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土壤调查资源评价”。
1、土壤调查与制图概念
(1)调查土壤资源
(2)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3)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
(1)摸清全国的土壤/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2)为做好农业区划打下基础;(3)为了科学种田提供依据:
(4)为了合理地扩大耕地面积;(5)为了防治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土地质量退化问题。
(6)服务于土壤及水体污染防治;(7)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及其变化
(8)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
3、土壤调查工作按其工作进程可分为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室内汇总工作等
4、拟定工作计划,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①调查精度,比例尺的大小、制图单元确定、野外观察和试验分析所需采样的密度等。②成果要求,如完成图幅的种类和数量、调查报告的要求、需完成的资料汇编、化验分析数据。
③工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野外试点、全面展开、室内分析安排、工作总结等。
④完成工作的时间。
⑤设备:包括野外调查装备及室内化验设备、制图的仪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等。
5、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以〔度·日〕为单位。
活动积温(一般简称积温):为大于某一临界温度值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某种作物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相对固定值。
有效积温:扣除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时同时扣除生物学上限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效的那部分温度的总和。即扣除对作物有热害和冷害的部分,使热量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更趋一致。
6、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关系(气候、地形、母质、生物、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P22这题对照书看看吧
①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并通过植被间接影响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
②地形因素通过对水、热状况的再分配和土体物质的再搬运两个方面影响土壤发生和发育,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坡向及其组合的形态特征,对土壤形成起主导作用
③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主要研究其对土壤发生性状,肥力性状和其他障碍性状的影响
④通过土壤经历的年份,推断土壤发育的深浅
⑤在土壤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
7、“四图一志”:农业土壤图、农业土壤肥力概图、农业土壤改良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农业土壤志。
“五图一书”: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规划图、道路管线工程规划图、环保环卫绿化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规划说明书
8、土壤复区:在小范围内,两种以上不同的土壤分类单元,呈微域交错分布的状况。又称土壤复域。通常按比例尺的要求,难于将它们单独分开制图,则可将复区作为一个制图单元。
9、优势单元图例:一个制图单位内,某一土壤类型的面积占该制图单元的85%至90%以上时的制图单元(会判断无差异图例,组合图例,复区图例)
10、土壤剖面的种类
自然剖面;人工剖面,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或次要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11、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的“一个土壤”就叫做“单个土体”
“聚合土体” 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聚合土体”在野外处于一个具体的景观单位,是土壤制图中的一个制图单位
12、同一航线上相邻航片之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达60%,不能小于53%,如果不进行立体观测和量测,则不能小于30%
相邻航线之间的航片重叠称为旁向重叠,一般应达40%,不能小于15%
13、我国土壤资源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2)土壤调查资料陈旧;
(3)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4)缺少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材;
(5)缺乏长效机制
14、地形图上定点的三种方法: A:前交会法 B:后交会法 C:放射法
15、遥感: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如飞机)或航天器(如卫星)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原理:不同的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技术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
16、野外制图工作程序:①对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性态等进行综合研究;
②在地形图或航片上确定各类土壤剖面点的位置,确定其分类单元和制图单元,找出各类土壤之间的界线,准确地标明在地形图或航片上
17、航片土壤判读的理论基础:航片的几何特征;航片的光学特性;成土因素学说的理论基础
18、航空相片的基本标志:框标、时表、水准器、压平线、像片编号
19、土壤分析标本的采集按分析要求可分为全量分析、农化分析和物理分析三类分析标本
20、准备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
(1)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提出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
(2)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
(3)还要准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准备。
补充:
1、山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丘陵:绝对高度在500m以内,相对高度在200m以内;平原:绝对高度在200m以内,相对高度在l0m以内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3、四项全国性的土壤调查工作
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将历时12年;“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历时将近10年,土地的权属调查;全国基本农田保护与监测”工作
4、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剖面设置,制图单位常常是亚类或土类;大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
5、半干旱带的干旱指数为2~71、土地: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功能:养育、承载、美学和资产功能
2、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不可替代性、面积的有限性、动态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土地的资产属性: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位置的固定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特性、流通的特殊性
3、土地与土壤的关系:①土地包括土壤,土壤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因素;
②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立体空间④土壤作为自然物是可以搬动的,而土地是不能移动的4、土地资源的价值:天然、人工、稀缺价值
5、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6、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7、土地类型的划分标准:1:100万土地类型的化分可分为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三级制
8、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向地带性(气候条件)、经向地带性(距离海洋远近)
9、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系统一级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0、土地资源评价作用:①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②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③为土地交易服务④为土地税务服务⑤为土地管理服务
11、土地自然适宜性: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12、土地自然适宜性程度将土地分类:根据不同用途分为: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业,宜灌溉。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
13、根据FAO组织进行分类可分为:①适宜性纲(反应土地适宜的种类)S纲为适宜N纲为不适宜。②土地适宜级(反应纲内适宜性的程度S1高度S2中等S3勉强)③土地适宜性亚级:反应土地限制性的种类)④土地适宜性单元。
14、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结构分为土地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15、毛利分析主要步骤:1利用自然评价结果选择最好的土地利用。2估计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3估计农场的变动成本4估计产值5计算农场的毛利与净收入(毛利=产值-变动成本,净收入=毛利-固定成本)
16、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7、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①土地资源的数量②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③投入水平④生活水平⑤时间尺度。
18、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为农业生态区法(AEZ)
19、中国土地的基本特征:1数量特征A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口矛盾突出。2质量特征A我国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B耕地生产力普遍低。3区域分布特征:A土地资源区域分布及其不平衡B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性较大C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性大4后备土地资源的特征:A土地资源退化严重B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C土地污染严重。
20、一级土地退化类型:水土流失、沙化、次生盐碱化污染、性质恶化、贫瘠化、建设用地
21、土地复垦: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22、土地复垦的标准:①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②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③恢复植被保护其环境功能。
23、土地复垦的意义:①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 ②改善土地资源被破坏地区生态系统环境的必然选择;③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④开展土地复垦是减轻企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24、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25、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26、土地收购储备的作用:①有利于政府调控土地供应的能力②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③有利于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④有利于推行土地指标拍买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市场5有利于增加政府土地收益。
27、计算题:某行政区有土地面积25000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0000亩,亩产小麦500kg求当地的土地承载潜力(粮食不外调)要求以粮食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土地资源调查中“外业调绘”之工作步骤的是()A.量算面积B.路线勘察C.室内预判D.地形调绘2、和作物生长期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A.积温B.气温C.降水D.干燥......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定义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四个特点3、土壤资源与评价的作用 第一章1、土壤调查工作程序以及准备工作阶段的主要任......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1.通过以卫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进行“土壤......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 ④专业综合性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乏......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专业班级:**级资环*班姓名:**学号:********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实习人:**学号:********年级**资环*班一、总论 本学期在土壤资源调查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