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王
斌
唐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马志成提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如何进行面向学习者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之《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该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课程;普通话水平测试;PSC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同时又为学习者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还应该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影响。做好网络课程的设计工作,使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在逻辑体系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反馈机制,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整个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习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只有确定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一门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在设计时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
再次,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在网络课程中,往往存在内容陈旧或过时的现象,这很难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较新版本,使学习者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求,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习者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虚拟情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2)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同时,开放性、协同性、共享性是网络的特性,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创设协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3)网络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有些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索式学习。但有关学习者控制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控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完全的学习者控制会给一些学习者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要适当给与学习者主控权,坚持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了更好的理解问题和建构自己的智力模式,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学习者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形成意义建构。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习者要解决某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或者推荐给学习者一些相关网站,便于学习者获得学习信息。同时,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意学习资源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针对性
所建立的资源库或推荐的网站要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收集或提供相关题库、相关文章的资源库或网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如果对学习资料不加选择,全盘地搬到资源库中,不仅浪费学习者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且使学习者不容易把握学习重点,导致学习者低效率学习。
(2)启发性
一味枯燥的学习容易引起学习者疲劳厌烦情绪,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在娱乐中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4.评价体系设计
评价是根据某些标准对一个人或他的业绩所进行的一种鉴定或价值判断。源于建构主义观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在网络课程中,如果训练只是单纯给出对错与否的答案,不去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解释,那么很难使学习者真正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更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与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有很大不同。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及时地对学习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所以网络课程应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或考核,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适当增加提示信息,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能力。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系统要适当的给与提示内容(但不是答案),以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种自我建构能力。只是很直白地显示答案,完全不考虑学习者的思想认识过程,这很难使学习者真正的理解问题。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实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并开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课程主要用于针对广大社会人群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结构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结构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特别注意了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设计了临场指导、深入学习、方言辨正三大模块),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发挥了多媒体优势,全程配音,创设图、文、声并茂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通过多种感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学习资源的安排上,建立多种资源库,收集了针对各个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料;设置学习助理“小普”提供了多方位导航,辅助学习者搜索开放的学习资源。同时,设置了课程讨论区(在“学习工具”栏目中),以有助于学习者协作学习。通过评估反馈系统,学习者可以不断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自我分析,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整个课程体系的每一部分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益于学习者通过学习形成对普通话知识的意义建构。
1.《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
该课程由临场指导、深入学习、方言辨正三个部分组成。所选择的内容都是按照最新《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来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如表1)。
表1:《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
模块设计
针对人群
主要特点
突出“临场指导”。在较短时间内,使学习者掌临场指导
短期培训 有较充裕的时间,需要系统学习普通话知识 方音明显,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校正
握普通话方针政策、知识技能、测试程序等。
顺利参加测试。
深入学习 方言辨正
讲求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方音的辨正,提供极具针对性的训练项目。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体现了相当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每一章节中,课程制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指导,对学习任务予以量化,提供了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使学习者在系统的指导下,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
2.《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
(1)导航设计
在以往的网络课程中,由于其内容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学习者的迷航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对导航系统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在本课程中,设计了目录导航、检索导航、学习伙伴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学习者可根据每一章中的上一节、下一节按钮从头到尾顺序学习课程中的所有知识节点;通过导航图,学习者可浏览到整个课程中所有知识节点问的结构关系,点击任一知识点直接进入相应页面学习。多样的导航方式给学习者以极大的灵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学习者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无所适从和无从下手的问题。
(2)屏幕界面设计
在设计操作界面时,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可控性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通过界面简洁友好而内部结构复杂的FIash功画呈现。动画演示步骤根据内容需要进行设置,每一步都有操作提示和注意事项,学习者只需要根据自己学习的能力选择合适学习进度,有效地运用了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交互情境设计
网络课程是用于学习者远程学习的,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尤为重要。课程建立了课程讨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和讨论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发言、讨论,也可以通过邮件系统与主讲教师以及其他学习者进行非实时地信息通讯,从而更好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特别设置学习助理“小普”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3.《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课程建立了一系列的资源库并提供了导航(如图1),以供学习者深入学习。资源库由问题库、案例库、文献库等数据库组成。这些数据库中所收集的资料都是与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文献库主要是收集有关普通话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解决问题,而且促使学习者从各种角度认识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问题库主要是收集紧扣学习训练的相关问题,学习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案例库主要为测评反馈系统提供试题源。案例库中的案例能够给学习者提供范例,给他们的练习提供一个导向。
网络资源收集了普通话学习网站的地址,并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了分类,便于学习者有目的地登录自己所需要的网站,不仅节省利用搜索引擎而浪费的学习时间,而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辅助自己进行学习。
4.《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评估反馈系统
评估反馈系统分为课程调查系统和学习状况统计系统,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调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通过对于课程内容重复率的观察了解学习难点,并且可以通过笔记评论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的评价方式,既可以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把握,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熟练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学习者在学习中会逐渐养成一种综合的学习能力。
由于网络课程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到目前为止,网络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网络课程在充分体现自身所固有的优势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它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网络课程的评价、资源的共享和知识产权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科技相融合,逐步完善网络课程体系。
本项目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 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子课题(ZDI 105-18-29)。
参考文献:
何克抗《关于网络教举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教育技术通讯》,2000年第6期。
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祝智庭《教师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12期。谢幼如、尹睿《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间。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
第五章一 举例说明概念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体验来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2.自我效能感:指......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五个测试项构成,总分为100分。(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限时3分钟,占10分。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2)、读双音节词语50个,限时3分钟......
普通话水平测试-1一、读单音节字词50个聊 而 够 槛 挥 茎 且 胸 准 剖 喘 民 刷 纺 人 兑 灾 炭 擦 挠撒 绿 锅 肯 耗 窘 瘸 绣 章 镖沉 眯 硕 润 色 测 脓 苔 俩 逛慨 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