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唯一的听众阅读答案”。
唯一的听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描写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思考变化的原因。
2.抓住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感受老人对作者的爱护、鼓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4.理解“沮丧”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一、读题初探,统揽梳理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齐读课题。
2.课文预习了吗?打开书,看课文,几个自然段?哪一段比较特殊?有什么疑问吗?(第11段为什么单独成段?省略号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揭晓答案。3.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
预设一: 学生概括精炼,教师表扬。【第一步】表扬:“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不错!”
【第二步】概括小标题:遭打击、受鼓励、获成功(师指导第一个,引导概括后两个)
【第三步】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小标题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谁来试一试?(再指名说 预设二:学生概括不精炼,教师鼓励。【第一步】提醒:“如果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好了!”
【第二步】顺势概括小标题:遭打击、受鼓励、获成功(师指导第一个,引导概括后两个)。【第三步】现在大家能否借助小标题,用简练的语言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指一名说)5.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家中练琴遭打击、林中练琴受鼓励、得知真相获成功”三方面的内容。
二、引发质疑,感悟“我”心理变化
1.作者练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段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出示:
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你们看,这些都是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快速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心情发生变化)引导:
(1)先看前三处,什么心情?有一个词语作者连用两次。(沮丧)“沮丧”是什么意思?(灰心失望)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两次“沮丧”的原因一样吗?程度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是因为家人;第二个是因为自己。第二个失望的程度更重,可谓是沮丧至极!)
(2)后来呢?看第四处。(既感动、又羞愧、还兴奋)
(3)最后呢?看第五处。(找到自信)
你们看,作者的心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这么一颗沮丧至极的心灵,后来居然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如此大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三、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1.自学要求:
下面请大家快速——出示: 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1)学生迅速画句子。
(2)汇报:你都画了哪些句子?(学生汇报)
2.交流语言描写:
下面我们先来聚焦老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同学们,全文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就这么四处,数量虽然不多,但句句都包含着真情。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读出老人的感情呢?(2)指导朗读
A. 谁读前两处?(找一位读得好的读)你觉得自己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引导: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要谎称自己耳聋?(保护自尊,消除顾虑)老人就好像明白作者的心思一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善解人意)齐读,读出善解人意。
B. 再读第三处?
a.用“用心”指导读出关心鼓励。(用什么感受?而非用耳朵感受,这关心、这鼓励都在这“用心”之中。再读。齐读。)
b.插入出示对比句。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能每天早晨做你的听众吗?”
老人为什么这样表达,而没有那样表达?
预设一:学生如果答不上来。教师引导: 【第一步】两句不一样在哪里?(“每天早晨”的位置不同)【第二步】老人为什么把“每天早晨”放在后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句。有什么用意?(1.友好提醒;2.达成约定;3.发出邀请)“每天早晨”中都包含着老人对小伙子的一份提醒、一份约定、一份邀请!为了帮助作者练好小提琴,老人真可谓用心良苦啊!【第三步】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读出用心良苦。
预设二:学生如果回答出来。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深入引导:
【第一步】让我们再来反复读读第一句。体会出“每天早晨”放在后面表示什么?(1.友好提醒;2.达成约定;3.发出邀请)
【第二步】为了帮助作者练好小提琴,老人真可谓用心良苦啊!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读出用心良苦。
C. 谁读第四处?体会出什么?(道谢、加油、鼓劲)
(3)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老人的这些话吧,体会她对作者的那份关爱!(音乐响起,师生读)
师:清晨,我在树林里练琴时,遇到了一位老人,她对我说——(生读第一处)师: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满头银丝上,她又对我说——(生读第二处)师:我指了指琴,告诉她我拉不好,她又说——(生读第三处)
师: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于是天天来练琴,她总是不忘告诉我——(生读第四处)
(4)形象提升: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彬彬有礼、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真诚善良、用心良苦、懂得赏识„„)看来同学们都被老人那颗真诚善良的心打动了。3.交流神态描写:
(1)此情此景与其说老人感谢作者,倒不如该说作者感谢老人。老人句句鼓励的话语如同一付付灵丹妙药,慢慢地抚平了作者那颗受伤的心灵。作者不光被老人的语言所感动,还被她的神态所感动。(板书:神态)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大家还找了许多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自己再来读一读,看看又有什么发现?(连用三个“平静地望着我”)
(2)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也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它都在向作者传达怎样的信息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示:
当我因为琴声刺耳感到沮丧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刻苦练琴汗水浸透衣衫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一曲结束,我脸上漾起微笑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下来,时间三分钟。(自由写)(3)找三位学生读一读(配乐:音乐响起时,请带着感情把自己的想象读出来)。
四、领会标点的作用,体会人物的感情
1、无声的陪伴,默默的鼓励,老人给予了作者极大的信心与力量。作者一直把它当做秘密珍藏在心中,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了作者真相!——出示: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指读,作者在标点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体会出什么?(妹妹的吃惊、诧异)指导读出来。
2、妹妹虽然说出了真相,但是作者却沉默了、无语了,只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这小小的省略号啊,里面都藏着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一:学生答出来,且答案比较好。
【第一步】你说得真好!好像走进了作者心里,读懂了作者的心!
【第二步】省略号虽小,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出了作者那么多的感情,产生出那么多的想象。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就是省略号“单独成段”的原因。
设二:学生只说出一层,谈不到更深的层次。教师要引导: 【第一步】想一想,当得别人为你倾注了如此大的心血,内心一定要表示对别人的什么?(感激)得知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必定会充满怎样的的感情?(恍然大悟、感动、感激、敬佩„„)
【第二步】省略号虽小,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出了作者那么多的感情,产生出那么多的想象。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就是省略号“单独成段”的原因。
五、总结点题,拓展延伸
1、总结点题
现在的作者再不是那个沮丧至极、无比自卑的音乐白痴了,他可以面对着成百上千名听众熟练地演奏小提琴。但在如此众多的听众里面,作者最不能忘记、最无法割舍的只有一位,谁?在作者的心目,老人一定占据最崇高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人替代的,是作者心目中的“唯一的听众”!(再读课题)
2、拓展延伸
课文到这儿就接近尾声了,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内心的感受?(爱、心、美„„)出示:
美丽的清晨
美丽的谎言
美好的心灵
优美的音乐
美丽的故事
课下请用上这些词组,写一段话表达内心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比《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课中的有关句子,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进行运用。
2.通过对比拓展阅读,体会同类文章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巩固本课学习效果。
一、复习导入,回忆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唯一的听众》一课,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在语文学习上,你都有哪些收获?
2.自由汇报。
3.教师小结:
课文中的老人与作者虽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作者就是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将老人的这份鼓励与关怀表现出来的。除了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呢?
二、对比学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回忆旧知,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
在第9课《穷人》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见到过这样的句子。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
(1)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环境描写的句子,分别写了天气情况和桑娜、西蒙家的陈设情况)
(2)思考:托尔斯泰写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3)小组合作讨论。(4)汇报。
(5)小结:这些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作用,更加突出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知识迁移,体会本课环境描写的作用。
运用好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体现主题、表达中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看看第11课里面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快点找出来画在书上,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写一下你的想法。写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自由读课文,画句子,做批注,学习小组里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出示:
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4)小结: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树林清幽的环境,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的品质。希望大家以后习作时也能运用环境描写。
三、进行练笔,实践运用
1.下面我们来实际练习一下。教师出示两个情景。出示:
今天,学校要组织春游,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语文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王明只考了65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请大家从两个情境中任选其一,展开想象,写一段环境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心情。
3.学生自由写作。
4.汇报交流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教师发下阅读材料《善意的谎言》,学生自由阅读。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的感想吗?与《唯一的听众》相比较,有没有发现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3.汇报交流。总结:
相同之处:
(1)题材上都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的;
(2)都通过安排善意的谎言的情节来反映的;
不同之处:
(1)《唯一的听众》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写老人,《善意的谎言》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来写鲁兹太太;
(2)《唯一的听众》有对环境的描写,《善意的谎言》则没有环境描写的烘托。
4.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出示:
介绍:《最后一片叶子》,译字《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是琼西、苏、贝尔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让我们着实为琼西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
《唯一听众》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听众》说......
《唯一的听众》拓展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
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听众1【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唯一的听众》。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唯一听众》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