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尊师礼仪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尊师礼仪同学礼仪”。
第五章
校园礼仪 第3课时
尊师礼仪
[教学课题]: 尊师礼仪 [教学目标]:了解尊师礼仪 [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礼仪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校园礼仪的基本要求礼仪,今天,我们来学习尊师礼仪。
二、讲授新课:
预习:P121 第二节、尊师礼仪
尊师礼仪
1、如何理解尊师礼仪
(1)、尊师礼仪的由来
出自《礼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尊师重教亘古不变
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礼记·学记》中还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为:在所有做学问的道理中,尊敬老师可谓难事。尊敬老师是学生的本分,然而尊师难以持之以恒。初学尊师并不难,但是学生逐渐学有所成,甚至超过老师时,尊师就很勉强了。这也是有些人终不能成大气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尊敬老师。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鲍日新
(3)、尊重教师重在行动
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尊重教师的人格。古人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学生和老师谈话时,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该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同老师谈话,要集中精神,姿势端正,双目凝视老师,有不同看法时,可及时向老师请教、探讨。要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
2、现代尊师礼仪的基本要求
(1)、见到老师应问好、行礼、上下课要起立迎送;(2)、与老师交谈要认真,做到“五到”(3)、拜访老师要注意礼节
进老师办公室时要轻轻敲门或喊报告,然后开门进去,行礼后说明来意;在老师办公室、寝室不能乱翻动老师的物品;休息时间最好不打扰老师;到办公室或老师家不宜逗留过久,办完事应尽快离开等等。
(4)、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5)、要与老师学保持联系
三、课堂小结
尊师礼仪
1、如何理解尊师礼仪?
(1)、尊师礼仪的由来(2)、尊师重教亘古不变
(3)、尊重教师重在行动
2、现代尊师礼仪的基本要求
(1)、见到老师应问好、行礼、上下课要起立迎送;(2)、与老师交谈要认真,做到“五到”(3)、拜访老师要注意礼节(4)、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5)、要与老师学保持联系
四、布置作业:
1、如何理解尊师礼仪?
2、现代尊师礼仪的基本要求?
《尊敬师长》昌北二小范美菊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地传道、授业,用毕生精力接送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着。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项重......
《赤壁赋》第3课时学案第3课时学习目标:1、欣赏苏子与客泛舟赤壁的美景。2、品读苏轼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及其深邃的哲思与感悟。(重点、难点)3、感受苏轼随缘自适、超然物外、......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赤壁赋》第3课时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3课时 比例尺(3)【教学内容】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
《中庸》第三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