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_比较文学鲁迅和契诃夫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10:47: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比较文学鲁迅和契诃夫”。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

提到《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的文学大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终其一生,都在为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而奋斗。年轻的他选择学习医术,救死扶伤。后来却毅然弃医从文,转而用文字激发和唤醒国人的心灵,环顾中国历史,鲁迅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契科夫是俄国现实批判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作品硕果累累。他和欧·亨利,莫泊桑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鲁迅和契科夫都是在文学史上大名鼎鼎耳熟能详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是二人无论是接触和学习的文化,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生经历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我们阅读了他们二位大师的作品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上居然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这一方面,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就曾经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能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上,鲁迅和契科夫是极其相似的。”可以说在很多文学创作的层面上,鲁迅都深受契科夫的影响。

契诃夫小说常从冷静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文章短小精悍、含而不露。鲁迅的文风与其十分接近,也是对社会中的黑暗面和现实的残酷问题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和冷酷无情的分析批判。他们在语言的简练、擅长于讽刺、善于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等方面,都比较相似。在由于当时的世界黑暗残酷的大社会背景之下,使得契诃夫和鲁迅在作品都充满了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鞭挞。.在我对鲁迅和契科夫作品的一些比较分析上,可以看出,鲁迅和契科夫作品的相似之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

在鲁迅和契科夫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这些鲜活的人物大都是当时社会中普通民众的代表和缩影,两位作者在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寄予的多是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中的闰土。契科夫《凡卡》中的少年凡卡。这些人物的故事和悲惨命运,读来让人不禁伤感和悲愤。底层人民是黑暗残酷社会最直接的受害者和受压迫者。他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食物链的最底层的人。饱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毒害。被剥削和被压榨使得他们贫困,贫困又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教育,从而变得无知,长此以往,无限的轮回循环,罪恶的社会葬送了数不清可怜的生命和灵魂。自幼就亲眼目睹过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生活的契诃夫和鲁迅,深知人民的痛苦。他们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创作,表现了他们对受压迫、受剥削、受歧视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二、对黑暗腐朽会的批判和揭露

借文学作品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是十九世纪批判实施主义作家作品的主要特点。我们不妨来看看二位作家的代表作。《第六病室》是契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阴暗恐怖的第六病室原型正是俄国当时黑暗的社会。在小说中“被虐狂”格罗莫夫实际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被当做疯子关进第六病室之前,他针砭时弊抨击黑暗,被关进病室后,他还清醒的驳斥拉京医生的“懒汉哲学”和“托钵僧精神”。契诃夫通过对格罗莫夫这一人物的塑造告诉读者,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动脑筋和爱思考的人被认为是“疯子”,而能洞察专制制度罪恶的人却恰好是这些“疯子”。契诃夫通过对格罗莫夫的描绘,成功地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荒诞无情。在这一方面,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与契科夫不谋而合,“狂人”也被认为是一个疯子,他发现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和行为,但是当他越要反抗这“吃人的礼教”,他就越不能被周围的人接受,越被大家视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三、对充满奴性灵魂的“呼喊”

在鲁迅和契科夫的小说中还体现出的,是对下层社会可怜可悲,却又麻木不仁,充满奴性人群的当头棒喝。在《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在自己发明的“自我欺骗法”中得过且过,欺软怕硬软弱无能却依然能自得其乐。这种处世哲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以及《藤野先生》中围观同胞被斩首还高呼过瘾的中国人,《药》中用烈士鲜血治病的愚昧老板。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前座将军的头上,将军大人并没有在意,但小公务员却三番五次去向将军道歉,唯恐将军大人不肯原谅他而对他施加报复,不利于他今后的发展。从此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不久就一命呜呼。二位作者的作品中表达的正是对这些人物的同情和愤慨。

鲁迅和契科夫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描写的手法,契诃夫漫画式的讽刺手法散见于他的四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之中,他的这种手法能使人一目了然,摸到手里就感到一种火辣辣的味道。作者的笔仿佛一把解剖刀,他对那些假、恶、丑的东西不留情面,使作品在奇特的构思中又现出生活的真实,做到了笔意深长,发人深省,给读者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鲁迅白描式的讽刺手法,是用高度凝练的笔墨,朴实无华地表现生活,对丑恶现象给予辛辣的讽刺,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艺术来源生活而又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的规律,使艺术提炼和艺术概括达到极高的境地,使他的作品充满着肯定生活的力量。

契科夫

契科夫的生平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

《变色龙》契科夫

《变色龙》契科夫契科夫的《变色龙》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

《变色龙》契科夫

《变色龙》契科夫契科夫的《变色龙》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

《变色龙》契科夫

《变色龙》契科夫契科夫的《变色龙》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

契科夫《变色龙》

契科夫《变色龙》契科夫的《变色龙》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

下载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鲁迅与契科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