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联 提高语文素养(亚东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利用对联学习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延安市子长县红彦中学 张亚东 电话:***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外延不断扩大,让对联培养学生的语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
【关键词】了解对联
学对对联
语文素养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品味的文化浩如烟海,对联便是这烟海中的一颗明珠。对联又称楹帖、楹联,被称为诗中之诗,画中之画。它容诗文、词句、修辞、音律的为一体。它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谐音、双关、偏旁部首相同以及字形可以拆开、组合及字形等特点,幻化出千姿百态的佳构来。它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能长能短,可雅可俗;可褒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可明心述志,叙事绘景;可怀古颂今,励己赠人。她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可以说对联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普及率最高的一种。
对联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张志公说过:“对联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同时也包括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
长朱孝强说:“开设对联课,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的《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十三课就是对联,共设计了十个类型的十九副对联。九七年秋季始,使用江苏教育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全江苏省小学普遍开设对联教育课。九八年北大百年校庆时,著名学者谷向阳先生撰写的,启功、沈鹏、关山月等大家法书的《北大百年百联》一书,成为北大庆典时独具特色的著作和礼品。湖南湘乡市一中阳新老师“运用对联艺术,优化育人情境”的实验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江西彭泽的刘枫老师的新著《初中语文每课一联》被推荐为对联普及教材。人教版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对联,像周恩来的“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出读书。”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名联都进了课堂。总之,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体裁,已注入时代的血液,焕发出时代的风采。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通过对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在班上营造学对联的气氛,培养学对联的欲望,锻炼写对联的能力。
开学初,我就让每位学生每人搜集或自撰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自己喜爱的格式书写,并粘在自己的课桌上方。它们之中有:“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黑发不
“过年过节喜迎门,对联一贴瑞气生。上联居右下联左,尾字上仄下声平。”
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研究不深,自撰联有许多不工之处;教学也有许多不妥的地方,学生的有些作品也显得稚嫩牵强,但大多能合要领。即“喜悲祝悼,联意文明;不论长短,字数相等;每词末字,力求对仗;联尾二字,上仄下平。”比起文化市场上出售的诸如“新春大吉鸿运开;佳年顺景发大财”等粗制滥造的所谓春联来则要工整高雅多了。
中华对联,犹如花圃的朵朵奇葩,开放在语文的学习中。让中华对联与语文课堂结为一体,相信在语文教学呼唤返朴归真的今天,对联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定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定会如鲁迅所说能“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
参考文献:
《圣地延安》(刘凤梅 编)
《古今对联丛谈》(孙保龙 编)《对联大全》(王秀忠 主编)
“小学生学习对联,提高语文素养” 实验报告黎桂兴(***)(东城区花园小学,广东东莞市 523107)摘要: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名片, 我们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
充分利用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驾驭母语,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普遍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话题。走进文本解读、......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
享受学习乐趣 提高语文素养宋长梅2011.6阅读优美的课文,能使学生由衷地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美文所动,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阅读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
学好字词句章提高语文素养教育论文摘 要:语文教学重点在字、词、句、篇,只有搞好这几方面的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词: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