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诗歌考题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年高考诗歌真题”。
晚晴(2011)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33、这首诗中对仗的两联是
()
A、首联 颔联
B、颈联
尾联 C、颔联
颈联
D、首联
尾联
34、下列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在清和的初夏时节,作者居处的幽僻。
B、“怜幽僻”饱含作者对仕宦经历和人情冷暖的诸多感叹。
C、颈联描写出凭高临览眺极目所见的雨后晚晴之景。
D、“重晚晴”隐然表达出一种对美好而短暂事物的珍爱之情。
江楼旧感(2012)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对这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体裁属于七言律诗。
B.诗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第三句由上句绘景转入怀人。
D.本诗语言浅近,意境开阔。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题,既写出诗人所处的地点,又抒写了情怀。
B.第三句写友人未如约归来,表露出诗人的遗憾和谴责。
C.“同来”与“独上”相对比,表现出了诗人落寞的感受。
D.本诗既描绘了月夜所见的美景,又抒发了怀人的情感。
秋词(2013)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对这首诗的一、二句写作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的手法,诗人颂秋与前人悲秋对比。
B、拟人的手法,将秋天当作一个人来描写。
C、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秋天比喻成古人。
D、运用了对仗的手法,词义词性两两相对。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盛赞秋天的美好,反映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B、借托鹤飞云霄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C、既描绘了秋高气爽,鹤飞云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秋自喻,以春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信。
夜雪(2014)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讶:惊讶。
7、下列对这首诗描写角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衾枕冷”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夜雪的。
B、“窗户明”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夜雪的。C、“知雪重”是从味觉的角度来写夜雪的。
D、“折竹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夜雪的。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各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讶”“见”二字,从侧面描写了夜雪的情景。B、从“夜深”“时闻”可以看出诗人长夜无眠。C、诗歌第三、四句采用了先果后因的写法。
D、诗歌通过对夜雪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201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这首诗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昌龄
C.白居易
D.杜牧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枯荣”一词表现的是“原上草”自然的生命特征。
B.第二联“烧不尽”“吹又生”表现了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C.第三联的“侵”“接”二字写出了春草的蔓延扩展之势。
D.尾联用草之“萋萋”形容王孙送人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北京正午太阳光线入室示意图(1)在图5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标出二分二至点(2)在图5中当**升国旗的时间越来越晚时,地球所处时段为图中的________ 。当北京朝南的房间正......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综合考试试卷(A卷)(开卷考试,全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写明正确......
历届考试表演专业小品考题2010-09-11一张电影票一盘录音带一封远方来信一个邮包 一双手套一张公安局的传票从一张相片所引起的从一条花头巾所以引起的讲一件使自己发笑的事......
三级2判断题:1.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生活的全部内容。×2.孕中期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3.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与母体营养状况有关√4孕早期铁缺乏与......
上海市中级口译考试口译考试历届考题总结[上] 第一期内容,为上海市中级口译考试口译历届试题的前12套考卷的总结.以下内容包括二百六十九个语言点,包括好句子,需要记忆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