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_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1:18: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事故致因理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因果论 1)事故因果类型

发生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各项错综复杂,因与果的关系类型分为:(1)集中性: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

(2)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要素发生,下一要素发生再造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连锁发生的事;

(3)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事故后果。2)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原理

伤亡事故的因果顺序,这顺序五因素为:(1)社会环境和管理;(2)人为过失;(3)不安全行动和不安全状态;(4)意外事件;(5)伤亡(后果)。

多米诺应用骨牌原理,提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五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社会环境和管理缺陷促成人为过失,人为过失又造成不安全行动或机械物质危害,不安全行动或机械物质危害促成了意外事件和由此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在意外事件和伤害发生之前,一切工作应以减少或消除环境内机械、物质的危害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原则。

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心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危害,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2、管理失误论

管理失误论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这一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然是间接原因,却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且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人失误共同耦合才能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

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人又有不安全行为,就会显现为伤亡事故。

3、扰动起源论(P理论)

一个事件的发生势必由有关的人或物所造成的。将有关的人或物统称之为“行为者”,其举止活动则称“行为”。

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扰动(活动);称之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种进程包括着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相继事件过程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如果行为者行为得当或受力适中,即可维持能流稳定而不偏离,即可达到安全生产;如果行为者的行为不当或发生故障,则对上述平衡产生扰动(Perturbation),就会破坏和结束自动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的进程,导致终了事件——伤害或损坏。这种伤害或损坏又会依次引起其他变化或能量释放。于是,可以把事故看成从相继的事故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坏而告终。这可称之为事故的“P理论”。

在发生事件的当时,如果改善条件,也可使事件链中断,制止事故进程发展下去而转化为安全。

4、能量转移论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大小,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

能量转移论认为预防能量转移的安全措施可用屏障防护系统的理论加以阐明,并指出屏障设置得越早,效果越好。

防护能量逆流于人体的“屏障”系统可分为十二个类型:

1)限制能量的系统:如限制能量的速度和大小,规定极限量和使用低压测量仪表等等。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应用CO2灭火剂代替CCl4等等。

3)应用防止能量蓄积的系统:如控制爆炸性气体CH4的浓度,应用低高度的位能,应用尖状工具(防止钝器积聚热能)等,控制能量增加的限度。

4)控制能量释放:如在贮存能源和实验时,采用保护性容器(如耐压氧气罐、盛装放射性同位素的专用容器)以及生活区远离污染源等等。

5)延缓能量释放: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以及应用某些器件吸收振动等。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如接地电线,抽放煤体中的瓦斯等等。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如防冲击波的消波室,除尖过滤或氢子体的滤清器,消声器以及原子辐射防护屏等等。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如防护罩、防火门、密闭门、防水闸墙等。

9)在人与物之间设屏蔽:如安全帽、安全鞋和手套,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具等。

10)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低电压回路、连续监测和远距遥控等等,增强对伤害的抵抗能力(人的选拔,耐高温、高寒、高强度材料)。

11)改变工艺流程。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12)修复或急救: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

一定量的能量集中于一点要比它大而铺开所造成的伤害程度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延长能量释放时间或使能量在大面积内消散的方法来降低其危害的程度。对于需要保护的人和物应远离释放能量的地点,以此来控制由于能量转移而造成的事故。

最理想的是,在能量控制系统中优先采用自动化装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能量转移的理论在系统设计中克服不足之处,并且对能量加以控制,使其保持在容许限度之内。

5、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

6、人因素的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人因素模型系统模型可反应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控,并能指出促成事故的一系列事件。

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适当响应时,事故就会发生,但并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海尔的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他的模型是二个闭环反馈系统,把下列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清楚地显示了出来:(1)察觉情况,接受信息;(2)处理信息;(3)用行动改变形势;(4)新的察觉、处理,响应。

根据察觉到的信息,经过处理,能否采取正确的行动,这取决于指导、培训以及固有的能力。

7、综合原因论

事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多重原因综合造成的,既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也不是个人偶然失误或单纯设备故障所形成,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故之所以发生,有其深刻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

综合原因论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因素即不安全状态,后者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管理责任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社会因素。

事故的产生过程可以表述为由基础原因的“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进一步产生“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通过人与物的偶然因素触发而发生伤亡和损失。

调查分析事故的过程则与上述经历方向相反。如逆向追踪:通过事故现象,查询事故经过,进而了解物的环境原因和人的原因等直接造成事故的原因;依此追查管理责任(间接原因)和社会因素(基础原因)。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2.1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略)2.2 事故因果论2.2.1 事故因果类型发生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因与果的关系类型分为集中型、连锁型、复合型。......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案例分析一、“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1 事故概况2008年4月28日,百年胶济铁路发生一场悲剧:当日凌晨4时41分,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下行到胶济线周村至王村区......

事故致因理论[推荐]

交通安全工程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学院:交通运输班级:学号:姓名: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本文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致因理论的分析,应用两种......

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饭店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期中作业——利用事故致因理论对酒店相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小组成员: 王培权 1223151032 高靖云 1223151009从事故的定义和特性可知,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

安徽省下半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事故致因理论试题

安徽省2016年下半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事故致因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甲是某面粉厂的总经理,1年前经培训考核取......

下载事故致因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故致因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