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大学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形而上学存在的合理性”。
略谈大学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
摘要:大学教师权威是大学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是我国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但它要随着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不断自我发展,才能建构出新时代所需要的理性的大学教师权威。
关键词: 大学教师权威;合理性;自我发展;理性
一、什么是“教师权威”?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知识权威由教师个人的学识、专长等产生,感召权威来自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爱心和同情心。教师还要有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高尚儒雅的情操情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利于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主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能代替父母行使管教的权利,所以这些都决定了教师的权威性的存在,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权威”、“偶像”、或“榜样”、“楷模”。因此,渊博的文化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智慧、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健全的人格特征,这些是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更是教师具有教育权威性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教师权威的形成既取决于教师个体身后强大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支撑,也取决于教师个人内部所蕴涵的深厚的学术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超凡的人格感召力。在中国的教育走向全球化的学校改革中,教师的地位处于十分尴尬的、失落的境地,教师权威有丧失的危险。“ 由于职业、年龄特征的影响,传统教育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已经在削弱。在教育改革中,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角色不
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教师无形中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帮助者;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间合作学习的加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降低了;众多教师适应不了新课程,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陈旧,“穿新鞋走老路”,学生自然不会“亲其师,信其道”;有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较低,落后于大部分学生,如果教师不及时学习而一味地“抱残守缺”,就这一方面就能让学生小看了。
二、大学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
国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而教师再教育发面一直都是最具主导地位的。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任服从其教育的力量。可以说教师的权威是保持教学秩序是教育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然而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要想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个性的发展不受到抑制,教师就得更好的发挥其权威几责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所以我认为教师权威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行驶这份权利是也应该有明确的思想指导。
首先,教师不能没有权威,但也不代表教师就有独裁的权威。教师权威更多的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校就像是有高度组织和严谨秩序的集体,只有具有一定的权威发挥控制协调作用才能保证集体的顺畅发展。教师权威是有内在于外在之分的。外在的权威是教师普遍具备的素能,他主要指教师的一种威严度,而教师权威的内在则表现的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他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学识修养和敬业精神,作为老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修养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教师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再加上有一定的体验生活的能力。才能在学生中获得了威信,他们所实施的教学才能更容易得到学生认同合信服。
其次,与以往的教师权威相比,现代教师权威是以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信服,教师拥有了这种权威,学生就会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在这种权威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积极主动。在教师了解、认识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帮助、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了解、体验着自身的价值。社会的变革迫使教师必须摒弃自己固守的教师权威,将师生关系从刻板的、权力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创造性的关系。因此,现代教师权威依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没有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将无法进行,教师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再创造发挥新思维驾驭新课程,把开放的、活动的内容异化成确定的知识,以一种新的的模式来传授、灌输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当今社会教育所需要的教师权威。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当代学生具有独立、民主、平等意识,学生不甘于只受控于教师,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流,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说明现代教师权威是培养现代人格的需要,我们不能依据以前的古板教育技术强加学生,我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内在权威来适应社会发展。
三、怎样塑造理性的大学教师权威?
(一)努力提高内在权威
一般来说,教师的外部权威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内部权威则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品德修养。教师如果过度使用自己的外部权威,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然而,教师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品德修养并不一定就会对学生产生权威。权威是相对的,是有一定范围的,是特定的人相对于某一类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学富五车、道德高深的人并不会对所有的人产生权威。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很浅薄,但不可否认她对一代青少年所具有的“权威”。因此,除了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品德修养外,教师内部权威的产生,还有赖于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一方面,教师要把自己的内在修养充分地向学生表现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老师的确很行;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亲切、和蔼、贴心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权威
教师的权威是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亦可压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关键是看教师怎样运用自己的权威。显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强化权威的积极作用、减少权威的负面作用。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张扬人的个性”“引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等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话语。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双
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必须尊重教师。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礼仪。但是,师生之间应是互尊互爱的关系,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否则,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其次,学生不应该迷信教师的权威。迷信权威的人难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势必人云亦云,也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和个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敢于辩论和申诉,切不可以学生“听话”或仅仅能标准地回答问题来判断学生的优劣。
(三)了解、信任、尊重学生
教师的权威应建立在对学生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这是提升教师内部权威的重要途径。否则,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将逐渐丧失。了解是信任、尊重学生的前提。教师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和优点。尤其是当学生已经有了心理和行为问题后,教师要能够深层次地寻找学生问题后面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教育学生,而不能以臆断和简单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问题。人都有被了解的愿望,当学生认识到教师真正理解、了解自己时,就乐意视老师为知己、知音,更乐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信任学生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想、去问、去做,不要以为自己是先知先觉而学生是无知幼稚的,于是采取注入式和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有潜在能力的平等的个体来进行沟通和对话,充分给学生话语权,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被权威尊重能让学生更容易服从权威。
参考文献:
1、《新编教育社会学》 主编 马和名 副主编 刘晓红 何芳
2、《教师的权威:一种社会学观点》(1990)克利夫顿 罗伯兹
3、《教育与社会学》 涂尔干
儒家伦理的存在合理性摘要:儒家伦理是个巨大的优秀传统的资源库。儒家伦理学说最核心的就是它的“仁爱”思想。当代中国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等道德困境的解决要求我们不仅......
论城管存在的合理性——基于杭州城管执法而展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张清垚【关键词】:城管,拍卖,执法,权力,进步【内容摘要】: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举行罚没物品公开拍卖活动的......
内部合理性:私营企业党组织存在的理由一、问题和概念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一支经济力量,目前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其数量和质量在今后将会持续增长。根据我......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
试论农村私人小诊所存在发展的合理性———以奎香乡坪地村为例哲学与政法学院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A班董富旺114020008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合作医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