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通过引进企业人员、项目、文化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征,实现在真实的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训基地 工作过程导向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十六号文)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以艺术为基础,培养设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要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从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文化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原则
十六号文指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基本部分:
1.校企合作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等。建立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2.统筹规划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既要立足于现有专业和现有基础,还要着眼于发展的专业群,要考虑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结合,在满足目前专业课程需要的同时,在设备的选型、场地的安排和数量的配置方面可适当超前。
3.共享原则
实训基地的共享性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专业间的共享,没有必要每个专业独立设立实训基地,必须尽可能的考虑专业之间对实训基地的共享,发挥校内实训基地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二是校企之间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各专业课程的实训场所,也应成为合作企业的研究、设计基地;三是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之间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还应服务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基地,承担起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功能。
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的追求已从纯艺术转向了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达到了480多所,将近达到50%,有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还将艺术设计作为学院群专业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设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特别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实训基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近几年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基地建设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1.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要求,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
实训基地的整体架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开展和实训基地作用的发挥,并影响到整体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训基地的架构,最常见的是按专业类别和课程来分,如艺术设计类各专业设置有基础类实训室,这类实训室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的实训,还设有各专业(群)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如电脑操作实训等。另一类是按照艺术专业群大类来设置,如设为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广告实训室、传统工艺实训室等。
目前推行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从原来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转变。因此,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适应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通过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其工作的普适性过程,至少包括“创意—设计—执行”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可按照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来设置各实训局的布局,开设有创意与表现实训中心、电脑效果制作实训中心、材料与预算实训中心、工程与工艺实训中心、资料与展示中心,各实训中心下设若干个实训室和工作室,各实训中心的描述如下:
创意与表现实训中心:主要以训练学生创意表达能力为主,下设手绘实训室,可完成结构素描、设计素描、速写等课程的临摹、创作等实训,培养学生的快速表现能力。
电脑效果制作实训中心:主要完成设计效果表现的功能,下设AUTOCAD制作实训室、平面后期处理实训室、三维制作实训室、后期处理实训室等,主要完成常用设计软件的操作实训,培养学生的电脑效果表现能力。
材料与预算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材料的认知,并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材并计算材料费用。主要完成材料预算课程的实训。
工程与工艺实训中心:下设对应各专业的工程、工艺实训室,如包装结构实训、室内装饰工程工艺实训、景观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室、喷绘实训室、雕刻实训室等。培养学生了解或掌握执行的工艺流程、工程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预算等。资料与展示中心:下设资料室、展示实训室等,其中资料室主要用于收集各专业优秀作品资料,同时提供最新资料给学生进行查阅。展评实训室供各专业学生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需要进行展示、点评、讲评的场所。
2.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要求,规划实训基地分布格局
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任务为驱动,这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普遍采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推行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中,主要突出行动导向的教学。每个专业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对应设计了若干个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情境中,设立项目小组,推行行动导向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传授知识、示范技能的作用。教学的环节也主要包括知识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模仿为主)、教师点评的四阶段教学法。
参照德国联帮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步骤,各步骤的描述如下:
资讯: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在这个阶段,教师将教学情境中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布置,描述工作目标、弄清存在的困难,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做的工作、条件和应当满足的要求。
计划:根据任务设计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完成任务一般有很多种途径,因此在这一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列出多种的可能性。
决策:通过小组的形式,从计划阶段的多种可能性选出一种。
实施:按照选出的一种途径开展工作,以实现任务目标。
检查:在实施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评估:对完成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其目的不仅是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好坏做出判断,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做到更好进行分析。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步骤,我们不难发现,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特征是项目小组,教师在其整个过程中仅仅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小组是教学的主体,根据任务要求,各学生小组自主制定计划,作出决策,自主实施。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基地的环境配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于分组教学,包括位置的排列就与传统的整齐划一有所区别,二是必须提供足够的资讯获取渠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获取知识的良好环境(如网络环境等),三是为小组学习和讨论提供必要的空间,如在实训基地中设置公共的休息室、讨论室等,四是要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如展示、讲评室等,供各小组展示任务完成结果及讲评交流任务完成的流程和感受。
三、融入企业文化与制度、聘用企业管理及指导人员、引入企业项目,实现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 在十六号文件中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在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中,除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以外,还更应加强基地的软件建设,即内涵的建设,以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在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主要采取了融入企业文化与制度、聘用企业管理及指导人员、引入企业项目等措施,从基地的环境、人员、实训的项目上体现一致性的要求。
1.融合企业文化与制度。在实训基地的环境中,通过引入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融合,如张贴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按企业要求进行着装,按企业要求领用材料、工具,按企业要求进行考勤等,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基地,仿佛进入了一个设计企业中,在实训中体验企业文化。
2.聘用企业管理及技术指导人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在实训基地的运作过程中,除了培养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外,按照一定比例,聘用企业人员担任兼职管理教师,指导专职人员制定管理办法和实训流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直接指导学生实训,更好的体验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实训水平,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引入企业项目,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引入企业的设计项目,仿照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设计任务。同时引入企业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评。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聘用了一大批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担任了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同时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校企之间的结合,引入了大量的企业项目,解决了项目教学的源头问题,对推行项目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完成的企业项目达到了138项,为企业完成了大量的设计,解决了企业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仅2009年完成的月饼茶叶的包装设计,生产产值就达到200多万,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工学结合是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相结合,既可以在校外顶岗实习中实现,也可以在校内的实训中实施,特别在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和机制尚有待于完善的情况下,在校内推行工学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如何建设好校内的实训基地,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本文来源于 www.daodoc.com(论文网)原文链接:http://www.daodoc.com/
2005年第32期 第26卷 总第450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VOCAlr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日0N (Teaching Research No.32,2005 V01.26 General No.450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 实训......
龙源期刊网 http://.cn创新模式 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作者:刘永佳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11期2011年4月,我校整体搬迁入驻新校区,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
龙源期刊网 http://.cn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作者:唐国盘 李新正 黄安群 陈理盾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工作过程体验、岗位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得的必要场所。综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训......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傅永强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不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