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发展概论》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市公共交通概论论文”。
后世博阶段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
09环科 陈超琼1009174011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也成了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世博会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他说,“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浩浩荡荡,横扫华夏,亿万的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到城市寻觅生计之间,我说城市的确成了美好生活的象征,成为亿万农民奔小康的首选之地。在上海世博会上呈现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城市优秀实践案例,发现了现存的问题也为我们后世博阶段城市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与预测。
可以先看看美国城市化模式:
综观美国的城市化的演进历史,可以明显地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部城市化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英国资本对于美国的城市化运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美殖民地是英国商业扩张的直接产物,直到18世纪50年代,美国殖民地从英国的重商主义制度中获益远胜于负担。它们在英国市场上出售货物,从英国海军那里获得对其航行的保护,并且得到英国的资本来帮助发展自己的经济。
二、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为其城市化运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况且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人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他美洲国家。
三、欧洲移民为美国城市化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19世纪初,移民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迁入,到19世纪中期,移民速度增加到每十年200万人。从1800~1920年,有3000万人移居到美国。这些人为美国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并成为美国后来西部开发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
四、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化运动提供了许多条件:一是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二是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刺激了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三是农副产品出口创汇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四是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反过来,农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的消费市场。第二阶段是西部城市化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城市化以西部地区的开发为标志。淘金热启动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运动,大体在19世纪中期以后,奥克兰、克拉门托等城市形成。
二、铁路的发展加速了美国的城市化运动。形成铁路城镇(如联结太平洋沿岸的夏延、拉勒米、本顿、布拉恩、雷诺等),西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旧金山为代表的首位城市,以丹佛、洛杉矶、西雅图为代表的地区中心城市。可见美国的城市化模式是在美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国很难照搬的。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所启示的是:借助于市场化的手段,走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道路,通过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办法,加快区域城镇化的进程;目前,理论界提出的“丰”字型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该发展战略认为,首先应强化环渤海城市经济圈、长三角洲城市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的建设;然后由北向南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连接起来,促进整个城市经济带(或称大都市带)的形成。最后形成多极化的各具特色的纵横交错的城市圈、城市带以及网络体系,围绕大中城市和城市圈以及都市带建设,来稳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中国将来有肯能的发展模式:
第一,将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的融合性
内生型导向的发展模式必然是社会、经济、生态融合性的发展模式。饶会林认为,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生态城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日益发展,它已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完整含义。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城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对农村进行扬弃,也就是对自然生态和农村生态不断破坏的过程。城市的可持续是人们久已追求的理想,但人们很少从资源能源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的可持续性。因为中国发展给世界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存在着“威胁论”,未来
中国利用世界的资源将会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压力,因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了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必须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是未来中国整个国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点。
第二,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和城乡协调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为城镇化的基层单元、新农村建设组织中心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空间载体的小城镇必将进入国家决策者的视野,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要将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中小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城市能源供给的自给性。同时,未来城乡关系将进一步密切,城乡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将进一步相互融合,互为制约,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将不断推进,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不断得到改变,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将逐步实现。不过这个实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城市化加速期完成后。鉴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的基本国情,城镇化率的目标不一定非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达到70%、80%或更高,而可能在达到60%后城镇化率的增长曲线就会逐渐进入平稳阶段。那时,城镇化率的增长曲线就会逐渐进入平稳的阶段。那时农村人口仍有5亿人之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使更多的农村人口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来缩小城乡差异。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最现实的选择。
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劳动人口素质提升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以及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到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国内而言,中国城市也将加入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东部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将逐步发生产业升级。首先在中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做,比如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其次再向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发展。这个升级是由制造向服务的升级,大城市将更多地发展服务业,放弃加工制造业。
以前的中国有非常丰富的的劳动力资源,并且价格低廉,但现如今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由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而引爆的中国沿海岸劳动力成本提升,虽然不会因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这种趋势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化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力素质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龄化社会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平衡的现象也将持续存在。
在学术界对城市化道路的理论开展探讨和争论的同时中国城市化的实践也在积极地进行着。当然,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还要以实际情况与发展情况为依据,积极的以人口,经济,结构,环境等因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主义的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王旭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FDI 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朱莹 陈玉平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 年9 月
《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顾朝林著商务印书馆
《宜居——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柴清玉
现代食品概论论文201*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班 焦* 学号:1130350*** 摘要:通过学习现代食品概论这门课程,学习和了解了一些关于我们日常食品方面的知识,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关于现......
《现代物流概论》课程论文专业班级:电科0801学号:学生姓名:题目:浅谈中国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方向摘要:物流,简单来说,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物流代表着......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 XX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姓 名 XXX 专 业 乡镇企业给管理 入学时间 2012年秋 教学点 XX2014年 5......
浅谈安全工程发展前景2016-2017学上学期 《安全工程发展概论》课程论文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学院:专业:学号:电话:中国·重庆重庆大学2016年12月5号 摘要 ...............................
摘 要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