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身份研究沈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我身份与自尊”。
课程论文
自我身份研究
我,一个来自“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的高三学生,通过一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来到xxxx大学,二十年都未离开过这片蕴育了辽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地方——沈阳。
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汉族是自沈阳建城(侯城)以来就开始定居沈阳的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和蒙古族。满族是自1625年努尔哈赤将后金京都自辽阳迁至沈阳,满族随之迁来。朝鲜族是二战时期日本从朝鲜半岛强迁过来的移民,经过吉林和辽宁的其它市、县陆续迁至沈阳。回族早在元朝,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明末清初由关内陆续迁居而来,形成了小集聚区,以后大部分是从内蒙古、阜新、朝阳等市迁入沈阳。
而我是这许多民族中占据大多数人口的汉族。说起汉族与满族的关系,可 不只是人数多少的关系,真正能分辨得很清楚的便是那一段悠久的历史了。
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
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从此盛京城便涌入了大量的满族人民,满族皇室人员的生活,娱乐等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于宫殿的建设也都独具满族特色。
自 1625 年努尔哈赤定都沈阳,至 1644 年入关的十九年的时间里,沈阳从明代的卫城转变为作为清代早期两位开国帝王(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的都城,由原来的军事屯兵城转变为后金政权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满族人在原有卫城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的改、扩建,1643 年皇太极将沈阳改称为“天眷盛京”(满语:谋克敦),盛京城担负着后金政权对抗明政府、入主中原的重要职能。
满族人以高为贵的习惯延续到了沈阳城。如沈阳宫殿的中路为皇太极时期建设的主要宫殿群,主要部分建在 3.8 米高的人工夯土台上,台上宫殿建筑的标高于一般建筑近 4 米。台上的凤凰楼为皇太极时期饮宴的场所,这座歇山三滴水式楼阁建筑是古代沈阳城的最高建筑,形成了古代沈阳著名的“盛京八景”之首的“凤楼晓日”。由于这组宫殿在平面上处于城市中心位置,在竖向空间上又处于绝对高度,突出的宫殿组群成为沈阳城显著的城市景观特征。
盛京城的竖向空间示意(上图:清末奉天城。资料来源:www.daodoc.com;
下图:中路宫殿剖面示意,资料来源:《特色鲜明的沈阳故宫建筑》)
崇德五年(1640)皇太极在改建沈阳城时,在城的四面修建了四座喇嘛教寺庙,每座寺院中均建有一座喇嘛塔。这四座寺院依据“东为慧灯朗照;南为普安众庶;西为虔祝圣寿;北为流通正法”而命名。四寺及四塔成为护国佑民、统一国家的象征。盛京城近圆形的外郭、方形内城以及井字街道和四面的四座塔寺是附会了藏传佛教中坛城的布局,皇太极将自己的都城在图形上表现为集会诸方神圣的众神之殿,一方面是希望借助宗教的力量庇佑城市,另一方面则自居为喇嘛教的护法,公开表明了自己与喇嘛教的特殊关系和重要地位。盛京城外由四座喇嘛教寺院构成了最外层的精神空间(图 4),也体现了追求宗教理想的城市平面形态。
清盛京城与坛城平面比较
沈阳在城市景观、空间结构和平面形态上显然受到了满族文化响,至今仍依稀可辨,是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遗产。除了建筑方面更重要的是满族人的生活习性也渐渐的影响着汉族人,相对应的汉族人得生活习性也在影响着满族人。满汉长期杂居共处,相互耳濡目染,彼此习俗融合,是满是汉确实不太容易分辨了。于是,有人说:“满族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自己的民族特点了”。其实不然,我认为满族的民族特征还是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与汉族的区别还是较大的。
满汉两族的民族文化差异
一、查阅谱书是满是汉一目了然
清代中叶,直至民国年间,满族人家修谱、续谱的习俗一直沿袭不断。满族人早年的家谱大都运用满汉两种文字。汉族也有家谱,但决不用满文,所记内容和形式与满族家说为也不一样。
二、对父母的称谓满汉截然不同
过去满族人对父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额娘”。汉族人称父母为“爹”、“娘”或“爸”、“妈”。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满族人多数也称父母为“爸”、“妈”了。但在建国前,满族称“爸”、“妈”的绝对没有。
三、看其老年妇女的穿着打扮,满汉也有很多不同
满族妇女,因男人出征争战,家里生产生活等,所有出力气的活计和事务,全由妇女承担,所以满族妇女不裹脚,全是天足。满族妇女过去都佩戴头饰,辛亥革命后,虽然不配戴头式了,但满族老太太,把“疙瘩鬏盘”在头顶上,穿带大襟的布衫或旗袍,系裤脚,腰揣手巾,手拿长杆大烟带,给人以干净利嗦的感觉。汉族老太太,过去讲究秀女三寸金莲,多数都是裹脚,头发“疙瘩鬏”梳在后脑勺的下侧。
四、问其都禁忌什么,更能看出满汉不同的风俗
满族人忌食狗肉,忌用狗皮用品,忌戴狗皮帽子。满族人家都愿意养狗,但绝不杀狗,只能在狗自然死亡后,找个合适的地方深埋。这些不是什么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对狗的报答和纪念,因为在满族民间留传着“义狗救主”的传说,所以满族忌杀狗和忌吃狗肉等。
五、听其谈话方言、口语、满汉也有差别
满族人管馒头、花卷饼子等干粮都统称为“饽饽”。管糕点、点心叫“萨其玛”。满族人管人参叫“棒槌”,管上山采人参的人称“放山人”。管打猎称“打围”。管大衣叫“大氅”。管肮脏叫“埋汰”,把做什么不认真的玛唬说成“喇唬”,管打扮称“扎咕”。管今天说成“今儿个”,明天说成“明儿个”,后天说成“后儿个”。管老鼠叫“耗子”,管相互说话叫“唠嗑”。管什么时间说成“多咱”。管蜻蜓叫“玛螂”。管猪的大腿股骨叫“哈拉巴”。管猪羊的腿关节骨叫“嘎拉哈”等等。汉族人一般没有以上那些口语方言。
但是,长期以来满汉杂居共处,汉族人也开始学习满族人的语言,难懂的满族文字不便于学习,但是一些口头上的简单表达却便于模仿。所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沈阳甚至辽宁方言,有些字是在字典上找不到了,那就是因为其实这些字都是以满文进行书写的。
六、满族人的礼节
满族素有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讲究礼节之风俗。日常生活中,满族人对长辈毕恭毕敬,在过去无论是贫富人家还是官宦、平民,都有晨昏定省的规矩,就是每天早晨起来,晚辈要向长辈请安,行磕头礼或打千。新岁卑幼见到尊长必长跪叩首。小辈人到长辈家,无论年岁多大,虽然是贵客,也只能坐于旁坐。不管在什么场合遇到长者大坐,小辈或儿孙们都不能与长辈人并肩同坐,而在一旁垂手站立。外出归来不可先进自己屋内,必须先禀告长者以慰亲心,获准后方可叩谢回房休息。
满族人待客礼节也很讲究。如果是长者来则先请安,然后给客人让坐,用温水打手巾,让客人擦脸、漱口、再装烟倒茶,否则是表示对客人不欢迎。吃饭时将桌放好,请客人坐正位,然后先用平均干净的搌布当客人的面再将饭桌子擦一遍,接着摆上四个压桌碟,然后再摆吃碟和筷子。摆筷子时不当着客人面墩齐,要将筷子整齐的放在吃碟右侧,粗头向外,细头朝桌子中间。上菜时,一回上2个菜,总菜数要成双而不出单。四季待客的饮食有别,夏取凉、冬用热,春秋凉热要适中,要以礼相待,对客人远接远送。
随着时代的变革,满族人的礼节变得简化多了,但在部分满族人家特别是满族聚居之屯,有些礼节规矩还是很讲究的,尊敬长者的风俗,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会更加发扬光大。
沈阳地区农村公路路面病害研究(精选9篇)由网友“anez”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沈阳地区农村公路路面病害研究,欢迎阅读借鉴。篇1:沈阳地区农村公路路面病害研究 沈阳地......
第28卷第3期2005年5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1.28 NO.3M ay 2005沈阳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李淼焱 ,......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乳制品已经逐渐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而且由于乳制品市场热度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蒙牛......
生物学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例如:原子和分子面向: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結構生物學。细胞面向: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多细胞面向:生理学、发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构建作者:曹霞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1年第01期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