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村党总支典型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党总支部工作内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发挥作用建产业新村
——广南县那洒镇董德村党总支
广南县那洒镇董德村党总支位于那洒镇西北部,距政府所在地7公里,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1232户5803人。全村耕地面积4601亩,其中田2050亩,地2551亩。2007年末,有耕地4601亩,全村辖14个自然村。共有1236户,5900人。2007年经济总收入813万元,人均纯收入1122元,粮食总产量1624吨,人均有粮274公斤。全村共有8个党支部,党员64人,女党员6人,少数民族党员22人,60岁以下36人党员致富能人15人,科技示范户11人,流动党员15人。
近年来,该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国道323线和广砚高速公路动工建设的机遇,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发展蔬菜、养殖、三七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实用科技得到推广应用,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一个山好水美产业兴,富足文明新农村的美好景象逐渐映入人们的心间。
科学发展到农村贫困日子断了根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在村党总支和党员的带动下,思想守旧的人民群众,走出了家门,改变了世世代代种植稻谷的习惯,学习了新科学种田技术,改变了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的群众还充分利用国道323线过境的优势搞起商贸经营,开起了小门市部;有的群众干起汽车修理、搞起了农用车运输;有的大干种植业;有的外出打工,创收立业。全
村人民的日子开始有了好转,马路村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代高林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个。现年40岁的代高林,家有4口人,前几年,妻子精力只能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家中主要经济来源就靠他一人,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得透不气来。在党支部的开导下,他鼓起勇气只身一人来到砚山县平远街帮人挖矿。靠着自己的勤劳和聪慧,他迎得了老板的赏识,干起了领班。如今的他已经当上了矿老板,盖起了新楼房,开起了小轿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
西牛冲村小组组长吴安华,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办法,不断走出了一条“打工经济”,养殖发展的路子,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了富裕之路。为了改变群众“一方人守一方土”的保守思想,吴安华首先是率领儿子吴金贤、吴金友到广南县旧莫乡革夺矿山帮老板挖矿,以自己的行动带动群众外出务工。带领全村的男劳动力外出开矿,把所得的钱带回村里建房、修路、架电、买家具来美化家园。在吴安华的带动下,全村名40男劳动力中有30名外出务工。
先锋队员洒真情群众发展有热忱
在村党总支书记戈开勇的带领下,驻村指导员申永祥同志,深入村村寨寨,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人民群众排扰解难。为了更好发展经济,还根据董德各村小组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各村发展经济的经验等实际,制定了董德村经济发展规划。把西牛冲、干板田两村小组列为“打工村”、把发门坎、发多倮两个村小组列为“蔬菜村”、把子母戛村小组列为“养殖村”、把马路村小组列为“种植村”(以种植核桃为主)。并千方百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物资,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受到当地群众和干部的一致好评,极大地鼓舞了壮乡群众发家致富的热忱。
在先锋队员的争取和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6万多元资金,水泥150多吨,解决了马路和箐脚两个个村小组301户人家的人畜饮水问题,修通了叮当、大多倮两个村小组通往外界和生产生活的两座桥,修通法门坎和箐脚两个村小组的寨内主干道和分支道2500㎡,修建干板田村小组40口小水窖,解决该村枯水季节人畜饮水难问题;帮助干板田村小组残疾人赵后昆争取到了每月11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时,还积极协助村委会干部调解纠纷10余起,联系农技、畜牧兽医站举办种植、养猪培训班,增强群众的科技知识,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
党员带头抓蔬菜 群众心中有了盼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实践中,村党总支发现群众是最现实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摆出样子看一看。为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党总支积极带领党员们带头搞起“试验田”,建起样板地。2009年,村委支书戈开勇,率先在自家地中栽三七10亩,老党员郑仕坤到广南学习技术种植奈李20亩。在他们的带动下,朱瑞科、朱瑞武、杨开华等纷纷租地栽三七近20亩,同时还引来马关县八寨的4个老板。
他们的行动群众看在眼里,算在心中,部分群众也开始行动起来。2009年发展辣椒生产400亩,亩产值达1300元左右,亩纯收入达1000元;发展冬早蔬菜生产300亩,亩产值达1500余元,亩均增收1300余元。2009年底全村共出栏肥猪1299头、牛112头,纯收入达46.2万元,户均增收375元,人均增收8元。今年共种下辣椒500亩,计划年底再发展蔬菜种植200多亩,此两项预计可为群众增收80万元,户均增收约649元。
如今的董德村群众已不甘落后,听到曙光乡的核桃种植前景看好,马路村群众主动找到村党总支,望能牵线搭桥,争取一些项目。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已为争取到退耕还林项目100亩,发展核桃种植。
物质、精神两手抓经济、思想齐并进
董德村党总支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是从抓各村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党建制定,村党总支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帮助各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两推一选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干部、党员收集民意恳谈制度》、《村“两委”工作协调协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10项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值班制度,并开设了举报电话、设置了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是认真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董德村,很少有不礼貌、乱骂人的现象发生,他们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一家有难,党员、干部带头支援。村民把别人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们深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些年,他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同时思想素质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进入村子,在让你惊讶他们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感受到群众的热情和礼貌。
三是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村党总支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带头不大办红白喜事,不参与迷信活动。现在,全村民风俗健康向上,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一年一次在各村小组组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和创建文明村寨活动。通过
评比,群众更加勇于超越,勇于创新,形成团结、竞争的良好势头。村民说: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好啊,这样,我们有一个榜样,都向榜样学习,就可以全面提高我们村的经济收入和思想道德素质了。
四是抓好计划生育、送子女入学、社会发展等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西牛冲20多年来该村无超生超怀现象;村内每3天打扫一次公共环境卫生,村民都能自觉参与。
党员群众一条心齐心协力建新村
董德村的转变,上级党委、政府看在心中。今年把马路村1、2组、子母戛村1、2组列为小康示范村,给董德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村党总支部和群众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驻村干部以此为家,村委会干部长期不回家,同群众一起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在规划中,马路村村民王昌福、罗运华等人的园子在规划范围内,村干部还在考虑如何给宅基地本来就不宽的他们做工作,他们却主动找到村党总支,提出拆出围墙,不因自家利益受损而耽误整个工程。70多岁的老党员陆文建老奶奶,虽然年迈体弱,听说要建小康示范村后,也起早贪黑,尽量发挥余热,配合村干部和工作队发动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小康示范村建设能顺利进行。
兴农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活动的基本要求,积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努力在基层党组织中建设“五个好”红旗党组织,该街兴农村党总支就是非常突出的红旗党组织,以下是相关的......
2011年某某村党总支工作总结2011年某某村党总支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
xxxx年,我村党支部将继续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为充分发辉好党在......
AA镇XX村位于BB市最东端,地处两市三镇交界,全村面积4.45平方公里,现有39个村民组,1226户,3110人,XX村党总支下辖农业、二三产业、老党员3个支部,党员125名。近年来,XX村党总支以邓小平理论和“......
2011年大球村党总支部班子述职述廉报告2011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大球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