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时政热点的历史解读”。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daodoc.com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国台办否认两岸2012年签署“和平时间表”
【背景材料】
对于大陆开出2012年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备忘录时间表的说法,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11月11日上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只是一种揣测。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一个消息,指大陆有对台决策的官员表示,在最近几个月两岸有可能会签署ECFA还有MOU,之后大陆方面会借这个基础继续推进两岸的政治对话,并且有望在2012年签署两岸的和平协议备忘录。目前大陆方面是否已经开出了这样的一个时间表?
杨毅回答:我们多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本着“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双方已经就多项经济议题开展了协商,并规划要增加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同时,我们也主张,两岸应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破解两岸之间存在的复杂、敏感问题。
【课标链接】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点链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
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
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
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列强侵略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都曾侵犯过台湾。1858年的《天津条约》将淡水(今沪尾)、台湾(今台南)开辟为通商口岸;1867年,美国入侵台湾;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84年法国进犯台湾;1895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3.台湾人民的抗争
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1884年,刘铭传打退法军的进犯;1895年,刘永福的黑旗军和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daodoc.com 的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1947年台湾省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反对国民党统治。4.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近代台湾的凄惨命运是近代中央政府的腐败统治和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共同造成的,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重要表现,是落后挨打的真实写照。
当今台湾问题的存在,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的结果;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败逃与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面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这是台湾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5.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7.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三通。国防部宣布停止炮轰金门。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热点训练】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4.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该将军是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daodoc.com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5.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6.19世纪70年代,台湾危机加深,清朝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以根据。”此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台湾危机”指中法战争 B.各国主要指美国、日本
C.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D.清政府意识到列强图谋侵略台湾 7.近代历史上,台湾被从中国分割出去是在 A.道光皇帝在位时 B.咸丰皇帝在位时 C.同治皇帝在位时 D.光绪皇帝在位时
8.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慕名诗篇,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④⑥
9.在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中,如同郑成功“确保台湾入版入图”的爱国义举是 A.宣布东北易帜 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发动西安事变 D.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0.1943年11月底,当常德军民浴血战日寇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正在开罗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对中国而言最大意义是
A.表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因素B.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D.取得美英对中国抗战道义上的支援 11.历史上哪次国际会议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2.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报》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
①台湾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的重要内容②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③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公报原则一致④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公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3.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最能表明的是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daodoc.com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阅读下列材料: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3)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经历过哪几次分离与回归?(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17.2004年1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努力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为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前两次分离是怎样造成的?与前两次分离相比,第三次分离有何不同?(2)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5.CBACA 6-10.ADDAC 11-15.BDBBD 16.(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台湾,台湾再次出现与祖国大陆分离局面。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7.(1)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第二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不同点:前两次是由于外来侵略而造成的,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第三次是国民党坚持反共立场造成的,属于内政问题。(2)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理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促进统一的英明的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背景材料】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报告总体内容】1、2011年工作回顾(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
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背景材料】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2: 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中办印发《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十九大报告解读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