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介绍[推荐]_湖北恩施介绍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0:03: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恩施介绍[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湖北恩施介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XX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托大家的宏福,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张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就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已有XX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

那么现在我先为大家再一次的介绍一下我们这几天在恩施的行程安排。

好的,介绍完毕。想必大家一定对接下来的恩施之旅充满了期待。那么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相关情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交汇处,是我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12月1日,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1年与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及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起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全州辖6县2市。国土面积24061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984.2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61.54%。

自治州首府为恩施市。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清江中游,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世界硒都”。恩施市总人口79万人(2007年末),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约占38%。

恩施少数民族中占多数的要数土家族了。土家族自称“比兹卡”,其中“比兹” 是名称本身,“卡” 等于“族” 或“家”。土家族又叫巴人,巴人自称白虎后裔,有白虎神崇拜。

接下来我将从六个方面来介绍恩施的少数民族风情.一、建筑文化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现在的土家族大多居于木质吊角楼。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二、节庆文化

“女儿会”即恩施土家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

“女儿会”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它因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光辉,而尤为显得光彩夺目。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些天,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

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相传,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13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恩施州年年都要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善、美的脉搏与灵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近两年,女儿会作为传统文化精品,成为土家民俗节庆中的盛会,展示土家民俗文化的大舞台。因此,恩施土家女儿会本身只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并不是一个旅游产品。只不过,有关方面利用这个节日,大打旅游牌,把她包装成了旅游产品……

三、饮食文化

恩施十大名吃

1、土家油茶汤: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堪称

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可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2、张关合渣:合渣,又名懒豆腐。其制作程序是:将黄豆洗净用水泡胀后,连豆带水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浆,架火煮开,然后放入切好的新鲜萝卜菜叶,再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张关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以合渣火锅为典型特征,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张关合渣口味纯正,营养丰富,人们戏称“全价食料”。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中外游客都特别喜欢吃,受到极高评价。

3、土家腊肉:土家腊肉是土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持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4、柏杨豆干: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炒就是在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豆制品中的一绝。柏杨豆干色泽金黄,美味悠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

5、社饭:吃社饭主要是祭祀土地菩萨,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当地人十分看重过“社”,家家户户乐此不疲,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以鲜嫩社蒿与野蒜、地米菜、腊肉干、腊豆干等辅料掺合糯米蒸或焖制而成。由于社蒿(青蒿)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能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痢、痔”等多种疾病,所以社饭是土家人的传统药膳。

6、鲊广椒: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鲊广椒,也称鲊辣椒,它是以恩施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

7、葛仙米:葛仙米,是世界上的绝品、神品,主产于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含有15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其他食品不及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食用时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炒、汤不拘,其味鲜美。《本草纲目》赞葛仙米为“肥绝佳食”,具有很好的药用保健功能。

8、凤头姜: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其姜柄如指,尖端鲜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凤头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味美可口、开胃生津、凤味独特、醇香浓郁持久,为姜中独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国生姜品种中独树一帜,因而早已是东南亚市场青睐的畅销品。凤头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体必需的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凤头姜除了是佐餐必备佳品外,更具有健脾开胃、祛寒御湿、加速血液循环,、延缓衰老、防癌之功效,还可提取姜油酮、姜油、香精等医药化工用品。姜油酮治疗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9、福宝山莼菜:福宝山莼菜又称马蹄草、荨草、水蔡。一一种高等多年水生植物,叶片呈椭圆形,正面绿色,背面暗红色,叶柄细长。福宝山莼菜可煮、可煮、可炒、可凉拌,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福宝山莼菜不仅对抑制消化系统癌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还对抑制动脉粥硬化、抗脑血栓、利水、消肿、健胃、美容护肤等均有良好效果,是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食用莼菜可以消渴熟痹,又可补下气,还可治痛肿等症,具有延年益寿、健胃强身,美容润肤的作用。福宝山莼菜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金奖”,是同类产品惟一取得国家“绿色产品”标志的产品。

10、最后一个,那就是更常见的年肉,说是年肉,其实也经常吃,在人家整酒时,大事小物时,我们去吃酒,就会吃到,就是扣肉啊。

四、服饰文化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没有完全盖住头发。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

土家族服饰,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

五、婚庆文化

出嫁时唱《哭嫁歌》,倾诉父母哺育之恩,兄弟姊妹手足之情,对家乡的依恋。哭嫁时,女方姐妹、哥嫂、母亲、亲友陪哭。新婚夫妇拜堂后,由新郎把新娘背进洞房叫“背亲”。新婚夫妇3天后要回娘家向祖宗牌位磕头,与爹娘见礼,饭后,新郎新娘三天后返回,给男方亲戚送礼叫“回门”。

土家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格调新颖,是土家族独特的且别具一格的习俗。哭词长短成句,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

六、丧葬文化

土家之嫁,曰“哭嫁”;土家之丧,兴“跳丧”。婚庆是大喜中露大悲,是真悲;而丧事则于大悲中生大喜,是真喜。大喜大悲,蕴含着土家人的人生哲学。

萨尔嗬,又叫跳丧鼓,是土家族死了老人以后的一种祭祀舞蹈。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老人死了以后,周围邻里,无论远近亲疏,不论死者的辈份高低,也不论与死扎的关系如何,都踊跃前来吊孝,在晚上跳一场萨尔嗬,陪亡人热热闹闹的过一夜。

“人死众人哀,不请自然来”,“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萨尔嗬祭祀舞蹈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巴人的“蹋蹄”之俗。道教、佛教传入后,土家族要请道士开路、做道场、做斋,时间的长短依丧家的家境而定。萨尔嗬舞蹈仅在做道场的间歇进行。现在,许多地方已不请道士做道场,只跳撒尔嗬。

恩施旅游景点介绍范文(16篇)

总结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最后的总结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考。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范文中学到一......

恩施导游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西与重庆市黔江、万州区接壤,南连湖南湘西州,北靠神农架林区,东与宜昌市交界。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的复合山区,属云贵高原东部延伸部......

恩施三十年

辉煌三十年凝聚新希望加快建设绿色繁荣开放文明恩施州中共恩施州委书记 王海涛恩施州人民政府州长 杨天然今天,我们迎来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

恩施民俗

恩 施 民 俗傩 戏傩戏,是主要流行于鹤峰全县及与之毗邻的恩施市红土、三岔一带,是当地群众藉以酬神还愿时演唱的戏,故称“傩愿戏”。其流传历史较古老,距今已有7代传人300多年历......

恩施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

下载恩施介绍[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恩施介绍[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湖北恩施介绍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