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小学科学教育观察能力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0:09: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科学教育观察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各种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因此,探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教给学生科学观察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从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 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力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奇心就是一个起点,一种力量,它会推动一个人寻求对他或她所看到的现象的解释,这是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也是实施观察能力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观察,同时把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到有益的方面来,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从而使观察兴趣真正成为观察力发展的原动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得好,学生观察能力就能更好的得到培养。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上课前创设好情境,提供观察材料

现代学习方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而科学课中的观察活动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最直接的表现。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观察活动的准备工作,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观察、研究的情境,为其保持“庐山真面目”。因为一切学问皆来源于客观观察,而不是某个神或人。例如:在上《蜗牛》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蜗牛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盘子里放的蜗牛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这时,我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这时,还需要教师用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帮助他们开展有实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2.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做适当引导,提高他们观察的实效

科学课上,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的作用不是告诉,更不是灌输,而是帮助,是引导,引导学生把研讨朝中心问题方向靠。教师要处在中立的立场上为孩子们服务,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谁对,谁错,要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发言是可靠的,教师可把获得大多数同意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即使是“错误的观点”。如当堂课没材料,没实验证明它的错误,教师可在下一节课带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研究,用事实说话,促使学生认清事实和概念,澄清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在科学教学中一般可以让学生尝试以下几种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不借助任何仪器,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方法。直接用眼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等。科学课中最简单的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运用一定的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像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等设备。在间接观察前,如果是首次使用要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间接观察可以延伸人类的感觉器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手段。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表面的气孔,用放大镜观察纸的纤维等。

3、全面观察法。综合运用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水的观察,让学生运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对水进行全面观察,从而归纳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4、分解观察法。分解法就是将比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逐一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认识,以便了解其全貌。如观察客轮,先看客轮的外形,再对客轮的船首、船身、船尾、船舱进行观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的观察综合起来,就认识了客轮的全貌。

5、比较观察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自然教学中,运用比较观察容易发现自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如在研究“哺乳动物”时,利用幻灯片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猫、牛、猴、狮子等的特征,就容易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在繁殖、喂养方面的共同特征。又如,在研究“鸟类”时,指导学生先观察鹰、喜鹊、家燕、大雁、啄木鸟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再通过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尾、翅膀、腿六个部分。

6、顺序观察法。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在空间上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每一种观察法都有利弊,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另外,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深入指导、启发、点拔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前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学科的教学就是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小学科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搜寻身边的有趣现象。在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绥德二小 高艳妮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观察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

下载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