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 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对比”。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所得税会计两种债务法的比较与应用思考试谈在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
比
摘要: 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我国所得税会计背景、所得税新旧会计准则方法的对比研究、会计实务处理及其对会计报表与会计信息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和初步探讨,以期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得到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税法之间在收入、费用、利润确认和计量方面差异不断增加。为了协调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规之间的差异,财政部在1994年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逐渐采纳国际惯例。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应在计算企业净利润前予以扣除。
一、新所得税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我国会计制度中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所得税看作是企业的一项利润分配,并将其列示在利润分配表中;对国有企业要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完全一致,基本上实行的是会计服从税法的原则。实际上企业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会计上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家的税收都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方法的区别主要是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不同。在应付税款法下,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进行跨期分摊,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虽然确认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但是递延税款项目既不代表收款的权力,也不代表付款的义务,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损益表债务法由于对收益的认识不同,在计算程序上首先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差额,倒挤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鉴于以上原因,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取消了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是考虑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对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的重大影响,为体现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和列示预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付未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来所得税形成的负债,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实践的成熟经验基础上,财政部适时出台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统一规范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
二、新旧所得税准则的对比
1、从所得税会计计算所得税的来源看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即 “计税基础”和 “暂时性差异”,这也是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要点。将计税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赋予了真实内涵,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产生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差,必然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涵义,其所反映的纳税影响也与当前和今后的现金流量相关,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更为有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亦更具有实际意义。
旧准则中的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其来源于利润表,仅是会计利润乘以税率与应交所得税倒轧出的一种纯粹递延调节项目,既非资产,也非负债。实际上企业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会计上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家的税收都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方法的区别主要是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不同。在应付税款法下,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进行跨期分摊,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从所得税会计差异的计算处理看
新准则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新准则将其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前者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如权益法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计税差异;后者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如资产减值准备和预提费用计税差异。
旧准则中递延税项或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和税法对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即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二者之间的差异,旧准则将其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3、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看
新准则体现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不仅要求确认和计量计税差异对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而且还要求确认和计量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会计处理相对要复杂得多。
旧准则是以收入费用为重心的旧准则“利润表观”截然不同。其会计处理上,目前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不确认二者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虽确认二者差异,但其差异影响额——递延所得税借(贷)项仅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是倒轧出的年度间调节项目,不能真实反映预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负债。
三、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的影响
新所得税准则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产生影响。原来是以应交税金的数额确定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现在要确认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税率发生变化时,还要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新准则的实施,必然影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1、新准则下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应付税款法等简单方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旧转换中企业要按照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
2、新准则下会给企业一个独立操纵的空间
由于新准则的刚刚实施,更加宽松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都将给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而这必将影响各期所得税费用,对企业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等重要财务指标产生深远影响。新旧准则过渡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将资产减值、应提应摊费用损失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事项转嫁到2007年度,借机企业可以操纵利润。
3、新准则会加大企业的难度和核算成本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职业判断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如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判断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均会增加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提高会计处理的成本。
四、新所得税准则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程序
在财政部关于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企业应尽快适应新准则的要求,强化企业人员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观念,努力改进会计核算流程,设立专职的所得税会计岗位。同时应建立规范的所得税会计核算需要的各种账簿,如辅助备查账簿、工作底稿等,正确计量和全面反映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税基础;正确确定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状况。
2、增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职业判断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如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判断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这些都需要专业性的会计人员才能对其加以正确的处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因此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在企业刚刚运行新准则的前提下,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很是薄弱,如此有必要地要求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学习和认识。
3、及时得到税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在新准则下,要求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条件有所差异,由此,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专门对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下所遇到的关于税收方面的问题加以进行了指导和监督,因此,需要我国企业应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正确处理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如实计量和全面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和负债项目。
4、调整新旧准则下产生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新旧会计准则的过渡期中,必然会产生会计核算差异,这时企业应按新准则的各项具体规定,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得到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同意下,正确调整由此产生的差异,并对其加以处理。
五、结束语
目前,所得税会计是我国会计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尽可能地缩小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使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本文从新准则的要求着手深入点出主题,可以得出新准则在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处理中,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财会网.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2006 [2] 胡茂云.张 茹 《交通财会》,2007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新旧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对比探讨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Nymphae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新旧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对比探讨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篇1: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并进一步规范代理记账资格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财政部对《代理记账管理办......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有哪些变化?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
新旧劳动法对比《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一一对比,在一些条款规定上有了相对改善之处,体现出对劳动者权益相对倾斜的倾向,具体如下:《劳动合同法》中就“用人单位”的概论进一......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