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路系统规划方面试题”。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小时,宽度为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
交通量超过2700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刀豆文秘助手。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人 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和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
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A D)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
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
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D)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
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B 限制人行道发展C建设高架道路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
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BD)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23、从(D)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A)地域关系
(C)交通位置(B)运输性质(D)形式
(D)
24、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的是
(A)交通量调查
(C)步行调查(B)OD调查(D)交通调查
25、在居住区内部道路布置中,要求红线宽度为15~20m,路面宽度7~10m的是
(A)居住区级道路
(C)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B)小区级道路(D)宅前小路(B)
26、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中,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破坏,并把荷载向下扩散的结构层是(A)。
(A)面层
(C)垫层(B)基层(D)路基
27、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A)以上。
(A)0.2%~0.3%
(C)0.4%
(B)2.5%(D)0.5%
三、名词解释
28、零一分配法:假设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相连是,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少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在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承担交通量。
29、城市交通 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30、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城市道路网
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31、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
32、单车生产率: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时、日、年)内所能完成的额定客运周转量。
3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就是将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的各类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和用地布局结合起来进行系
统性综合研究的规划。
34、会车视距 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
35、TOD模式 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
展模式。
36、道路红线 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37、道路纵断面 指沿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
四、简答题
38、简述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的要求。
39、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站前广场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1)通过辅助道路把站前广场的各种交通空间与城市干路相联系。
2)按照城市道路靠右行的原则进行站房建筑内部和站前广场交通流和用地空间的布置。
3)各类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依据交通流线的合理安排,形成以人流集散场地为核心的用地布局形式。
4)站房旅客出入口、行包、售票等设施应与市内公共交通战场及其他停车场的位置相配合,尽可能减少旅客步行距离。
5)站前广场应配备一定规模的绿化休息空间,平时可为旅客休息候车服务,在节假日高峰期,又可作为临时候车空间,以弥补站房候车空间的不足。
6)行包货运车流宜另设与站前广场分离的专用通道,以减少与人车客流的交叉与干扰。
40、一般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层有哪些?并绘制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示意简图。
一般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层由路面、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组成。
41、简要说明城市干路网的类型及特点。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合式道路系统。
42、依据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和作用,国标将城市道路分为几类?各类特点是什么?
1)快速路:是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同时也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
2)主干路: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3)次干路:是城市各组团内的干线道路,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作用;
4)支路:又称城市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是直接为用地服务和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43、简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对策。
(1)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对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布趋于合理。
(3)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一是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44、简述零一分配法及其具体的分配步骤。
基本假设是: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相连,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少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在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承担交通量。
具体步骤:(1)找出各交通形心到其他交通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路径树。
(2)把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的最短路径上。
(3)叠加各路径上的交通量,画出道路网上的交通量分配图。
45、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适应并能促进城市和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
(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3)与城市其他客运方式相协调;(4)与道路系统相协调;
(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效、节能、经济。
46、从综合分析和综合效益角度,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空间组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尽可能在地下或架空布置,避免形成与地面城市道路交通的交叉和相互干扰;
(2)枢纽设计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换乘距离,使人的流动距离最短。一方面尽可能将服务层布置在地面层,另一方面可将服务层与换乘层同层布置;
(3)如果将地面公共交通线路布置在枢纽内,可考虑将服务层和换乘层布置在轨道交通站台层与公共交通线路层之间;
(4)布局要求集中紧凑,做到流线清晰、标志醒目、方便舒适。
五、综合题
47、试画出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结构平面图,并简述各个空间的类型、特点及相互关系。
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主要由以下三种空间组成。
1)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是引导人流,并为人流提供流动条件的连续空间。流动空间组成了步行环境的主要骨架。流动空间两侧也可以布置商店,称为“街式布置”方式。
2)集散空间:
步行街的集散空间有两种:一种是步行街出入口为人流进出、交汇的集散空间。出入口的集散空间往往需要较开敞的用地环境,需要布置一些标志性建筑及小品;另一种是大型商业服务、娱乐游憩设施附近的人流集散空间。
3)停留空间:
停留空间主要是为人流在相对较为宁静的环境中短暂停留休息而提供的空间,休息往往又结合进餐、集会、交流信息等活动进行。这类空间常布置有绿地、水面、喷泉、雕塑等以休息、观赏为目的的设施和其他服务性公用设施。该空间还与流动空间、集散空间,甚至室内空间密切联系、融为一体。
相互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组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48、(13分)绘制城市发展与城市道路系统发展的关系简图,并分析其特点。
从城市的发展与道路系统的发展关系图中可以看出::任何城市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城市由小城市发展——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形成了一种同心圆式或年轮式的用地布局和道路网络。由用地的集中式布局发展到组合型布局,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和结构也要随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城市在形成初期的规模较小,也就是旧城的核心部分,“旧城”多呈单中心集中式布局,城市道路常为规整的方格网,虽有主次之分,但宽度较窄,密度偏高;当发展到中等城市规模时,仍可能呈现集中式布局,但同时出现多个次级中心,逐渐形成多中心、较为紧凑的组团式布局。城市中心组团仍然保持旧城格局,但外围组团形成更适合机动交通的现代城市三级道路网,仍保持方格网道路系统。
当发展到大城市规模时,城市道路系统开始向混合式道路网转化。
发展到特大城市规模时,城市可能呈“组合型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网进一步发展形成混合型路网,出现了加强城区交通联系有重要作用的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网的需求,并与快速路网组合为城市的疏通性交通干线道路网,城区之间也可以利用公路或高速公路相联系。
六、计算题
49、某大城市远期规划常住人口200万人,推测人均出行次数可达2.7次,乘车率为60%,步行率为40%,在乘车次数中,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占50%,个体交通占5%。该市远期规划流动人口为50万人,其出行次数和乘车高于常住人口,据调查人均日出行次数3.5次,乘车率为80%,其中乘公共交通的占80%。如果车辆配置为100000万人次/年的客运周转量,问是否能够满足远期规划人口的需求?
解:常住人口全年客运出行人次为:
200万人×2.7次× 0.6 × 0.5 × 365天=59130万人次
流动人口全年客运:
50万人× 3.5次× 0.8 × 0.8 × 365天=40880万人次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全年乘公共交通出行次数合计为:
59130万人次+40 880万人次:100010万人次
故100000万人次/年不能满足远期规划人口的需求。
50、解:道路总宽度为40m,所以,路中线到滨河边A点或到山麓边B点,必须保持20m的距离,又转折点IP到A点的距离为26m,所以,曲线外距最大值只有E=26—20=6m为使路基边线到滨河边尚留有一定距离。故取外距为5m,作为控制条件。
由实地的几何条件,最大可能的平曲线半径为: Rmax
Esec12E11cos251cos8508
从行车安全、迅速和经济的要求看,宜取平曲线半径为500m。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它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同道路的功......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 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城市交通 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
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