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导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孤独作文导写”。
2011年高考作文指导
——关于“孤独”的作文导写
【文题亮相】:
生活中,也许你会时常感叹自己太孤独,没有谈笑风生的朋友;也许你会时常抱怨自己太孤独,缺少志同道合的知音。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你对“孤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孤独”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产生怎样的感想呢?请以“孤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素材超市】:
1、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日】三木清
2、印度心理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中写道: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
3、孤独是美丽的。孤独是人生漫漫旅途中的一座心灵驿站,是缤纷世界中一处独特的风景,是一朵独自芬芳的小花。孤独是美丽的,它平和、自然,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有的人,也许会为更多的不良情绪所笼罩,而有的人却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
4、20世纪文坛和戏剧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贝克特是一个现代隐士,在巴黎圣雅各大道的七楼寓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确实喜欢沉默、孤独和宁静。1936年,在旅居德国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独处的感觉真是妙极了。”他常常踽踽独行于柏林宽阔的蒂尔加腾公园,久久不肯离去。他知道,沉默和独处对他的写作是至关重要。
5、卢梭的晚年孤寂冷清,但他以细腻的心感知着一切:花,树,政治,以至于人类!他愉悦的回忆起了那位被他称作“妈妈”的夫人,他的童年及少年时代,深刻的探索着人生的每一步。是的,当我们打开那饱含智慧与决心的《忏悔录》时,还会认为他的孤独是他的不幸吗?
6、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共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构思角度一 从孤独的概念入手,分析孤独与孤单的异同。孤单是人独处的一种形式,它的最高的精神活动大抵停留在思念这个程度上;孤独也呈现出孤单的生存情形,但它不是轻易能够获取的,不是人人都有的,它远离并超越了现实,孤独者的精神不停向上,永远向前,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写,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驾驭材料的能力,可以写出深度但不太容易把握。
【精彩示例】:
孤独 刘烨园
诸多文章常常误把孤单倾吐成孤独,然而它不是。似乎只有久久的体验过孤单与孤独不同的人,才能深悟二者的真谛。
孤单是个人独处的一种“生态”形式,就人而言,它是物质的——即身体的,它的最高的精神活动,大抵止于思念。游子在外,远离故土,离别家人,其状态便是典型的孤单,犹如离群的孤雁。想想当年告别都市,独在异乡的插队生涯,几乎每一个知青,都会有孤单的彻骨之感。原有的市井生活被隔断了,原来熟悉的一切消失了,身份改变了,环境陌生,生活习俗陌生,人也陌生,连自己也成了乡间的陌生的“异类”。理想在哪儿,抱负在哪儿,情调在哪儿,书籍在哪儿?于是孤单所固有的茫然感、无着落感、漂浮感、凄凉感、寂寞感,唐诗宋词里的落魄感、恐惧感、渺小感、虚无感便一涌而来,犹如在黑夜中,举目无光。这是人远离同类、远离人群、无所依托的被抛弃被疏离被伤害的寒冷,而当我们说尼采孤独、鲁迅孤独、梭罗孤独时,就已经不是孤单了。它们不同质。
孤单有时是和孤独连在一起的。孤独在物质——身体上,也许呈现出孤单一人的生存形态,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独自搭起木屋,靠砍柴、钓鱼自食其力一样。但更多的时候,孤独却是在熟悉的人群里,习惯了的故土上,家人环绕的天伦中。孤独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之态,它远离了现实,超越了现实,是精神永远向上、不停地已经走得很远了的必然。它已经难以得到世俗的理解和认同了。起初也许“高处不胜寒”,但绝无恐惧,绝无寂寞,也绝无虚无、渺小等等低层次的人性之气。人的思绪和本质将渐渐征服“高处”的“独自”而豪迈和坦然。这时灵魂特别丰富,往事和历史特别亲切,尊严和信念特别坚定,情感和美特别纯粹;这时人心特别容易和人类永恒的真理及创造了这一切的大师和他们的书籍沟通,特别能够蔑视和可怜现实的卑琐无聊——和人类、时空、精神、生命相比,现实委实太渺小太短暂了。这时人心充满着过另一种生活的冲动和自信,像白云在远处、深处漫游和攀援;这时生活中的那个为生计为琐事而奔忙而恼怒的自己不存在了,人间烟火被忘记了,思路清晰,领悟力大增,灵感奇异,情欲难忘,判断深刻,周围环境杳然而去,你完全是你自己了,世界仿佛只有你自己„„然而你又不是你自己,是所有血肉的化身.是一缕精神的量子。不管以后的日子将怎样,不管你还会做些什么,不管生活如何依旧,你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你了。这是很丰富也很有力量的瞬间.似乎没有什么是你不可征服的,也似乎没有什么能再征服你。你倏然长大了,长壮了。你是自己又是“人”。你和人类在一起,和精神在一起,和纯粹和彻底在一起;你得到的体验、滋润、养育、信念、人格、强力、美好、深刻都是现实不能给予的,也是生活无法相抵的。你也许痛苦,但苦得美,苦得有价值有滋味,充实,是以后坚定的日子再生的前奏。你不再是那只装满了各个码头各条街道各种世俗灰尘的旅行包,你抖落了它们,还原了人的真谛——这时的孤独,一种高贵的质在熠熠闪亮。
不可弄混了涵义,不要贴错了标签,不能玷污了孤独——它可不是人人都会有的。那些把“孤独”诉说得那么无力那么苍白那么愁思如海的人不妨认真读读尼采、鲁迅、梭罗和罗丹、贝多芬、茨威格、克尔凯郭尔、帕斯捷尔纳克等等一切真正孤独的人的著作,他们并不孤单,永远和横亘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血脉息息相连,源远流长。
孤单离孤独远着呢!也许一生也到不了。孤单令人同情.使人理解,但很可怕,难以忍受;孤独给人底蕴,激人向往,充满希望和无限风光。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孤单,是孤独。它是优秀的标志和家园,犹如被污染的都市稀有的一角晴朗。
【品评】文章紧紧抓住“孤单”与“孤独”的不同,先谈“孤单”,再论“孤独”,最后两相对照,在条理清晰的论述中让我们明白了两者的差别,充分领略了孤独高贵的特质。
构思角度二
从孤独的主体入手,可以写人的孤独,也可抒发物的孤独,人既可以是自己身边熟悉的朋友,也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这个角度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大。
【精彩示例】
孤独
东海高级中学高三(13)班 李凯
当惨淡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撒在可可西里冰封的大地上时,你——我亲爱的爷爷,是否感到孤独。——题记
秋日阳光漫天挥洒,灿烂夺目;门前的梧桐绒絮飘飞,温馨怡人。天空高远而湛蓝,恰似一波碧水;秋风萧索而清爽,宛若薄荷的清香。
窗外,梧桐的黄叶在风中摇落。妹妹趴在窗前,两只胖胖的小手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窗外。“哥哥,爷爷一个人在那里不孤独吗?”妹妹两眼望着天空喃喃的说。“不孤独,一定不会孤独的。”我轻轻地回答,却像是在回答自己。
流年似水,时间回到四年前秋天的一个下午。
同样是柔媚的天气,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爷爷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举目注视着那颗落叶的梧桐树,眼神中充满了无限的忧伤。“爷爷,照片里的人是谁啊?”妹妹用稚嫩而好奇的声音问。“啊,那是爷爷最最亲密的战友,不,是最最亲密的朋友。”爷爷平静的回答,语气中充满了自责和哀怨。”那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时候,全国掀起知青下乡的热潮,我们俩被分配到地处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那是个凄凉而唯美的地方,到处是连绵的高山和广阔的峡谷,然而却终年寒冷。虽然环境十分凄凉,但那里生活着一种可爱的动物——藏羚羊。在高山融水的溪边,时常可以看到他们成群结对活蹦乱跳的身影,十分动人美丽。然而,虽然我们不停的巡视,还是经常看到一望无边的血淋淋的尸骨。于是,我动摇了,我对他说:‘我们这样值得吗?’这样白白地付出青春,在这里孤独的生活,值得吗?’他严肃的说:‘值!为了这些美丽的生灵,值!”于是,我通过调度离开了那里,在这里过着殷实的生活。”爷爷停了停,“这注定了我一生的遗憾和孤独。”
“但我时常想着他,想着他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那间木头屋里的情景,想着他孤独地冒着风雪背着枪巡视的背影,想着他生病时孤独无依的样子,我的心就隐隐地痛。后来,后来,我听说他牺牲了,他是在和偷猎者火拼的时候牺牲的,死时手指还扣着扳机,做着开枪的姿势。要是我在他身边,可能他就不会这样了。我于是重回可可西里,请求将他葬在木屋旁。因为我知道,在那片充满悲凉的爱的土地上,他永远也不会孤独。”爷爷停住了,原来,他一直生活在自责中。
“爷爷,您想去那里吗?”我轻声问。爷爷默默地点点头。
隆冬腊月,我和爷爷冒着大雪来到这片神奇而贫瘠的土地上,那座土墓就在木屋旁,爷爷深情地抚摸着墓碑,泣不成声。
我独自坐在回家的列车上,回想着离别的对话,“回去吧,爷爷,你会感到孤独的。”“不,我不回去,这里有我一生的回忆和荣耀,还有他,我最最亲密的战友和朋友,他静静地躺在我身边,我不孤独。孩子,你记住:有爱,有责任,就不会孤独。”
是的爷爷,孩儿记住了。
当温暖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可可西里冰封的大地上时,你——我亲爱的爷爷,一定不会孤独。
【点评】写记叙文我们要牢记两句话:写感动了别人的自己的事,或写感动了自己的别人的事。本文记叙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关于爷爷的故事,散文化语言、插叙手法的运用把爷爷对孤独的理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爱、有责任感、有追求的爷爷。文章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细腻,意蕴深远。
构思角度三
从分析孤独的利弊角度入手,可以认为孤独是一种美丽,赞美孤独,享受孤独;也可以认为孤独是一种痛苦,批判孤独,远离孤独。
【精彩示例】
孤独
无锡一中高三(6)班 贾洪远
勇于走出孤独,方能品尝甘美的人生。
从前有一个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呵欠。一位智者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懒懒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躯壳外,我一无所有,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些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能做的所有事情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你有没有你所爱的人?”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你没有朋友?”
“没有,得到了也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这样啊,”智者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 “找根绳子?干嘛?”孤独者好奇地问。“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奇怪了。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生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
孤独者无言以对„„
可怜,可悲,可笑!孤独者如此隔绝人世,把自己封闭在阴暗狭小的空间里,独自饮着自己酿下的苦酒。
早已习惯于群体生活的人类怎容许孤单的个体出现,怎容许这“病态”的蔓延?孤独者的心灵早已被吞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变得思想消极、精神萎靡、毫无斗志,逐渐沦为一个废人。对他而言,生活本已是一种负担,一种拖累,与人交往更是劳神伤身的多余,在他看来,惟有晒晒躯壳才是他生来要做的头等大事。
孤独本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极度和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别人隔绝,这就是失败个性的特征了。孤独是快乐的魔鬼,你越是选择它,它就缠得你越紧;又如同一个害人的陷阱,一旦陷入,就像被俘获的囚徒,困在其中,既得不到自由,也无从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追求孤独的人生活在恶性循环的常态中,拒绝爱人,拒绝朋友,因为他感到自己孤立,所以他选择封闭,选择痛苦。
冲出黑暗,走出孤独,年轻的朋友们,一时的孤独也许可以使我们更快速地成熟与坚强起来,但生活的真谛从来就不是孤独,快乐得靠自己去创造!让我们学会如何去了解、去接触、去沟通,让我们敞开彼此的心扉,去热情地拥抱希望的阳光,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雨露,去尽情地品味青春的甜美。
【点评】作为一篇随感,开篇架设起一个虚拟人物,通过其悖论来反证主题。文章文思敏捷,用词准确。字里行间流露出人生体验的丰富和思想感情的细腻。
话题作文“孤独”导写及范文点评孤独是“面壁十年图破壁”,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构思示范一:孤独是人生的驿站引言:人生是一个旅程,一马平川,畅行无碍,自会让我们欣喜无比;高峰深......
九年级语文上册YW2010--09--010 《孤独之旅》导学案编写时间:2010.10.10编写人:审核人: 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演讲稿导写演讲稿(1)学雷锋演讲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位叔叔,他来到这个世界普普通通;离开这个世界平平静静。他身高只有1米54,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的体重不足......
“底线”话题作文导练【写作精题】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
材料作文“暗许”导写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春秋时名公子吴季札受吴王之命出使北方上国,路经徐国,便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君隆重接待远道而来的吴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