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与学风 王桂林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风与学术道德”。
静心读书,用心做事,诚信为人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 王桂林
今天,是我们学院贯彻科协发组字【2012】16号文件“关于做好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 精神的一次活动,这也是我们学校根据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一个统一部署,开展对在校的本科生进行宣讲活动。这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一堂很特别教育课、辅导课。《通知》提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下面就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这两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1、什么是科学道德与学风
“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其中“道” 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2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3。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孔子对弟子们说:“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4“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12 老子.道德经.苏南注评.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根据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科技工作者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掌握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传播、推广、应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工作管理的人员。(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科学道德是对人生的理解(人生观)和对科学的理解(科学观)相结合的产物。
曾参,子思.礼记•中庸.王媛,徐阳鸿译注.广州: 广州出版社,2004.1
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5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2、为什么要在高等院校进行这样的宣讲活动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但近些年,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之下,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和腐朽思想也侵蚀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风日渐浮躁,一些人醉心于学术“淘金”,急功近利,发生了科研造假、抄袭剽窃等行为,学术成果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泡沫和垃圾,(社会上的表现稍提一下,后面再分析,主要说高校的情况)已严重损害了我国科学技术界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损害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社会形象,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本科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在本科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完善学术人格
就是要帮助我们研究生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抄袭,一稿两投,甚至一稿多投,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
第二,传承优良学风与品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引导我们本科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比如学风不端,考试作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2
第三,净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科研工作中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必须惩防并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律:要通过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觉悟,借助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他律: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借助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社会舆论,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惩治要严,使其付出极大代价,从而消除任何侥幸心理。让我们每位本科生对待学术造假剽窃事件要像对待搞三聚氢胺、瘦肉精、苏丹红事件那样愤恨,对待论文抄袭事件要像对待小偷一样的痛恨。
第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积极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开展让每一个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让每一个新进入高校的本科生都能够及时得到科学道德和学风这方面的教育。
二、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静心读书,用心做事
1、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是实事求是,用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不同论者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论者认为,科学精神包括两个要素:崇尚实证和贵在准确。有的论者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不盲从权威,不计利害,虚心,专心,求是。在周光召看来,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民主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求实和怀疑精神。综观各家所言,科学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求真精神,实证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包容精神,民主精神,献身精神,理性的怀疑精神,开放精神,等等。2007年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涉及到“科学的精神”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由此大致界定了“科学精神”的外延:①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科学因其精神而更加强大;② 不懈追求
和捍卫真理;③ 对创新的尊重;④ 采用严谨缜密的方法;⑤ 遵循普遍性原则。
2、科学精神缺失与学风浮躁的的表现
科学精神缺失是指没有遵循科学共同体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进行科学(或学术)活动的现象,它的直接表现是不遵循求真务实的理念,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不具备包容和开放的心态,不愿意为科学而奉献终生,不善于大胆地质疑,盲目推崇学术权威,在科学活动的标准评判中掺杂了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民族、国家、阶级、个人品质等主观因素。
所谓学风浮躁,主要指学界追慕虚名、急功近利的风气,它与学术研究所必备的理智、沉稳、严谨、求实的风尚背道而驰。当前学术界中比较常见的浮躁学风有:不安心从事系统、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界的科学精神缺失和学风浮躁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科研活动的功利色彩浓厚,过多地看重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得失,利用科研机会谋取私利。在商业利益冲突下,部分科研人员彻底忘记了科学的非私利性,追求不当利益;②迷信或畏惧学术权威,轻信永恒不变的真理,部分丧失了科学的质疑和批判本性。在科研设计、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过程、技术标准、数据分析和成果应用等环节不能时刻保持批判意识和态度;③不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学规范和科研方法,缺乏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学术态度不严谨,科学态度不端正,因主观倾向造成的系统性差错;④不愿意不断接受严格又系统的科学训练,不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把主要精力用在跑科研项目、拉关系、参加社会活动上;⑤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等不良现象,甚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将他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随意篡改、捏造实验数据,将本不具有创新型的成果贴上创新的标签,骗取公众承认而获取学术地位和物质利益,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
这些严重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常的学术氛围,对于我国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十分不利。科学精神的缺失如不能尽快扭转,就会对国家、民族、党和兢兢业业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的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3、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需要具体的要素很多,比如说,坚守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孜孜不倦的追求,经常性的同行交流,创新思维的养成等等,但仅就科研态度而言,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显然是最基本的:
(1)诚信品行
诚信的科研品行是科技工作者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既是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又是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他们的实践表明,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努力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让教师这个职业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
(2)严谨作风
严谨的工作作风是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精神气质,是科技工作者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尊重的重要条件。踏实严谨的工作习惯是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科研工作中,每一个实验过程、每一条实验记录、每一个实验结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需要科研人员如实记录,仔细整理,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因此,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职业习惯,融化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表征。开展科技工作,必须自觉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勇攀高峰,锲而不舍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耐得寂寞、受得挫折,淡薄名利、甘为人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在平凡中体现价值,在长期艰苦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
(3)科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话,它强调了办好事情工具和方法得当的重要性。科学方法是千百年来科技工作者探究出来的基本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器”。科技工作者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培养出来的,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不断运用,逐步达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是科技工作者的谋生之道,是确立个人知识结构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秉承科学规范,在科 5
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先进适用的科学方法。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的创新成果。
(4)责任意识
科技工作者是知识的创作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应用者。著名学者钱三强指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科学家的责任意识首先体现在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上,科学家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贡献才智和精力。其次,科学家还要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这是因为,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慎重考虑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审慎评估科研成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每位科学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造福人类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以尊重人类价值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准则,自觉把求真和求善结合起来,把好奇心与责任心结合起来,把个人兴趣和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结合起来,推动科研成果的合理运用,不断增进人类的福祉。另一方面,科学家要对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保持高度警觉,要对研究课题进行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评估,拒绝从事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研究,尽力防止和排除研究成果的不当运用,自觉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潜在的技术危害,避免科研成果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旗帜鲜明地抵制可能威胁到人类尊严的科研活动,以高度的道德意识,细致的伦理情怀,把尊重人类尊严、关注人类未来的信念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
(5)人文素养
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这种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融合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塑造他们的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而且能够引导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对社会福祉深切关怀、对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有准确把握,从而为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带来无穷的创造力。这种人文情怀体现在科技工作者的学生生涯中,就是他们不仅在本学科本专业具有造诣和建树,而且胸怀广阔,能够担当社会责任,自觉把个人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诚信为人是根本,要坚守学术诚信,做老实人、6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做优良科学道德的传承者;要以严肃、严密、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为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要以科学的方法为利器,掌握精湛的科学方法,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运用、融会和贯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责任意识,肩负历史的重托,把尊重人类尊严、关注人类未来的信念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造就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方向。同学们,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的,本科生在校期间要打好广博和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能急功近利,要认识到成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在自已的专业领域有所创建。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学习心得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教育、学术、研究,既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
“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讲座”报告之感想很荣幸能在开学之际听到关于研究生学风和道德方面的讲座,极大的激发了我对将要到来的研究生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听过之后也对一个合格的......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体会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材料,我深有体会。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
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研讨会记录会议名称: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研讨会会议主题: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学习会议时间:2011年11月21日 上午9:30会议地点:社科部会议室主持人:xx......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承诺书为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期间,本人向学校郑重承诺:一、树立诚信品质,遵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