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总监的职责定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财务总监职责”。
财务总监职责定位由于股份公司的特点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及经理层分离,权力机构与决策机构及经营管理机构分开,在这种组织构架下,首席财务官(CFO或称财务总监)由董事会直接委派,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少,一般只有几个股东,董事会成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此时董事会聘任或委派的财务总监,更多行使的是监督职能,在财务专方面进行指导,对财务的主导作用还在企业总经理,财务定位应当是在财务总监上。
特别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设立了委派财务总监制度。所谓财务总监也即是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或称总会计师)),是一个企业里围绕资金的筹集、资金的管理以及如何评估投资的效益、利润的分配等领域展开的活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然而,笔者在了解财务总监制度过程中,也发现了中外财务总监的职能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财务总监的产生原因。从国外来看。之所以产生财务总监,是源于现代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的集团公司,十分重视资本运作,因而对于主管财务的领导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资金的筹集、资金的管理以及如何评估投资的效益、利润的分配等围绕资金的运作展开的活动越来越成为一门较深而复杂的专业领域。
而就我国而言。实行财务总监制,主要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分离。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穷庙富方丈不胜枚举。究其根本,财务收支管理失控是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将极大地妨碍国有企业的改革。因此,国家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在财务收支及管理标准上对企业的投资、筹资、收入分配以及日常经营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实施监控。可见,财务总监制度是针对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建立的。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就是为了改变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权力失控的局面,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两权互相制约的机制。强化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上最大限度地体现所有者的意志。
2.关于财务总监所处地位。从国外来看,财务总监是公司的执行人员之一,他在CEO领导下工作。只有大型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才设置财务总监一职。董事会聘任或委派的财务总监,更多行使的是监督职能,在财务专业方面进行指导,对财务的主导作用还在企业总经理,财务定位应当是在财务总监上。
而我国的财务总监是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工作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他相对企业经营者是独立的,相对于董事会是不独立的,因此,财务总监的财务审计报告只对董事会报告,对社会是不公开发布的。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者的重大财务决策实行事前监督,对其执行董事会决议的正确性、真实性进行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供董事会决策时参考。当财务总监发现企业经营者的财务运作不符合董事会决议时,需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并由董事会决定是否需要纠正,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照董事会决议进行。
3.关于财务总监的职能作用。从国外观点来看。财务总监的核心工作,首先应当是低成本地吸收资金、合理地使用资金,其次是通过资金的有效运筹,给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而从我国来看,设置财务总监的主要目的是:
(1)完善产权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合一,国家产权代表是企业负责人,国家采取党纪、政纪等方式对代表进行监督。“放权让利”后,国家与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仍是行政契约关系,代表只负行政责任而无资产责任,加上党纪、政纪及职工民主等监督弱化,财务监督乏力。一旦产权代表热衷短期行为或“以权谋私”,国有资产势必流失。企业改制后国有企业按《公司法》要求设立董事会,但相当部分国有企业董事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者缺乏监控,经理层照样享有支配财产的权力,却不用承担资产责任和财产损失,使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相互分离而
无相互制约。国有资产产权约束是通过企业领导制度来实现的,为对产权进行必要的约束,有必要通过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董事会任命财务总监,对国有资产的运行和保值增值进行全过程监督。
(2)制约经济权力、强化拒腐倡廉建设。随着近年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可以看到一些企业的权力人物往往在权力的集中点、体制转换的交汇点、监督系统的乏力点以及人财物的需求点,明目张胆地以权谋私,挪用敛财。有的经营者玩忽职守,在经济交往中受骗上当;有的擅作主张、违章拆借、擅作担保,或盲目投资、违章炒股,造成企业资金损失;有的内外勾结、共同作案,将企业资金转移至外地以至国外,也有的为了逃漏税款,伪造经营业绩,掩盖贪污浪费,不惜指使做假帐,篡改会计信息等等。企业的一切腐败行为,都与财务密切相关,任伺权力失去监督,都必定走向腐败。设置财务总监,能从机制上对经济权力制约,防止企业投资失误、资金外流和损失,能对企业权力人物在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对损害国家、企业、股东利益的行为予以制止或及时纠正,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3)保证规范运作、协调财务关系。从近几年重塑企业机制的实践看,集团控股公司有组织群体化、结构多层化、筹资和投资多边化、经营多元化、规模巨型化、市场国际化等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业务活动和各种矛盾,有大量复杂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亟需处理。建立财务总监,可以规范好筹资、投资、收入和分配各环节的资金运动,处理好集团控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对外的财务关系和集团内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解决好凝聚力与离心力的矛盾和集权与分权的矛盾。财务总监的活动既有审计监督的职能,又有当家理财的作用。
财务总监的职责定位是为所有者监督职责,作为股东利益代表,财务总监主要对涉及到公司财务活动的制度方面、资金方面的控制、参与公司的财务政策的制定、资本预算过程、中长期财务规划、金融风险管理。财务总监需要对报出的公司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与总经理共同承担责任,需要对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需要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还需要对公司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财务总监的监督权责主要包括:
(1)审核公司重要的财务报表和报告,与总经理共同对财务报表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2)参与审定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集团子公司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
(3)与公司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
(4)参与审定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包括审定公司财务预、决算方案,审定公司重大经营性、投资性、融资性计划和合同以及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方案,参与拟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5)对董事会批准的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6)依法检查公司财务会计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出资者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
(7)接受监事会指导,组织公司各项审计工作。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定位于
1、负责公司财政方面的策略分析,包括会计管理、财务计划、财务程序、内部审计、成本控制和投资研究分析;
2、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计划完成年度财务预算,并跟踪其执行情况;
3、制定、管理和实施公司的经济、财务标准和程序,以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
4、分析并改进现有流程,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财务总监职责一、在董事长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二、负责制定公司利润计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成本核算和应收应付管理。三、熟悉国家、地方税收和财务各......
2018年度工作计划一、以财务活动为平台,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管理公司经营战略的实现需要财务战略支持,财务战略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
财务总监职责(或总会计师)1、了解在当前销售策略下的市场状况;2、组织领导公司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审计监察、存货控制等方面工作,加强公司经......
财务总监职责1、对总经理负责,参与公司经营决策,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2、负责制订公司财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公司内部核算体系,由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3、组织公司有关部......
财务总监职责(精选14篇)由网友“芥末拿铁”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务总监职责,欢迎大家分享。篇1: 财务总监职责 财务总监职责财务总监职责(1):(一)依据国家方针政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