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日记》导演访谈_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47: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帝企鹅日记》导演访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问: 你原来是学生物学的,是怎么成为一个纪录片制作人的?

吕克:完全偶然的一个机会让我变成了一个电影制作人。1991年我从法国里昂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有一个以生物学家身份去南极的机会,离开前二个月,一个瑞士导演打电话给我,问能不能帮他拍点企鹅。我在南极的经历完全是一个神来之笔,它让我把科学和一个更敏感的视角点结合了起来。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继续我的生物学研究,但我再也不想成为一个科学家了,我想成为一个电影制作人!对我而言,这实在太有趣了,可以把每一个东西都揉进你的工作中---对冒险的嗜好,对生物学的喜爱,还有制作一部好影片的愉悦和快乐。

问:你的电影感觉不太像常规的自然类纪录片,似乎更个人化?故意这样的吗?

吕克: 是的,我不喜欢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而且内心里我还是一个研究者,我想尝试新的东西。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有意加了很多强烈的人类情感在里面。

问:这部纪录片找钱容易吗?

吕克:简直是一场噩梦!我的制作人做了一件无与伦比的工作—他提供所有经费给我。当我们决定要做这个片子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来处理这部分(找钱)的工作”,所以我一直就只管埋头创作。在2004年,嘎纳电影节前夕,制片公司几乎倒闭破产。为了这片子,他们还是赌了一把。他们说他们不想卖任何东西,他们想保留片子的所有权利,而我也正打算保留最后剪辑的那版。

问:你决定拍的时候就开始筹钱了?还是有别的招?

吕克:我是2002年8月第一次遇见我现在的制片人的。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想法。我告诉他们因为和法国南极研究所一个的特殊关系,我有一个下一年去南极的机会。我们决定那年就去不想再等。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所有最快找到钱的方式来筹备这个电影。第一个办法是法国国内的电视版权,但这对整部影片而言显然不够,对我们来讲目标是2003年1月上船,用我们手头能找到的钱置最好的设备。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权衡吧。你想,当你去了南极,你不可能突然又折回来,你必须带上所有的设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超16毫米。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符合电影院播出。摄像机小点,这样我们可以让这二个人的摄制组呆上一年。

问:超16毫米在寒冷的环境下是不是更容易拍摄?

吕克:更容易手持而且它也便宜。重量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每一个东西需要人背,背包或雪橇上多一公斤的东西对于拍摄都不是什么好事。

问:你去南极之前写剧本没?

吕克:一个大概的故事结构和做了一个分镜头清单。对我而言,故事是显而易见的。我想先是拍摄然后才是讲故事。当我写这个的剧本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十年在南极的拍摄和制作纪录片的经验了。逻辑上我是胸有成足的,因为每一个东西都在我脑子里,我写这个剧本用不了一天时间,我也知道这个电影一定会一炮打红,因为景色如此迷人,而且故事本身也很有冲击力。

问:那样冷的天你怎么储藏你的胶片?

吕克:没曝光的保存在4摄氏度的冰箱里,曝过光的胶片放在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室里。这样做可以延缓胶片的化学处理过程,因为这一年时间里它们不得不这样安静的呆着,我们在胶片的物理处理上毫无问题,但问题是胶片很脏。南极的空气非常干燥,导致摄像机上有很多静电,所以所有的灰尘颗粒都粘到胶片上了。在后期清楚这些灰尘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问:你们带了多少设备过去? 吕克:我们带了二套。二台主机,二个长镜头,二个三脚架…等等,我们有二个变焦镜头和二个原始镜头。我们并没有太多设备,我们带了几个灯,一个小的升降机和一个小的移动摄影车。

问:在那种环境下用这些设备会遇到哪些问题?

吕克:我们真的不是在那种特别极端天气下拍。在南极大陆,你可能会遇上那种极端天气到零下90摄氏度---那就像在太空一样。但我们是在海岸线上拍摄,海洋有暖流影响所以再怎么冷也不会到零下37摄氏度,平均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这样常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但是你必须给主机备些机油。最大的敌人是风—时速180公里/小时,先不管声音和画面了,连站都站不稳。有时候很受挫,因为景别就在那,但实在没法拍,风实在是太大。

问:你的摄制组有多大?

吕克:二个摄影师,拍了13个月。一开始我先拍了一个月,手把手教他们,告诉他们比如应该在什么地方拍啊。然后最后三个月我跟水下摄影师在一起,那二个干将就负责所有设备的技术处理。他们准备每一个设备并让它一直保持干燥状态。杰罗米`麦森用一个电极凸轮掌控水下摄影,他还负责录音和拍摄剧照。对我而言,选了这二个家伙很重要,杰罗米是跟了我三年的助手,所以我了解他,他也了解我。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也非常拧。他适应能力极强。而劳伦特·夏力特又有我要找的另外一面,他是一个故事片的摄影师,所有必需知识的集成在这二个人身上都有了。

问:他们都住哪?是不是要走很远?

吕克:他们都住在法国杜勐特科学站,50年代建于南极的法国部分的海边,科学站离欧洲的企鹅站同行只有800米远,外面天气好的话,20分钟就走到了,天气不好得走3小时。非常近。没有这个科学站,也不会有这个电影。

问:很容易获得许可利用这个科学站吗?

吕克:相当容易,因为我以前在那工作过,而且认识所有负责人。当法国极地研究所说我们可以去的时候,我问摄制组的成员他们想不想去,对我而言,他们必须立马说“YES”,那应该是他们的第一直觉,因为你一定已经有了巨大的决心要去那。在南极生活是很痛苦的,有时候整一个星期的风速都在100公里/小时,有时候醒来了也很难出去。每天的任务就是要去户外和拍摄,所以你必须是很喜欢,而且要全面迎接挑战。

问:科学站住了多少个人?

吕克:在冬天差不多30人。夏天可能有100人左右,夏天的时候每个月有一只船,冬天一只船也没有。

问:企鹅是不是习惯人了,因为科学站这样近?

吕克:是的,他们已经对人类非常熟悉,从50年代开始,所以对我们来说很容易接近它们。

问:你有没有为去南极的这些设备办了特别的保险?

吕克:非常困难找到保险,因为风险实在太大。对于这类电影你必须扔掉所有限制,因为电影的常规操作过程在这无效。

问:你有没再带一些东西让你呆在那更舒服点?

吕克:科学站现在相当舒服,经历了50年的存在,那里有上千张的DVD和录像带,厨师也相当不错!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科学站,总而言之你在南极呆着已经相当舒服了,那是一个有两幢主体建筑的小村子,人类的聚集地,有一个修车的,一个管电脑的,一个生物学家,一个厨师,一个水管工等,有这些人在你旁边足以身体健康。

问:你怎么拍摄水下情景的?

吕克:有二个技术,一个就是电极凸轮,这是一个小的DVD刻录机,把它固定在棍杆上,沿着冰上的裂缝放进水里,第二个是把摄像机绑在身上直接下到水里的摄影师。

问:水下一定是出奇的冷吧?

吕克:当然,但是就是像这样他们还特喜欢!在这样神奇的一个地方潜水下去实在是一个特别的恩典,太不寻常了,海豹的声音,鲸鱼还有水的声音都太不可思议了,在冰山下闪烁的灯光太神奇了。一边潜水是痛苦的,同时这另一个世界又让人心往神驰。

问:你们在拍摄企鹅时会有任何问题吗?

吕克:有时候它们太好奇让人没法拍,或者我们不得不等上一个星期就为了拍一个镜头。这对于野生动物摄影师非常正常。所以其实99%的时间我们都没有任何问题。

问:你的剧组在风雪天气时出过状况吗?

吕克:是,杰罗米和劳伦特就在暴风雪里走丢过,而且差点死了,科学站的一群人救了他们,就因为他们有身上有一个可以帮助巡查的GPS系统。即便你对这个地方非常熟悉了,也非常危险,因为暴风雪起来特别快,雪在风中肆意抽打,你就被裹在厚厚的灰尘中。

问:你有没有特别锁定一对企鹅去拍?

吕克:没有,那些都是后期编辑时做的活。你根本无法辨认他们,根本不可能。你不能为了一个花冠而移情---他们说明不了任何东西。编辑过程和旁白解说中一个困难就是在这种混乱中去领会那些非常清晰的东西。

问:你跟野生动物呆久了,是不是也开始了解它们身体语言的微妙之处?

吕克:当然!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你知道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你跟它们一起呆那样多年了所以对它们的幽默和脾气会有相当的认知。有时候你感觉他们非常紧张,你不知道为什么,但他们真是紧张。今天早上他们非常友好,我们叫安全距离,你能靠它们多近是安全的,这个距离每天都在变。你突然站起来开始拍摄,我会一把把你下来,因为那样你冒犯了安全距离。当你跟野生动物一起工作的时候,可能是狮子或者企鹅,所有这些都是你工作的最初阶段。

问:你能跟它们到多近?

吕克:二米。有时10米。你没选择,是它们选择。你在它们的世界里,你感受它,然后把你自己放在那。你去那是要拍自然行为。如果它们因为你紧张或者害怕,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问:还有什么诀窍,你能提供给想拍动物的新手?

吕克:有一些自然的历史知识至关重要,而且你要有野外经验。你必须能知道你周围在发生什么。

问:为了能拍到你想拍的东西你会不会操纵你的拍摄?比如给它们食物?

吕克:你没有办法去那样对企鹅,因为你没有任何吃的东西可以给它们。有时这种办法对狮子或熊可能会有效,能吸引到它们。但企鹅是在常规经验之外的。而且实际上企鹅是如此慷慨大度,你根本无须干涉或者干扰他们的行为,有意思的是你不会让一个演员十次做同样的动作,你有上千个演员同时长时间上演同样的场景。所以所有你必须做的就是呆在那就好了。一旦你拥有了素材,你完全可以在编辑台上操纵它们。

问:你们有没有想过插手去救那些冻结的企鹅蛋?

吕克:你为它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是制造混乱。在野外的一个首要规则就是保持中立和视而不见。比如,你把一枚丢失的蛋推倒企鹅父亲的脚下,你就有可能意味着进入了它们的领地,你会让它们无比紧张,它们会起身离你远远的,然后留给你上百枚蛋。你必须驯化你的情感,尝试着去做点什么是非常人性化的,但南极是一个没有人类干扰已然运转良好的地方。你必须让自己呆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即便你看见鸟儿快要死了。

问:你结束拍摄的时候有多少素材?你编辑花了多长时间?

吕克:16毫米的胶片140个小时,加上30个小时的水下素材。这对于编辑简直是一个噩梦,我们从3月一直剪到9月份,差不多6个月时间。

问:讲讲你的编辑过程?

吕克:对我而言,第一个阶段是组织所有素材,第二步是尽力表达场景而且在你有的和你要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有时候你不得不走些弯路,在你拥有的素材的取舍上,因为有时候你确实拍了一个很好的镜头但根本用不上。所以在素材的表达之后,我们剪了又剪,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节奏和故事。

问:你最后那些弄脏的胶片是如何处理干净的?

吕克:我们在锁定所有剪辑之后才处理的,因为实在太贵。胶片修复技术单独不会工作因为胶片本身还带有一些杂质。

问:美国版的《帝企鹅日记》跟你最初的版本非常不一样。到底哪些地方不一样?

吕克:有三个地方有差异。美国版的要少三分钟。一些不必要的镜头—主要是电影中那些最暴力的掠夺者的镜头。第二个区别是解说的形式,法国版本的配解说由三个声音组成—一个男声,一个女声和一只小鸡的声音。他们都用了第一人称“我”----“我觉得”“我干的”---他们都是发言人而且代表领地的其它鸟儿讲故事。法国的一个知名演员,Whereas配的音,在美国版本中,在这个解说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经典纪录片声音,居然是摩根弗来曼的声音!华纳独立电影公司引进了他。法国版和美国版的大部分解说词是一样的,但观点却不一样。最后一个区别是声音,美国版的音乐更多是遵循经典电影音乐的启示,也不错。法国版的音乐更具实验性,电子音乐。可能对美国观众太实验性了?我不知道。当艾米利西蒙,法国音乐演奏家,选择做音乐的时候,她用英文唱的那首歌。在法国,我们毫无问题这样处理,因为他们没有直接从电影的解说中转移过来。在美国版,我能够想象,华纳独立电影公司不想并行于解说再赋予这些歌词一个新的解读。

问:你有没有给你的作曲一些提示,告诉他你想要什么样旋律的曲子?

吕克:我并没有机会跟美国作曲家一起工作。但是对法国音乐人,她必须给我那样童话式的色彩,自然景观的节奏,银幕是平面的,但南极给人印象深刻因为它的立体感。所以音乐必须给我那种立体感。声音的设计也是一样的,艾米利西蒙是一个年轻的作曲家,她能够给我们的故事一个柔软的联接。这相当有趣,把南极的坚硬体验和她的柔软触感搅和在一起。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要一个硬邦邦的故事,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童话故事。

问: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吕克:法国版。我很欣赏摩根弗来曼的声音,想想就觉得很神奇,我能够跟这样的天才任务一起工作。艾勒克斯沃曼音乐也做的不错。但是当你做一个电影的时候,这是你的,你当然喜欢你的那个是最好的。

问:什么时候国家地理开始掺和进来的?

吕克:在北美地区发行的时候他们开始介入,和华纳独立电影公司一样。第一个制片人是法国公司的博纳*皮尔谢, 和APC的一个私人制片人联合制片。法国的Buena Vista公司,是我们在法国的发行商,法国的另一家公司Wild Bunch负责国际销售。

问:大部分纪录片在法国是怎么找钱的?

吕克:我们有CNC,法国政府的电影中心。然后还有电视台。

问:是不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纪录片都是法国制作的?

吕克:是的。大部分纪录片是为电视制作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为电影院制作的。进到影院播放成为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是《微观宇宙》开的先例,还有雅克*考斯特和他的影片。很有意思,看清楚和搞明白为什么这样多自然类纪录片从法国出来,我想,可能这是我们的纪录片传统的一部分吧。

问:越来越多电影的出现是因为数字革命吗?

吕克:是,用小的数字摄像机可以轻易逃离传统制作流程。几年前还不是那么容易,数字设备的出现可以大大拓展你要表达的领域。而且即便图像看起来不是最好的,也没关系。如果故事有意思,你可以坐在那从头看到尾。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你要表达的比事情看起来的样子更重要。

问:用小的数字设备会让你跟野生动物更近吗?

吕克:不,因为动物并不怕摄像机,只是怕摄像机背后的人。我的下一部影片,会用二种设备,比较轻便的HD,便于携带而且低光下性能不错,还有35毫米的拍慢镜头。但主要是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美感和广角镜头的使用。对我而言沉湎于电影有点太早。而且在南极不能用HD是电池会冻结,还有在那种极端的光线条件下图像也不会太好。

问:在南极片子中你是不是有意谈到温室效应?

吕克:是有意的,但不是要在电影中直接传达一个政治信息。今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了解全球变暖,再直接重申一遍,那不是我电影的目标。也许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讲道理之前先呈现值得爱的东西。10年20年前可能不是现在这样的状况。再退一步,目标是让人们对我们这个星球的基本的生态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觉知。

问:什么样的特性适合做一个野生动物类纪录片工作者?

吕克:激情。如果你在野外,你什么都感受不到,就不会有电影。这是万事之根本。

问:在拍摄野生动物时,有哪些问题是有可能被避免掉的?

吕克:拍摄野生动物影片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时间。我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制作影片—你不能像导演员那样导动物。对于野生动物影片,你大概需要接近一年时间去拍摄,有时候更多,你没法像一个常规电影那样6个星期就搞掂。它不是当下那种传统意义的时间,你需要等待和看清楚自然愿意呈现什么给你,你需要耐心/耐性。为了最大化你抓拍到好镜头的机会,你必须尽可能多准备,而且需要很清晰的知道你要什么。

问:对于希望着手拍摄野生动物的新人,你有什么建议?

吕克:运气,运气,运气。你作品的1/3来自你的激情,1/3来自于你自身的能量---制作这样一部电影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还有1/3来自纯粹的运气。有上千部电影被制作出来,为什么有一些比另外一些更成功,没人能说得清。如果你再看像《帝企鹅日记》这种影片的制作过程,简直是神迹你要在制作的各个阶段经历你所需要的运气。你要有足够的运气,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人!导演/编剧:吕克·雅克特 Luc Jacquet 配

音: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夏尔·贝尔林 Charles Berling

罗马内·贝林 Romane Bohringer 类

型:纪录 级

别:G级

长:80分钟(美国)/85分钟(法国)发

行:华纳独立影片公司 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7月24日(美国)官方网站:www.daodoc.com 简

评: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在美国上映后,成为在《华氏911》和《哥伦拜恩的保龄》之外,好莱坞放映史上第3成功的纪录片。

影片讲述南极在渡过三个月的微热夏季后,企鹅纷纷从水下钻出来,开始他们为期九个月的冰面生活。上来的第一天,他们开始了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行走旅途,这支队伍在冰天雪地里不断前进,也慢慢壮大,最后竟不到头,几乎南极所有的企鹅都像约好一样聚集到这支队伍中。经过10几天的集体跋涉,他们终于选定一块“最适合”的冰面开始“爱的约会”,之后就是他们九个月艰辛、危机重重的繁殖生活。

《虎兄弟》和《熊的故事》都是人为设计的故事情节,但在《帝企鹅日记》里没有,一切都是企鹅“自编自导”的,影片讲述的完全是摄影机下静静地、慢慢地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因而很多“故事”,需要导演、摄影师有极大耐心和毅力才能捕捉到,才能呈现在观众眼前,这是最难的地方。

当所有的企鹅聚集在这块“爱的圣地”后,他们开始相互追逐寻找爱的伴侣,彼此中意的,便独处一个角落,进入“二人世界”。当然也有不幸的“三角恋”,但最后的结局还是非常完美,所有的企鹅都两两一对地耳鬓厮磨,交颈而眠,进行着爱的孕育。不久,雌企鹅就孵出蛋来,小心的“捧”在两只脚上,再用自己温暖腹部遮盖住它,避免落在寒冷的冰面上冻裂,这就是企鹅笨拙的孕育方式。他们靠月亮辨别时间,大约在三个月后小企鹅才会孵出来,这三个月是极其艰辛的,有时候,她们需要紧紧靠在一起,来抵抗不断呼啸而过的风雪和寒冷,两脚还要不停地钩拢着未出世的小生命,防止蛋碰到冰面上,而且,三个月不吃不喝,就这样日以继夜的站着,期待着,与风雪顽强地战斗,偶尔小心翼翼地移动下位置,取暖也好,活动活动冻麻的双脚也好,在强风暴雪中,有的企鹅不幸把蛋落在了冰上,尽管她们焦急的号叫,不停地用两脚拨动着蛋,试图捧起它,但只有少数才能失而复得,多数还是失败了,一些企鹅注定要失去这一年一次的机会,而伤心地提前离开。

雄企鹅也会和雌企鹅交换孵一下蛋,但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在三个月结束前,在孩子出生的那天前,带回用来喂养小企鹅的食物。迟一天,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在饥饿中死去,于是,雄企鹅又成群结队地进行“第二次行走”,他们冒着被海豹吃掉的危险,到较暖的冰面下,尽最大努力捕食小鱼放在嘴里。这时也是凶猛的海豹出入猎食的季节,这支企鹅队伍里注定有几支成为海豹的食物,但一个企鹅被吃的同时,也意味了其他企鹅就争得了充裕的时间,这是场残酷的生与死的抗争。

就这样,雄企鹅喂完小企鹅后再出发寻找食物,而刚生下来就能饱餐的小企鹅则在懵懵懂懂中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直立“行走”,但可怕的暴风雪很快就会夺去一些来不及躲闪在母亲温暖腹下的小企鹅的生命,一个母亲在悲鸣,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并开始疯狂抢夺其他企鹅的孩子,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摄影师捕捉到这场罕见的夺子的骚乱,最后,许多企鹅的干预下得到“镇压”。不久,另一场危险悄悄来临,秃鹰出现了,他看见了这些在冰面上玩耍的小而稚嫩的生命,在一次次突袭中,一些母亲又痛失爱子。生命真脆弱,但也公平。尽管我们知道食物链的道理,但那种怜惜与遗憾还是深深刻画观众心里。

评论:

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在美国上映后,成为在《华氏911》和《哥伦拜恩的保龄》之外,好莱坞放映史上第3成功的纪录片,而这部电影年初在法国上映时,也几乎得到了所有法国观众的认同。当时每次到电影院门口路过时,都会抬头看一看那片空旷、明亮背景中相依偎的母子。

我很喜欢这部以企鹅为题材的纪录片,先参加了去年圣丹尼斯电影节的特别放映,2005年初在法国公映后受到观众欢迎和媒体肯定,4月又在中国的法国电影展中展映。提起“动物电影”人们会想起去年的《虎兄弟》,或者《迁徙的鸟》,但这部《帝企鹅日记》与这几部“动物电影”完全不同,这是既是“纯天然”的纪录片,里面又有着感人的“故事”。

记得影片中给小企鹅配的旁白:当看到白色回来时就是好事(企鹅正面走来时是白色),当看到黑色背影时就意味着悲伤的离别。当小企鹅退掉身上灰色的乳毛开始分出光亮的黑白时,也意味着他们真的长大了,但他们仍然缺少脖子上那道代表成熟的一抹桔黄,他们到什么时候才能离开父母而独立呢?

九个月的地面生活结束了,电影有条不紊地讲述了企鹅在一个冬天里的故事,没有人为设计,没有场面调度,一切都在摄影机下自然而然发生的,奇怪的是,我们却能深深记住每个情节,那些发生在企鹅身上关于生命传承的故事。

影片在准确地捕捉企鹅故事的同时,还有一些长长怪怪的空镜,漫无边际的雪野,奇形怪状的“冰殿”,太阳与地平线诡异的进行平行运动,带着夕阳般殷红不停滴水的冰锥散发着致命的诱惑,来自大自然冰雪挤压的暴躁轰鸣声,这些都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影片里没有人,但透过这些漫长的镜头,观众感受到的是人的情感。剧组人员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地方整整拍摄了四年,这将是一种怎样的拍摄历程啊!在拍摄过程中,两个主要摄影师还曾经在暴风雪过后失过,最后他们凭着GPS在一个雪谷里上行了24个小时才走回地面,于是,这些空镜便带有了强烈的人类渴望和无所依持的恐慌感,人的存在感极其强烈,我们明显能感到握住摄影机的人在面对自然的强大时索产生的压迫感,那是另一个世界

帝企鹅日记影评生命的咏叹调

法国人在生物纪录电影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一种绝对领先的地位,两年前的《迁徒的鸟》已经让我们感到叹为观之,而这一次的《帝企鹅日记》则更令我为法国人将真实与艺术完美溶

合的创造力感到敬佩。

吕克.雅盖为我们带来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只是帝企鹅繁衍后代的简单故事,如果这部影片只是以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式的记录,那么你不如坐在电视机前看发现频道,不必跑到电影院里去看这样一部纪录片。看罢这部电影,你知道让我想到了谁吗?那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这位同样是法国人的昆虫学家将他的代表作《昆虫记》这样一部自然科学著作写得深入浅出,以质朴的文风赋予这部作品多层次的意味,让人文精神统领了自然科学。因此《昆虫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高于科学史上。而吕克.雅盖也正是一位法布尔式的人物,他在影片《帝企鹅日记》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造诣也同样高于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这或许是法国人天生浪漫的艺术气质决定的。

影片伊始,当白茫茫的南极冰川映入我们眼帘时,自然世界天斧神工的美丽让我惊叹,这就是帝企鹅们生活的世界。一男一女的解说以帝企鹅第一人称的方式开始叙述整个故事,让企鹅这种生物以更为鲜活可沟通的方式与观众之间达到交流。法国人的浪漫气质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每一句独白都充满了艺术的创造,从头至尾就象是一首美丽的诗,徐徐吟颂。影片时而配之清灵的歌声,就象是空旷的南极大陆中飘荡的天簌之音,这委婉动听的歌声来自于艾

米丽.西蒙,一个年轻的音乐人。

影片的故事从帝企鹅从温暖的北方海洋出发开始,一只企鹅,两只企鹅,越来越多的企鹅自发的汇聚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寒冷的南方进发,目的地奥默克。这一路的壮观的行程就象一次长征,企鹅队伍就象一条长长的线向前蹒跚而行,我们总是认为动物没有人类聪明,但这样的集体行动却是在没有一个首领的自发行动。行程几百里,而企鹅却是一种行动缓慢的物种,这样的历程是艰苦而寒冷的,而它们却顽强继续。

到达奥默克才是一切的开始,影片将这里称为爱情的约会胜地,一对对企鹅开始在这里约会示爱,然后寻找到自己的爱慕对象繁衍后代。当雌企鹅产下蛋后,任务便移交给雄企鹅孵化,母企鹅则离开回到海洋寻找食物。当寒冷的冰雪降临奥默克,这里越发寒冷,雄企鹅们将蛋夹在身下的口袋中,然后哆哆嗦嗦挤成一团来抵抗寒冷。生命在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责任,爱不止于母性更源自父亲。当冬天越来越强大,企鹅黑黑的背部全都结上了白色的冰霜。终有体力不支的企鹅倒在了风雪严寒之中,那一刻仿佛意味着下一代的生命中蕴含何其沉重的份量,人类的爱也不过如此。

雌性企鹅的使命并非轻松,当他们再次历经漫长的跋涉,寻找北方的入海口。影片中冰冻的海面将世界分隔为两半,冰上是企鹅的蹒跚行走,冰下是鱼儿游动,企鹅需要寻找一个联通两个世界的入口。当企鹅们终于寻找入海口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跃入那小小的冰洞,刹那间镜头中的帝企鹅们已不再是步履缓慢的动物,他们变成了一支支脱弦之箭,在海洋中他们是在自由自在的飞翔。大自然的规则素来是弱肉强食,当企鹅们在海洋中捕食小鱼来积聚食物时,同样也面临着更强大动物的威胁,于是总会有雌企鹅丢失生命,这就是生命的代价。

然后又是漫长的返回奥默克的归途,另一边是已经出壳的小企鹅的饥饿召唤。

雄企鹅用努力为初生的小企鹅抵挡寒冷,坚持着等待雌企鹅的归来,一天一天永不放弃,这是一个爱情的承诺,这是一个永远的约定。等待,只有等待,生命在寒风中挣扎,总会有枯萎的,几只小企鹅终于抵挡不住冬天倒下了。不过大部分的小企鹅等来了母亲的归来,母亲们用声音寻找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相逢是令人激动的,我们忍不住地为这些顽强的生命和那份无悔的承诺高兴。然后是母亲与父亲岗位的轮换,小企鹅则开始慢慢长大,渐渐独立,能独立承受来自外界的寒冷,但是生命的危机仍然没有消散,那些空中的大鸟窥视着这些弱小的生命。

当冬天过去,企鹅们带着新生儿们回归温暖的南方,这是一个轮回,生命的轮回。我们看到的是为了新生一代更加强壮的成长,企鹅们所付出的牺牲,生命只有艰难中成长起来,才会更加适应这个世界的残酪,这便是为什么企鹅们甘愿在寒冷的北方产下新一代,生物源自生

存的危机感人类早已经无法体会。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生命的顽强,生存的艰辛,以及对责任的坚守。虽只是纪录片,但其中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曲折的情节,饱含悲伤、欢乐、死亡、再生。画面非常漂亮,每一个镜头都很追求视觉之美。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每组镜头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没有反复的重拍,没有听话的演员,每一个成功的镜头之后是无数被摈弃的胶片。大量的等待和拍摄后所精选出最美的部分剪辑成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不仅是纪录片而已,加上音乐、独白,这完全是一部再创作再加工的艺术作品。正是影片所散发出的那些艺术感召力才使我们对这样一部没有人物的纪录片动情不已,同样这一切更是源自于真实的力量。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母爱的伟大,父爱的神圣在每一位儿女的身上表现得都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完美无缺,是那么难以忘怀。不仅人类这样,企鹅也是如此。今天我在母亲的推荐之下,观看......

帝企鹅日记影评

帝企鹅日记影评这次上课看了原版的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 我一直放在电脑里面准备有时间看的,但又一直没沉下心来看的片子(我觉得看纪录片人要平静点),刚好老师在课堂上放了就......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上个星期日,我看了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这部影片,是由一位法国摄影师拍摄的,是一部讲述企鹅迁徙及繁衍后代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企鹅不仅是一种生存能力十分强的动物,它们......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姓名:袁明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关键字:南极 帝企鹅 顽强 爱摘要:《帝企鹅日记》导演:Luc Jacquet编剧:Luc Jacquet,Michel Fele......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生命的努力周末的晚上,很流畅、很动情地看完了这部搁在CD架上已有一段时间的《帝企鹅日记》。一部如史诗般的记录片。真的钦佩法国人的执著,能够花一年多......

下载《帝企鹅日记》导演访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帝企鹅日记》导演访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