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2007-7-28责任编辑:
一、我市城镇化现状和特点
撤县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南城和开发区的开发力度加大,旧城改造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市镇建设力度加大,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长荆铁路的贯通、融入武汉市城市圈战略的提出,城镇化建设赶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全市人口60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了10万。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中心,优化了资源配置,营造了二、三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我市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省相比差距较大,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目前,我市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建市之初,城市的发展集中在老城区,附寄老市委和市政府而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资源的利用率低,转化成本高。以月圆商住小区为依托,南区逐渐成为全市的中枢,形成了环绕应城广场为核心的政治、人文中心。其发展速度和规划效果在孝感市内首屈一指。
(二)建成规模小。我市的城镇化规模小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集中型城镇,只是有了块状城镇、带状城镇、指状城镇、有绿带隔离的组团式城镇的雏形,新老城区的交接和城市功能的区域划分尚不明显,或者说规划滞后、建设乏力。
(三)支撑力量弱。经济指数始终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指标,脱离经济的迅猛发展谈城镇化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我市的本土企业或者说资源型产业并无强大优势,大型的集约型的企业群根本没有形成萌芽之势,对引进企业缺乏长远谋划,反而使得一批优秀的土地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掘,更重要的是对本市的财力积累功劳不大,份额不多。
二、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我市现有建制镇16个,从人口来看,只有城区达10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
贸性城镇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我市大部分村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我市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三、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蔓延将是不可阻挡的。同时,城市是由“城”和“市”组成的。所谓“城”主要是由道路、交通、楼宇、建筑、空气、绿地、水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所谓“市”则是由商业、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市景所组成。由此可见,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镇化建设,早在2000年6月13日就发出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又进一步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市人均耕地仅0.7亩,低于全省人均耕地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
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展。据测算,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00万以上。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是劳务输出,但长远之计还是就地安置转移,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迎接我市农村人口空间和产业转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抓好城镇区域规划,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我们要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一镇(乡)一品的经济结构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根据文化含量,保持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结合我市实际,要围绕“三线一环”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一是汤池建设。要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汤池优势,力求精美,面向未来,拉大城市框架,力争汤池将来与中心城区对接,建成中等城市规模。二是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城区建设要摒弃继续南移的规划思路,条出长荆铁路的锁喉限制,把眼光向西部拓展,将富水河作为将来城市的贯穿动脉,提升城市的品位。从方位上看,东部并进东马坊,北部圈入短港,西部挺进汤池,如此搭的是大城市的框架,用的中等城市的步伐,规划必须先行。三是工业园建设。今后南区以工业为主导,通过长江埠为核心进行辐射,把此区域沿铁路和高速向西与城市延展并进,使之成为今后应城市最大的造血带和供血区。各干线公路沿线集镇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加快开发建设,尽快成为各自的区域中心,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文明卫生、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要求。
(三)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我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让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工作和创业不受身份限制。二是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进城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视,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建
设城镇,强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集镇建设,不断拉大集镇框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务工经商,通过从事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民。要学习和借鉴广东中山市“市场筹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的经验,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投资者真正得到实惠,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坚持“五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既要以城镇化强力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又要以特色产业支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坚决防止城镇“空心化”。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一般说来,工业文明是城镇文明的象征,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城镇文明。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首先要加速工业的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工业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又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二是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三是把城镇化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年来劳务输出成果,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丰富家乡经济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四是把城镇化同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我市国有工业十分脆弱,乡镇企业在城镇经济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对城镇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现有乡镇企业的改革步伐,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激发乡镇企业活力。五是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在未来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是主体。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服务业。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要提升餐饮、住宿和批零商业等传统服务业,要加快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文化、金融、保险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让城乡居民同享现代文明成果,在提高城镇经济水平的同时,逐步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五)严格管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法严格管理城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环保。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使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建设越来越好,同时,要实施城镇“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整治城市“六害”(污水、垃圾、废气、噪声、粉尘、医疗垃圾),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其次要切实保护耕地。由于我市人均耕
地较少,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我市项目建设征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黄太启上世纪70年代末,六盘水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将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经营,后国家又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我市部分地区将部分荒山、荒坡划......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宜宾政务中心李擎2011年12月26日一、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我市现有建制区2个,从人口来看,只有主城区达30万人;......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5月11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可选道路,全国各地当前都在积极探索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但是新型城镇化......
一、突出问题1、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一是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据调查统计,我部23名干部法律类毕业的16人,约占69.5%;管理类毕业的3人,占13%;文史哲类毕业的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