心朋友。
2.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家长只能陪孩子走一程,剩余行程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行程之间的磕磕绊绊、风风雨雨,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坚持自己的观点。
坚持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是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这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幼小,需要多鼓励、表扬,更是一种正确的育人策略。关于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曾作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他认为,教育孩子时应“坚持‘我’的说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坚持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由 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把父母作为倾诉内心酸甜苦辣咸的对象,这时也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4.再“等一等”。
“等一等”是一种对于孩子必能成长进步的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教育机智。“等一等”是给让孩子充分经历与体验,让孩子自我成长,给予孩子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或许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不管等来的是鲜 2
花还是泪水,那都是一种经过努力之后的收获,等也是在塑造成功。
(二)培养习惯
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事实上,转化一种坏习惯并进而形成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一定次数的反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父母更应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者朱永新认为,培养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个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础,它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从培养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五、个案指导成果
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让他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也不可能。目前,他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不满的表情已经很少见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他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所好转。我想,这是学校家庭合力教育的结果。
六、反思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中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麻木不仁,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他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儿童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与父母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作为一种责任,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孩子。当我们亲近孩子、呵护、教育孩子,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教育者,我们就是幸福的人。让我们用心去倾听,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了,并且很美很好听。
参考文献:
[1]刘国芳《花开的声音》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4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3]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9
倾听花开的声音自然界中,如果是棵小草,就要把绿色献给春天;如果是朵花儿,就要把美丽带给人间。今天,听到一句话,说:“好孩子是你教出来的,也不是你教出来的,但坏孩子却是你教出来的。......
倾听花开的声音曾几何时,因为花匠爱的浇灌,培育出这枚花蕾,它新嫩的身腰让大家都怜爱万分,大家尽心竭力照顾着它,不让它经历任何风吹雨打;日复一日,花蕾茁壮成长,有了养料的滋养和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倾听花开的声音,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倾听花开的声音——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感悟“水仙花,一盆清水的滋养换取满屋清香。”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崇高的定位。“老师”是一个重值千斤万两的词眼。作为一个刚刚踏入教......
倾听花开的声音建华区建设路小学因为阳光,兰香更为浓郁;因为兰香,阳光也变得香甜。我的心情,便如这兰香一样,清爽、幽雅而甜蜜。尽管学校工作纷繁复杂,紧张忙碌。但是每个学期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