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2集体备课”。
七年级语文组《短文两篇》集体备课记录 地点:七年级语文办公室
时间:2011.6.8 参与人员:初一语文组老师
研究科目:《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主持:李娟
集体备课发言内容:
一、朱建军
这是两篇远古神话。这一课的目标有三: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是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是难点,因为作为年代久远的远古神话,要想让今天的学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必须有相关的背景介绍。本文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夸父逐日》;第二课时,讲解《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邹一如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三、齐新萍
教学这两篇短文,要注重诵读,并可结合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加以鼓励,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学《夸父逐日》,要引导学生注意其神话特点。
四、白佳宁
对于人文教学,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所以我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个体感悟。无论是七位英雄的精神体会,还是美国精神的领悟,最后是联系到全人类,都是让学生自己去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新鲜的。
五、康开宇
初中生积累的文言知识并不多,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些难度。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但这篇文章是一则短小精悍的神话故事,对学生较有吸引力,可抓住神话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苗晶艳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46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特点,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这一深刻内涵。《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4、帮助学生会认“渭、邓”两个字。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让学生谈谈体会。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5、读课题,并理解。
(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日:追赶,赛跑。)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讨论: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的意思。
逐走——追赶,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
饮——渴。
河、渭——黄河与渭水。
大泽——大湖
至末——道途中。
弃——遗弃。
邓林——桃林。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太湖喝水。还没赶到太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
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3)讨论:
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四、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
(从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赶太阳,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丰富;从文中夸父“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仗,化为邓林”等细节中体会这个故事想象奇特,塑造了一个无比顽强的巨人形象。)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杞人忧天》和《神农尝药》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渴
饮 胸怀大志 英勇顽强
弃
第二课时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学时应重在诵读。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大概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成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更深入地把握文言文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字音要读准,朗读要流畅; 2.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生:(略)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走近作者: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三.走入文本: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4.齐读。
师: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知道? 生述。(可合作交流)
师点评,借助幻灯片,补充(共工败)这一情节。四.析:
1、师: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帝王争夺之战,为什么争夺呢?文章并没有具体介绍,传说(讲述故事背景)„„而本篇文章写的正是这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 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五.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六.背一背。
七.作业:(想象大比拼)
“共工怒触不周山”时激烈的战斗场景。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因:二雄相斗争帝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具体总结如下1.集思广益。有一个专家说的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吃水不忘挖井人》 集体备课 一、二年组教师: 备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上课伊始,创设极能......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简报互帮互助凝聚集体智慧 合作研修推进高效课堂药草学校语文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为了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为增......
集体备课的收获与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结合近几年我校集体备课的推广,我对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
《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教案(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年 级 三 年 级 学 科 语 文 姓 名 刘 卫 民.《金色的草地》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