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08: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解读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程标准解读: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背景,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其带来的影响,理清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相关史实。(二)教材地位与作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本课上承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下启宋明理学与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

1、学生应具备有关本课的知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学生已经学习必修一的有关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内容,应该对加强思想控制、君主专制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到高二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解其思想内容及其实质,通过对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儒学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到教育对人才强国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

难点:新儒学思想的理解及对后世的影响、评价。教学过程提纲:

导入新课: 一问:回忆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在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三位人物及其观点。二问: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接替秦朝的又是什么朝代?又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加强自身的统治的呢?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做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的原因。

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从汉朝建立到汉文帝,经过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一方面文帝受老子思想影响,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帝为人十分仁德宽厚,这使天下百姓受益无穷,也使西汉王朝逐渐走向强盛。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解释:萧规曹随

(3)影响: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诸侯势力膨胀

土地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

边境问题 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 巩固统治(3)主要措施: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

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见必修一第三课。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 北击匈奴 卫青 霍去病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建议 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

著作:《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3)贡献:(也可以说是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解释:阴阳五行学说

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思想主张: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遍,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材料五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答案要点: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3)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3、影响:(扭转局势 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考一 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

内容:A.“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B.“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 C.“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影响:

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思考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的自我调节与发展)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根本原因)换一个问法后,根本原因就发生变化 如: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思考三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见学思之窗P9 以及思考栏)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所以汉武帝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地方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当中央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2)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教育方面: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学校进行儒学教育。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前124年,又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2)设立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3)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3、独尊儒术的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业:

⊙本课测评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阐述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过程。头绪多,涉及到一个“中心人物”——董仲舒,两个思想核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以及两个“隐性”知识点,即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西汉的选举制度“察举制”。这两个“隐性”知识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受课时的影响,教学中又不能过多渲染,但又要使学生明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下一番功夫,以精炼的知识去讲授。另外,“无为而治”与“阴阳五行学说”也是知识的盲点,教学中要恰当处理好。

儒家思想虽然在汉代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儒家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但不受诸侯国的青睐;秦朝崇法抑儒并“焚书坑儒”遭摧残;汉代严格来说儒法相济、外儒内法。板书设计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提出的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结果:儒学成为正统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编写者:李淇【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题回顾】(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

高中历史说课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说课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该单元自先秦诸子起笔,以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化过程为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独尊儒术”历 史 邓彩霞 电话*** 西平县高级中学1 “罢黜百家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派别,也出现了各个派别的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下载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