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的抗震设计”。
1.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3.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
4.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
5.震源是地震开始发生的地方。震中是震源的正上方的地面位置。震中区是震中附近的地
区。震源深度是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震中距是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
6.震源的深浅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7.地震破坏作用主要有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和次生灾害。
8.地震等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寸。
9.M〈2,微震。M=2-4,有感地震。M〉5,破坏性地震。M〉7,大地震。M〉8,特大地
震。
10.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
11.抗震设防是各类工程结构按照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和技术经济水平所确定的统一的抗震
技术要求,是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抗震构造设施来达到抗震效果的过程。
12.基本烈度是指某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13.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
15.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6.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及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17.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选择有利场地、把握建筑体型、合理选择结
构体系、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利用结构延性、确保结构整体性、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房屋自重、合理选择材料和重视非结构构件的设计。
18.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km的平面
面积。
19.场地土的液化: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
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消失,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
20.屈服机制可分为楼层机制、总体机制及由这两种机制组合而成的混合机制。
21.墙体的等效侧向刚度可以概括为:使该墙体上下端产生单位相对水平位移而在墙内产生的剪力。
22.构造柱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提高墙体的变形能力,避免墙体倒塌的作用。
23.圈梁的作用:对于砌体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可加强墙体的连接,提高楼、屋盖的刚
度,增强房屋的整体性,还可以和构造柱共同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以及抵抗或减少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对房屋造成的不利影响。
24.偏心支撑框架的设计原则是强柱、强支撑和弱消能梁段。
25.钢结构的优点:轻质高强、良好的延性、有效使用面积高、建造速度快。缺点:防火性
能差、加工,连接工艺,外部环境影响下,后期维护不当,地震时经常会出现局部破坏,甚至整体倒塌。
此处添加校徽及校名《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学习感受 学院: *** 班级: *** 姓名: ***学号: *** 2013年9月抗震设计感受通过对《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这门课的学习,使我......
房屋震后表现形式和抗震设计一、震后表现形式:(1)框架结构房屋一般为轻微损坏,主要是填充墙与框架连接薄弱的材料之间出现裂缝。(2)二层以上砌体结构多数达到中等以上破坏程度,离散......
桥梁抗震结课论文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它们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关键词:桥梁抗震 延性法 反应谱法 减隔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建筑抗震设计教案撰写: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党育教材:吕西林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范文1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高度要求与结构类型和抗震烈度密不可分,超高层结构设计要进行两种方法以上的抗震核算,并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