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华圆的认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张齐华关于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在同一圆中,圆的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如何用圆规画圆的正确操作。
教法学法: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引导,教学准备:圆规,直尺,瓶盖,画有圆心的纸,大小不同的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生活中的圆)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见图①)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生:(激动地)好![二] 探究新知 活动一,找宝藏
师: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朋友和大家来玩游戏
生:喜欢。
师:这个游戏的名称呢就是找宝藏,(PPT出示游戏内容)。
宝物在距小明左脚3米处,请大家一起找找宝物的位置,并在纸上画出来。
展示学生找出宝物的位置,并让学生总结出宝物有可能出现的全部位置
师;(PPT出示宝物位置,并最终得到一个圆,是宝物有可能出现的位置)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
PPT展示寻宝游戏中的智慧1、2、上)
3、这样讲呢?(宝物在以左脚为圆心的圆上)描述宝物所在的位置。(引出半径、圆心等要素)这样讲能找到宝物吗?(宝物在以3米为半径的圆总结:先确定圆心再固定半径长度是确定圆的必要条件,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长度。
自学课本关于圆的相关概念。(半径,直径等)
4、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出圆的,老师也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准备了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出示图示画圆的动态图,并标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 生:不可能。师: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教师尽可能多的介绍学生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方法)[三]研究,交流,展示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
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生:我们组还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生: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到圆。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缺乏生机
生: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圆,如果没有了圆,车子就没法自由的行驶„„
[四]拓展提升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生:半径一样长。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特别的自豪。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生: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师: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大学区名师讲座学习体会听完名师讲座,感触颇深,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上课前,老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老师规定时间,看谁画的多又......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张齐华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
张齐华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一]●过程描述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生:轮胎上有圆。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师:今天,张老师......
张齐华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过程描述[一]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生:轮胎上有圆。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师:今天,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