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达24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绣惠作为章丘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在落实各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绣惠镇关于加
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奖励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放宽。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在经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在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拿出专项资金对纳税10强民营企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对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广大干群中引起很大震动,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热潮。三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负责人恳谈会,每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参观,积极鼓励的民营企业新上项目,启发引导他们在相互对比中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管理服务到位。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建立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派出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做好党建日常工作的同时,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业市
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以“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产业聚集、特色明显”为目标,不断加大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发挥桃花山工业园紧邻省道244线和济青路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一区三组团”的辐射,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对桃花山路、金山西路和金山路进行硬化,拉开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同时,完善了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桃花山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3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人。初步形成了以东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惠学特耐有限公司、沃泰铝土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加工、锻打铸造和耐火材料三大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全镇特色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对绣江路沿线机电设备、钢铁、五金、闲置设备四个专业市场进行全面扩建改造。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档次和水平,合理划分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分区,切实发挥市场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市场经营业户达到1100余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交易范围已涉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功能逐步呈现由地方性向区域性发展的趋势。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通过市场带动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机加工加工业户达到140余户,每年带动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硬化了中心大街、S244线、明绣路、锦川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修建了绣江河三桥,启动了文化路建设,形成了城区“三横五纵”的交通大框架。大力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000余株,新铺地面砖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36盏,修建排水沟7200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女郎山休闲广场、组团式林区建设和绣江河东关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城镇特色初步显现。同时,组织实施了太西路商业安置一条街、明绣路综合开发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目前,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家,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 “升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办事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村级星级管理,年初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重点扶
持了东方石化、惠学特耐、顺熙机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跟进。2006年,全镇税收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2家,其中过100万元的5家。
3、招商选资促动。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通过实行专业招商、落实招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招商选资,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4家通过了民营企业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7年6月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
发展民营经济刻不容缓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经济、促进就业、加快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民营经济在改革开......
浅析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纵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历尽曲折,真可谓好事多磨,这是一个中国人民自主探求富国强民之路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凝聚了几代人的青春和......
2011年10月25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浙商精英聚会,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专家学......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