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之美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58: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佛教建筑之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中国佛教建筑之美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民风相交汇融合,其寺院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佛教寺院建筑精美、壮丽,不仅具有佛教的特征,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是中华文化宝藏的一部分。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佛教建筑在东方地平线上已经投下了磅礴而巨大的历史侧。它映射出的美学精神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都蕴藏在了高超的土木结构科技成就与迷人的艺术风韵之中,铸就了高雅的理性品格和深邃的哲学境界。

关键词:佛教;建筑;审美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认识它们,就是学习我们自己的历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感受它们,就是聆听我们先人内心的歌咏;建筑是永恒的诗篇,理解它们,也就是理解我们民族精神中浪漫的情怀。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与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庄严肃穆,一 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无比丰沛的生命力量。

地来决定。一个寺院,如果经济收入高,高僧势力大,就会在山间建立大寺。唐宋以来,禅宗发展很快,禅宗主张“清净无为”,所以禅宗寺院一般都很朴实。大部分山寺都建在山腰偏上的部位,登入时,需沿着山间溪流逆流曲 曲而上。在山下远观,全寺藏于万树丛中,根本看不到寺院;如果站立在 寺院中,远望山下十里风光,则村屋林舍,尽收眼底。

一、佛教建筑历史

二、佛教建筑构造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其他塔院。

在中国佛教古建筑中的佛殿,是以供奉巨大的佛菩萨圣像为主,殿内不是用来集会共修及演讲的场所。平常僧众共修生活起居,别有各院的禅堂、法堂、斋堂、僧舍等附属建筑物。若举行大型法会,则集众人于佛殿之前的大丹墀中,所以每一座寺院的佛殿之前,除了极少数的因为限于地形而有例外,否则均有宽广的大庭院,庭院中多是石铺或砖砌的地面,种上三、四棵大树,没有其他花草树木,简单空旷,以便于公共活动。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从早期佛教到唐朝初,中国的佛家寺庙主要是以佛塔为中心的廊院式建筑群。据《魏书·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盛势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式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从西晋到唐末共建寺院10万座左右。据《广弘明集》上说,当时 的普通佛寺有500多人左右,小寺有百余人,最大的寺院有上万人,广泛地 分布于全国各地。寺院在我国分布甚广,从繁华的城市一直到广大 的乡村,都建有寺院。山寺一般都建在山林之间,有的建在山下,有的建在山腰,还有的建 在山顶端,这由各寺选择相宜之寺院的用地大小,与其建筑物的配置疏密,关系也很重要。若有广大的建地,便可见其开朗雄伟之势,让人有进入灵山胜境的感受,殿堂高大,三门巍峨。不论是寺院包山如镇江的金山;或者四面皆环山抱寺院,如坐于莲台的九华山及五台山;也有三面皆山,如太师椅,都让人兴起遗世独立、绝尘超俗之思。唐高宗时代建于长安城南平原的大慈恩寺,共有十余个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殿宇房舍,也是壮大雄伟,气象万千,有类于净土变相呈现于人间。但是也有限于山区及市区的地形地幅,就得运用巧思,以影壁、照壁、墙垣、曲径等作陪衬,使人不至于一眼看透全寺景观,虽然纵身很浅,横面不宽,依旧让人有幽静、深邃、隐密、安定的感受,例如我所见的五台山镇海寺,那是章嘉*的道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在大寺院中,也宜有若干局部的小院,在大统一的原则下,可让它们各别自成一格,各具特色。

三、佛教建筑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象征,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无论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因此古建筑的存在已远远超过了其作为建筑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佛教建筑反应了宗教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磨灭的绚烂一笔。中国宗教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无论流传到哪里,都能与当地民风结合,发展 为适于当地的佛教。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形也不例外,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 河中,奔流融汇的结果,不但令原本富丽灿烂的中华文化再增内涵,也使 得佛教教义在中国人勤劳务实的民风助长下,得到更实质的开展。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对历代佛寺建筑的研究

中一窥端倪。例如:中国的佛寺由早 期摹仿印度及犍陀罗艺术的回廊寺宇建筑,到佛

教极盛时期的中国宫室形 制,乃至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受中国札制制度影响,它的总体布局 不仅显示了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的融合程度,更可由其材质、样式等来考 察当时建筑结构及装饰美学的发展情形。并且,从壁画绘制、塔殿楼阁、弘法讲堂、石质经幢的相继盛行,则能看出每个时代、地域对佛教的需求 各有不同,换言之,也就是佛教能因应时代、地域的需求,来发展其“普 度众生”的效果。无论是一 草一木,或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无比丰沛的生命力量。

四、佛教建筑审美

第一是自然风光之美。佛教寺庙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林草繁茂,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使大自然的动静在这儿和谐共存。在这里能领略到大自然之美,能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二是人文景观之美。名山胜景之中的寺庙,是人们思想智慧、劳动创造的人文经典。佛教建筑特有的线条和色彩极富形式美,比如掩映于山林之中的寺院以及塔刹,在线条上,往往打破了山峦起伏与绿波伸延的节奏,远远望去,一片寺院往往成为线条延伸的一个暂停点,高耸的塔刹又突兀打破蓝天与绿山的分界线,使画面产生了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色彩上,寺院屋顶、屋檐往往镶以暖色的琉璃瓦,再配以土红色的门栏窗棂,塔刹或以青砖,或以红砖,或是木构而涂以红色,与整个山林和谐共荣,相得益彰,真是:“动人春色无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无论是精心布局,还是巧妙构思;无论是建楼修阁,还是造佛塑像;无论是晨钟暮鼓,还是经文书画,一切都把人文的关怀、人文的元素自然流畅地组合在一起,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美感。加上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给人以天上人间的快乐感受。

第三是精神享受之美。佛教宣扬转世轮回的善恶因果之说,其目的是“神道设教,戒恶扬善”,以人们的顿悟和修行唤起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良知。在精神上有着博大之美。例如它超出尘世,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看待人间万象,虽有些玄虚,但其胸怀是博大的。再如它认为最高精神境界是“四大皆空”,没有自我、私欲、争名夺利之苦,虽有远离现实之弊,但其精神是高尚的。佛教更多的是人生哲学、道德、情感等泛神论的东西,开悟灵性、净化人心、修养道德、乐行善施,与现实比较贴近,突出的表现为宽容、仁厚、理智、通达、和平、信义。这种传统的精神之美,对人们陶冶性情、加强修养有积极意义。

五、佛教建筑典例

1、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始建于汉朝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最早营建的佛寺。寺院呈长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白马寺的兴建,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中国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因此,白马寺至今仍是许多国家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2、五台山佛教建筑

五台山佛教建筑——山西省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保存的古代佛教建筑多达58处,其中较著名的寺庙建筑包括建于唐朝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一座木结构寺庙建筑;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寺内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

3、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西省境内北岳恒山悬空寺,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是极为罕见的建筑。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

参考文献:

[1]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话[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薛林平.中国佛教建筑之旅[M].中国建筑

3.5公里处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北魏时期,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面对恒山,背依翠屏,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

4、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是佛殿大、经堂高,建筑多依山势而筑。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庙建筑。始建于唐代的布达拉宫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宫殿建筑依山势叠砌,辉煌壮观,其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殿堂20多个,正殿供奉着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布达拉宫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

五、结语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体现,宗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后,便出现了新型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为佛教寺院,佛塔和石窟等。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建筑文化和外来佛教建筑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与佛教建筑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完整的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了解认识中国建筑发展成长的历史,不仅是认识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整个人类文化与地区民族文化关系的基础。

工业出版社.2007

[3]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4]王其钧.宗教建筑[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转贴

[5]唐鸣镝、黄震宇、潘晓岚.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J].2003.8.[6]方立天.中国佛教文化[J].2006.10.[7]张驭寰、陶世安.走进中国古建筑[J].2010.6.[8]商景桂.中国佛教文化常识[J].2007.9.[9]曹玉洁、杨永里.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江苏、上海[J].2003.7 [10]商景桂.中国佛教文化常识[J].2007.9.[11]唐鸣镝、黄震宇、潘晓岚.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J].2003.8.

初识建筑之美

初识建筑之美题目:浅谈建筑的美摘要: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本文浅观福建土楼,对建筑的美以深度思考。关键词: 建筑 土楼......

小学五年级作文:建筑之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小学五年级作文:建筑之美,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五年级作文:建筑之美

小学五年级作文:建筑之美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

中国佛教寺庙

中国佛教寺庙中国佛教寺庙中国佛教寺庙汉 族 地 区 佛 教 全 国 重 点 寺 院 名 单( 共 一 百 四 十 二 座 )北京广 济 寺相 传 创 建 于 金 代 。 现 为 中 国 佛 教 协 会......

中国佛教发展史

中国佛教发展史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传人中国,经长期始由印度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

下载中国佛教建筑之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佛教建筑之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