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事件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乐福事件”。
家乐福事件之我见 家 乐福 事 件 之 我 见
目录
1.家乐福介绍„„„„„„„„„„„„„„„„„
32.事件罗列„„„„„„„„„„„„„„„„„„3
2.1事件一:曝光以次充好„„„„„„„„„„„„„3
2.2事件二: 假冒名牌产品„„„„„„„„„„„„„
42.3事件三:出售三无产品„„„„„„„„„„„„„4
2.4 事件总结„„„„„„„„„„„„„„„„„„„4
3.问题原因„„„„„„„„„„„„„„„„„„4
3.1 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
53.2 管理方式的倒退„„„„„„„„„„„„„„„„5
3.3 违背企业文化„„„„„„„„„„„„„„„„„5
4.个人见解„„„„„„„„„„„„„„„„„„6
4.1 重新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6
4.2 管理层上行下效„„„„„„„„„„„„„„„„6
4.3 员工以顾客利益为先„„„„„„„„„„„„„„6
4.4 公关与反思协调统一„„„„„„„„„„„„„„6
一 家乐福介绍
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2004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
2005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法国家乐福集团成立于1959年,是大型超级市场(Hypermarket)概念的创始者,于1963年在法国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型超市.1999年8月30日家乐福兼并普罗莫代斯组成世界第二大零售集团。如今家乐福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2004年,家乐福集团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22位。
家乐福于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在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万多家销售网点,涉及的零售业态包括大卖场、超级市场、折扣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店与电子商务,集团的50万名员工正致力于为20亿消费者服务。家乐福集团建立了全球性的采购网络,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采购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家乐福的经营理念是以低廉的价格、卓越的顾客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消费品。家乐福对顾客的承诺是在价格、商品种类、质量、服务及便利性等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家乐福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当地社区最好的购物场所,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并携手和各商业伙伴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 事件罗列
2.1 事件一 央视:曝光以次充好、销售过期食品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这家知名的跨国零售连锁巨头以次充好,并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销售的行为遭到曝光。
位于郑州花园路国贸360广场的家乐福花园店,每天来这里购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这家店里柴鸡的价格是11.96元,白条鸡是6.98元,除了价格相差近一倍,外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央视记者暗访时发现,售货员竟将从同一个包装袋内取出的三黄鸡,随意放置在柴鸡和白条鸡对应的位置。这样一来,三黄鸡经过人为摆放,变成了“柴鸡”。
不仅如此,央视还曝光这家家乐福存在着“返包”销售的现象。所谓“返包”,就是将过期产品重新包装后再进行销售。
2.2 事件二: 假冒名牌产品
《国际先驱导报》报道,2004年8月,家乐福北京双井店被发现有假冒“鳄鱼”“花花公子”“路易威登”等品牌的钱包在特价出售。
2005年9月,茅台酒厂打假队员举报,杭州家乐福销售的部分茅台属假冒产品。随后,上海工商局也在当地几家分店查扣了近500瓶涉嫌假冒的茅台。
2006年4月,家乐福在上海被法院判决赔偿路易威登集团30万,因为其出售假冒LV女士提包。
2.3 事件三:出售三无产品
《武汉晨报》报道,今年4月28日,有消费者投诉家乐福超市武汉二七店售卖没有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合格证等标识的“三无”衣服。
2.4 事件总结
总结以上家乐福事件,可知:家乐福超市近年来因为利益的趋势违背了自己的经营理念、盈利方式。通过“返包”、“假冒名牌产品”等恶意行为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达到自己的暴利!
三 问题原因
以上事件无不表明着,一向在零售业叱咤风云的家乐福连锁超市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中国家乐福三年多来的核心问题就是抛弃了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盲目的追求结果导致公司管理层的短识和对短期利益的趋之若鹜。在追求结果的过程中,同样也慢慢的放弃了公司的宝贵资产(公众对他的信任)。
家乐福的遭遇并不仅仅是因为个别员工。
3.1 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
因为过度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家乐福的门店标准不复存在,大量的缺货,不舒适的购物环境,几乎等于0的顾客服务,却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追求结果和满足顾客需求的矛盾再一次体现在我们的策略中。以生鲜处为例,商业毛利从原来的25%降到12%,销售仅仅提升不到30%。当然价格投资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只是销售结果不仅仅来自于价格投资,还来自于家乐福完美的基础,激情高昂的员工,优良的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2006-2007年,家乐福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中国管理层也在透支它的未来。三年来,几乎所有处的商业毛利率都在下跌(杂货除外),但是整个店的利润确实在增加。
3.2 管理方式的倒退
但细细观察近年来家乐福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个别员工的过错。管理层的管理方式的缺失才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没有维持家乐福建立之初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坚持塑造正确优良的企业文化从而导致家乐福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3.3 违背企业文化
家乐福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将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而是抓住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放。我们也不能谴责中国的CEO和管理团队,因为全球家乐福的最高管理层已经将公司的目标锁定,作为职业经理人是无法改变这种宿命的,家乐福也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向没落,除非公司的领导层在它灭亡前觉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家乐福和它的CEO被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开始慢慢地塑造了一种矛盾的企业文化。
可以看出“家乐福315事件”必定不会如他们公关部所说的仅仅是个案。每一次态度诚恳的认错及雷厉风行的处置并不会都为家乐福的服务加分,使消费者
满意。中国家乐福管理高层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态度只会更加消耗掉消费者的信任。倘若家乐福一直固步自封,可以预见,家乐福在中国的将来必定不容乐观。
在家乐福处理这一系列问题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给规律,出现问题——公开道歉——承认仅是个别现象——开除问题员工,息事宁人。家乐福的公关部做的不可谓不完美。但是我们亦可以发现家乐福对此现象的不重视,并没有得出彻底的解决方案。仅仅是弃车保帅而已!
四 个人见解
但是家乐福如果想继续在中国的零售业占有一席之地,我认为从上到下必须进行彻底反思整顿。并不是表面上所谓的停业整顿。
4.1 重新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首先,核心管理层必须遵守企业价值观的同时确定正确健康家乐福的企业文化,并且确定落实。把消费者放到第一位,以消费者利益为先。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适应灵活的市场反应速度,敏捷的决策机制。与政府合作,集中管理,杜绝贿赂,回扣等中国式“潜规则“灵活调节消费者、供应商之间矛盾,平衡各方面利益,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4.2 管理层上行下效
其次,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切实贯彻企业文化到实体店中。协调上层管理者与下层员工的利益问题。灵活的应用自己的权利实现最终共同的利益。定时定期的进行总结改进。与供应商合作,确保商品的质量,保证商品的安全。使员工做到服务态度最好化。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4.3 员工以顾客利益为先
最后,一线员工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到最好的服务。并且员工应该监督超市内的商品质量安全优良化,不能人云亦云。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4.4 公关与反思协调统一
在出现问题时,不仅危机公关要做好最及时有效正确的反应,承认错误、道歉的同时,内部管理人员要总结经验教训找到矛盾的纠结点。同时超市要最好正确的举措,最大限度的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家乐福事件”呼吁民间消费者组织“家乐福事件”能让人们想到的,就是不应满足于个别个案的曝光、处理,而应尽快健全相关监管体系,并充分重视、尊重民间消费者组织和消费者个体......
我认为抵制家乐福不是一场单纯的爱国运动,而是一场民粹主义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人都是领导者,突破了地域性,有着更直接的民主。网络时代,家乐福事件中的民粹分子因为网络的全球......
李景鴻2008053451家乐福中国区上收权限起** 多名店长离职假如是以前,方群无论接到任何猎头的电话都不太当一回事,因为他热爱他供职多年的企业——家乐福。但就在上个月,他还是......
家乐福价格门事件书面报告一.家乐福背景介绍家乐福(Carrefour)成立于1959年,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
钓鱼岛事件之我见摘要:大量事实表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垂涎于钓鱼岛丰富的资源,企图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下,中国政府必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