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全面深化社会改革要求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一论述:第一、为什么。为什么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第二、怎么做。如何能做到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呢?
【关键词】改革
人民群众
主体地位
一、为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首先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求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只有人民生活得到保障,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国家才能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因此,国家要想全面深化改革,不论是现在国家刚刚提出的的文化体制的改革,还是以前提出的改革开放,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改革,都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除此之外,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向我们证实了这一坚持是正确的,那么未来它必定也是值得坚持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的经验证明,人类的创造力,思考力,劳动力是社会发展不断发展的源泉。从原始人类钻木取火到世界性的工业革命,从最初的打磨石器到现在的大炮导弹,从最初的竹筏到现在的巨型客轮,世界发生了,也在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人类的造就的。因此,要想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创造力。
汉斯·摩根索在其著作《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中指出人口,国民士气等是组成国家权力的重要因素。虽然摩根索在这里论述的人口及国民士气对国家权力的影响,用在这里不尽合宜,但是其人口对国家发展的论断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他指出在1874年到1924年大量的自由移民为美国带去的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这些人力资源对美国在战时和和平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人力资源扩充了人口,带去了技术,成为是美国后来发展的基础。由此观之,人民群众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而且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国有14亿多的人口,居世界之首。这样巨大的人民群体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对国家的发展来说将是根本的动力。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二、怎么做?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引进西方思想,技术,积极向世界发达国际学习,人而这是复合人民利益的,促进了日本的极大发展,为日本当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而同时期的中国则“闭关锁国”,在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墨守陈规,最终导致“天朝上国”沦为殖民地。历史证明,要想改革得到成功,就得顺应历史潮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而中国的改革就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理论指导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成功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面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国家的改革要围绕人民而进行,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因此,要想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就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改革是否满意?只有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得到群众的支持,这样的改革才是有效的,才是正确的。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换历史经验已经证实:得到群众支持的改革才能有效进行,促进国家发展;得不到人民群众支持的改革,最终只能导致人民群众的反对,国家走向衰落直至灭亡。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车同轨”,这样的改革是符合人民期望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因此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而同样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筑长城劳民伤财,置人民群众利益于不顾,这样的改革不得民心,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导致秦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而要想得到人民的信任,促进改革发展,政府就得从自身做起,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公开化,透明化,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真正为人民办实事,从而才能取信于人民。要想改革得到贯彻落实,实施改革的群体或个人首先就得有信任资产。美国的“水门事件”,“棱镜门”事件等,这些事件让美国政府信任资产受到严重损失,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更加严重。从这众多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要想深化改革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要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府首先就得取信于民,就得优化组织,祛除贪污腐败现象,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参考文献】
[1].[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简明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9 [2].[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著;陆征译.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M].南京:译林出本社,2011.05 [3].李琼会.八论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全面深化改革[N].天府评论,2014-2-13 [4].李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N].光明日报,2013-11-13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新华社,2013-11-20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将其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予以强调。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
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务公开的四个基本程序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归档管理党务公开工作基本保障制度例行公开制度依......
抓实主体责任必须深化改革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选好用好干部、维护群众利益、强化源头防腐、支持纪检工作、带头廉洁从政,构建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价值中国推荐 2008-04-21 14:32:00 《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尊重党员主体......
尊敬的党支部: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体现和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