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267
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研究
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嘴学校南锡君摘要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均衡化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我们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各地对于高质量教育的旺盛需求与长期供给不足的矛盾正在逐渐演化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特别是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基础教育也出现了比较显著的非均衡发展趋向,其中,对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现象,社会反映尤为强烈。所谓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就现阶段,我们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无论乡镇间,还是乡镇内部都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从教育资源供给来看,我们农村中小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扭转“*”造成的专门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多出人才和快出人才,在当时恢复高考制度不久和教育投资有限的条件下,形成了一批城市化的重点中小学,必然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拉大了城乡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从社会教育需求来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总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前的相当一段时期,受教育者占总人口比重不高,突出表现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的人才严重不足,学校教育带有明显的“精英型教育”特点。而社会各层次对教育高质量要求日趋增强,这样,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预期与教育实际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分歧,逐步形成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象,从教育资源的配置来说,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都不能均衡,那么在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能否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否达到相对的均衡,就显而易见了。
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问题。
首先,教育均衡发展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是要求政府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保证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时所必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我们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其次,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管理仍然过于倾向于政绩型。当不少学校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逐渐丧失与语、数、外、理、化、生等课程本应平等的课程地位时,相关的教育管理者并未采取严格的干预措施,督促学校改正。难道是因为这些课程不重要?不,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语、数、外、理、化、生等课程是统考课程,这些课程的成绩决定着教育管理者的实际政绩——学科平均分是不是上升了,升学率是不是提高了,考入重点学校的人数是不是增多了。其极端表现就是,每到中考,一些学校就采用所谓的“盯人战术”,把抓分数落实到人头,而他们何曾对音、体、美等课程采取过如此激进的战术?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就是要靠课程的培养,没有课程均衡为基础,相应的均衡举措再多也难有实际意义。
二、现阶段,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1、城乡学校的资源分布,师资分配严重不均衡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前,教育系统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乡镇的经济实力及同一乡镇校际资源的差距,直接决定学校建设水平和办学质量上的差距,乡镇开始实行教师结构工资之后,校际教师待遇差距迅速扩大,学校之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条件出现失衡,生源状况随之严重分化,一些在应试制度的压力之下,择校范围逐步加大,择校收入就成为学校主要的经济创收手段,这样进一步拉大了学校创收水平的差距,乡下偏远山区的薄弱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
2、学校的“招生方式”与学生的“择校生”问题表现得越来与明显。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学升初中究竟采取何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当优质初中无法满足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必须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做法。这对越是薄弱中小学比例较大的地区,这种做法就越不一定公平。由于校际之间的差距,加之执行政策的差异,即使实施免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仍不断出现,特别在城区学校尤为突出。
3、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还表现在城乡差距,城乡关系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教育发展系统是由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行为共同构成的。当前最需要关注和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农村教育不受重视问题。尤其是偏远、落后乡镇的农村教育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哪一个区域、哪一所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着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困境,但是,相对于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来说,落后乡镇的农村学校和一般学校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此外,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来说,许多家长的观念过于落后、保守,也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乡镇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同一乡镇不同学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
教师仍然出现单向流动,基本上都是从欠发达乡镇向发达乡镇流动,从一般学校向好学校流动,从乡村向城市流动。教师流动最大的动因是发展的机会和待遇的驱使,只要发展的机会不平等,只要教师的待遇不平等,这种单向流动就不可能停止。这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造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的长期存在,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有的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同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的,沿海和内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有的是制度政策上的原因、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投资失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的产生,因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周刊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
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刘小兰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摘要)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特点、必要性、策略等方面对我国有......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特点、必要性、策略等方面对我国有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成果进行......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之我见打印文章页码,1 / 2{薰打。。本文翼关闭窗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之我见作者:黄金桥教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06 更新时间:2009 一8 一4 10 : 05 : 43 文......
吉林化工学院学院2015-2016第二学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实践内容(题目):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班级代码:食品 1401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院 专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