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父不教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父不教子出处”。
论“父不教子”
“父不教子”这句话人们常说,其意大多认为是“当父亲的教育不了儿子。”这句话究竟对不对?有没有道理?依据又在哪里?却无人知晓;那么,从古人那里能否找到答案呢?
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探讨过这个问题。原文是这样的:“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其大意是:教育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可一旦没有效果,则必然会发怒,一发怒,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损伤父子之间的感情,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句话说的很对,但仔细想想;如果做父亲的能从始至终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子女,“父不教子”这句话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恐怕是一般人做不到而已,或许是为自己解脱、找借口。
父亲教育子女,无非说的是家庭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成功例子,从古至今数不清。诸如孟母教子、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等,不胜枚举;三国时诸葛亮的《戒子书》也非常出名。古代为家庭教育做出最大贡献的莫过于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他在《颜氏家训》一书中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喻,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
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虽然颜氏所说对于家庭教育要从严要求,但也能佐证只要正确对待,家庭教育会成功的。
近代的曾国藩也可谓一代大家了,他不但能律己,在教育子女上也很成功。《曾国藩家书》是又一本家庭教育的典范,他对儿子曾纪泽说道:“读书之法,看计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在他的教育之下,曾纪泽终于成为我国近代史上一名著名的外交家。
不止古代有许多成功的例证,当今亦不乏其例。
当代教子成功的典范,莫过于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他的《傅雷家书》真谓呕心沥血,倾注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虽然他对大儿子傅聪非常严厉,几乎到了苛刻、虐待的地步;但是
傅聪的终有所成不能不说和傅雷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也有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例子,象“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有象十岁考上大学的张炘炀,这些不都是
能证明父亲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是能教育好子女的吗?
有些人说“父不教子”,其实是在给自己开脱,找借口。真正的目的是不想付出,在教育子女上不想费大的心血,对自己的子女不负责任。更有这样的人,在家庭里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我听到这样一件事:父亲在家里吸着烟,腾云驾雾,嘴里却对儿子说,„吸烟不好,你以后可不能吸烟啊!‟试想,这样的家庭教育会成功吗?
由此观之,只要对子女去真正的付出,运用正确的方法,“父不教
子”这句话是站不住脚的。
不宜在人前教子(共7篇)由网友“wuszain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不宜在人前教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篇1:不宜在人前教子 不宜在人前教子 -资料“人前......
古人教子“七不责”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以尊严。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不要责备孩子了。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
万能家庭教育,教子《七不责》 作者:冯仕科内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孩子的成长需要夸奖,但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夸奖必不可少,但适当的批评责......
论一事不再罚【摘要】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适用原则中重要的一项原则。对这一原则中,何为一事、何为再罚等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本文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并结合......
篇1:教子心得大家好!首先感谢张老师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对怎样教育和培养孩子进行交流,十分高兴,家长教子心得。但就教育孩子的经验而言实在是有点心虚,因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