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文资料翻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文翻译资料”。
谈谈英文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
陈道元 2002年4月
(阅改一些年轻同志技术资料译稿后的一个讲话)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要走向世界,中文英文的翻译工作越来越重要了。一般的翻译工作有别人干,我们自己的技术资料的翻译看来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没有其他办法。
今天要谈三点:翻译工作的原则、这次改稿的示例和技术资料的编排格式建议。1翻译工作的原则
我国的翻译工作是从将梵文佛经翻译为汉文开始的。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位吴支谦翻译佛经,并提出直译、意译问题,主张意译。后来东晋的鸠摩罗什、隋朝的真谛和唐朝的玄奘又翻译了大量佛经。这三个人被称为佛经三译家。
清朝末年的翻译家严复在他翻译的天演论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后来人们就把“信、达、雅”作为翻译工作的原则和标准。信、达、雅,也就是忠实可信,达意通顺,文字优雅。“信”— 翻译的基础
翻译不是写文章,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写,而应将原文正确如实地表达给读者。
进行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有相当的中文、英文和资料涉及的专业水平。如三个条件不具备,自己写不好中文,看不懂原文的外文和专业技术意义,怎样将它表达给读者?
即使三方面有一定水平,还要认真阅读原文,正确理解它的意思。需要准备详细的好的字典、词典,包括通用的字典、词典和专业的字典、词典。要有查字典的习惯,有点问题就查字典。生僻的、自己原来不认识的字固然要查字典,有时一些常用字在一定场合有特殊意思,和自己熟悉的不大一样,也需要查字典,通过查字典常能帮助你找到适当的意思。年青同志熟悉电脑,可能习惯用电脑上的字典、词霸。按我自己的经验,这些字典、词霸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作为主要工具。有一个有名的例子:30年代鲁迅有一篇文章,批评当时有人将Milky Way译为“牛奶路”,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河、银河。银河还有一个英文字galaxy,看来也是从构词成分galacto-(乳的)转化的。这例子是翻译工作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不要在自己的翻译文字中出现这样的笑话。要注意原文中正面还是反面的意思。不要因为疏忽大意,将反面意思译为正面意思或相反。因此,有点疑问就要查字典,甚至不是一本字典,要反复揣摩,将原意尽量弄清楚。
“达”—翻译的主干
译者要将原文或作者原意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别人看。单正确理解它的意思还不够;还要将它用适当的中文形式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不要把话说得颠三倒
四、疙疙瘩瘩、含混不清。
要注意英文语法和中文语法的区别。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英文原文的语法。例如,英文常用倒装句,被动式;中文常用“顺装句”、主动式。如认为改变原文语法形式好,就将它改过来。
要用标准的、习惯的常用词,不用自造的、不常用的生僻词。这可以使文字准确、自然、不别扭。
“雅”— 翻译的加工
对于文学作品说来,文字优美非常重要。特别是诗,既要意思好、意境美,又要朗朗上口,真 1
不容易。技术资料的翻译比文学作品的翻译当然容易得多。但是也应作到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条理清楚。这是对任何文字的基本要求。就这一点说,技术资料的“达”和“雅”是近似的。
常有人认为翻译文章就是有些别扭,读起来不舒畅,自己翻译也不讲究了。其实这样的译文不是好的译文。好的译文应能作到象是译者自己写的通顺文章,读起来很舒服,甚至是一种享受。例如,新闻不算是文学作品。“参考消息”上登的都是翻译稿,我觉得那文字写得好,很通顺,象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原件那样。
要作好翻译工作,就要细心推敲文字,要让它达到自己应有的水平。不能初译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一看,不尽量改得好一些,就交了出去。那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 有损形象、浪费青春。以这样态度作任何事情,都只会觉得是负担、苦恼,感受不到劳动后获得成绩的乐趣。
信、达、雅应综合地体现在译文中,不能割裂开来。有人说翻译有两种:意译和直译。简单地说,意译是按意思翻译,直译是按文字翻译。按信、达、雅的要求,意译和直译是统一的。不能不对应于原文文字只把意思说出来;也不能照原文字面翻译不管意思表达是否恰当。对于技术资料翻译工作说来,更应该是这样。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在台湾的一位翻译家余光中,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到翻译文字不应“西化”问题。他举两个例句:贾宝玉向林黛玉说“事实上,林小姐,我真的很爱你!”或“林妹妹,其实我真疼你!”这两句话意思完全相同,也都符合中文语法,但前者就比后者“西化”得多。还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个西方电影的一个场面,一个人向刑场跑来,对正要行刑的刽子手大喝一声:”wait!”中文译为“刀下留人!”显然这比译为“等一会!”恰当得多了。这样的翻译应是“信、达、雅”高度结合的。
50年代初期,我20多岁时候,曾翻译一本俄文小册子“电唱机”,约两万字,投稿到人民邮电出版社。不久,出版社将我稿子前面相当一部分以铅笔修改了,寄了回来。说我文字还通顺流利,但有的地方译得不严谨,甚至译错了。让我参照修改部分,把全稿改好,再寄过去。我读了修改部分,看到自己的不足,修改了稿子再寄给出版社,出版社将它出版了。这次经历使我体会到翻译既要通顺表达好意思,又要认真翻译文字,对我以后翻译工作的帮助很大。我永远忘不了也永远感谢那位为我认真改稿我又不知名的老师。
技术资料原文作者的文字工夫不一定很高,我们自己也不全都比他差。原文没有把话说清楚,少说或多说了一些话,或层次、条理安排得不好,这样的情况是会出现的(文学作品中可能少些)。怎么办?根据“信”的原则全按原文翻译吗?不!综合考虑“信、达、雅”三原则,我们应该在译文中对原文不足处作必要的补充改正(不是修改原文,那是既成事实)。这样作不是不忠实于原文,而是更忠实于原文所要表达的技术内容,忠实于读者。
信、达、雅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的译作不可能作到绝对的信、达、雅,但只要译者自己明确这样的要求,按这方向努力,翻译水平就会越来越好,以至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是肯定的。最近看“东方时空”关于中国足球的节目,说到米卢有一顶著名的帽子,比赛时米卢一定戴它,上面写着一句话:Altitude is everything — 态度决定一切。这话非常好。这是米卢的根本原则,其实也适用于其他工作。作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努力,有了这样的工作态度,总会有相应的成果。
因此,翻译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人说翻译工作没什么,电脑都可以翻译。我不相信这话,也不会因这样一句无知的话影响自己对翻译工作的认识和兴趣。可能将来能用电脑作一定的翻译工作,但那水平不会很高。因为两种文字语言各有其复杂多变的规律,不可能象1+1=2那样对应。翻译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费脑筋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果说不能用电脑创作或翻译小说,当然也不能用电脑作出好的技术资料的翻译。
这里说的是翻译工作的原则,有通用性。不仅适用于外文译中文,也同样适用于中文译外文。但是,由于我们的母语是中文,对外文不够熟悉,将中文译为外文作到“信”就不错了,作到“达”“雅”更加困难。我们中国人很多人的英文很好,但对外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请了不少外国专家。请他们干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最好请懂中文和技术的外国人帮助我们将中文资料译成英文资料。当然,这样的外国人是不容易找的,一般需要我们自己翻译。这就要求译者自己首先熟悉这种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熟悉有关的原理和术语。否则,对于勉强将中文译成英文的资料,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都看不懂或看起来太费劲吗?例如,要是将前面的例子反过来,将中文的天河、银河译为sky river, silver river,有谁看得懂呢?不又是笑话吗?
(下略)
Buyers always ask how much of an earnest money deposit is required.Typically, there is no set requirement.In California, contracts must contain consideration to......
BIRTH CERTIFICATE 出生证明“The Medical Certificate of Birth” is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Maternal and Infant He......
英文资料大全(超全)[sell=100][post] 语法英文锁定,每日读图 http:///index.php?ChannelID=12该站点适合初学英语者 http://.cn/ 英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搞的免费学习网站......
False friend 绿豆green bean mung bean 方便面convenience noodles instant noodles隐形眼镜invisible glaescontact lens 早恋early love puppy love 机械对应干货 dr......
“THE WOOD” at Central ParkContemporary Continental CuisineAPPITIZERS 开胃菜小吃当代欧陆美食“NEOPOLITAN STUFFED PEPPERS”Anchovy Breadcrumbs, Garlic, Par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