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 玉文化_祭祀文化与说文解字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06:15: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说文解字中的 玉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祭祀文化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的玉文化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及两河流域并称四大文明的发祥地。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同时也创造出了举世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作为文明最直接的代表就是文字。从上古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龟甲牛骨上的象形符号,从而演变至篆书行书、楷书,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块形汉字。

汉字的演变几乎可以代表和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汉字是表意文字。先民们在造字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他们对世间万物和人事的看法和解释等都体现在汉字的形体机构之中。因此对汉字的解说,也就必然包括文化的解说和阐发《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古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世界观,天人观等等基本能想到都在文字演变中看到。因此,研究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分析了文字更深入到文化等各个方面。《而当今我们对古代文化研究很多都依赖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的研究。

《说文解字》不仅是最早的一本查字工具书,更是一本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界人事,莫不毕载”。《上说文解字表》许冲(许慎之子)中如此叙述。因其所涵盖之广,一一所叙,实乃初学者所不能够也。因此只在此浅叙《说文解字》中的玉文化。

《说文》第一卷:“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由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石的认识,从而将人性之美好赋予其上。不论是玉或是与玉极相似的岩石,都具有晶莹光泽、坚硬温润的质感与美感。这些很自然的和古人的审美情趣,道德伦理意识相契合,因而被引入古人的伦理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的人格化身。其次,玉在古代生活中应用更为广泛。祭祀、政权、朝聘、人际、服饰等反面都离不开玉。《说文》共分540部,录9353字,其中玉部文126重17。所占比例也是相当之大,可见古人对玉的青睐。

对玉部字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玉以及玉相关的分类。璙liáo、瓘guàn、璥jǐng、琠tiǎn,tiàn、巎náo、璠fán、璵yú、瑾jǐn、瑜yú、玒hóng、琜lái、瓊qióng、珦xiàng、珣xún、璐lù、瓒zàn、璑wú、珛xiù、璿xuán、琳lín此类皆“玉也”。但由于产地、颜色、成分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古人对其定名也有所不同。如:“璠”、“玙”,鲁之宝玉;“珣”,产于东方;“璐”、“瑾”、“瑜”、“璿”、“琳”均为美玉,属普通玉石一类,但质量更高;“瓒”,成分为三玉二石也;“珛”,特指朽玉,是有疵点的玉。此类字还包括玒、琜、琼、珦、玘、珝等,表示的是各种不同的玉石。此外,还有一些是与玉相关的,如根据玉之声,玉之色泽,玉之纹理等。玉之声:球、玲、玎、瑝、琤、瑲、瑣,许慎皆训为“玉声”。球、玲、玎三字意指玉声之美妙。琤,玉佩相击之声,李商隐《燕台·春》:“香眠冷村琤琤珮。”玉之光:《说文解字》“瑛,玉光也”;“瑩,玉色”,段玉裁注:“谓玉光明之貌。”玉之色:《说文》“瓊,赤玉也”;“瑳,玉色鲜白”;“碧,石之青美者”,实指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玉之纹理:指玉料表面的花纹,古人称之为玉英华。《说文解字》:“璱,玉英华相带如瑟弦”,“瑮,玉英华罗列秩秩。”“璱”指花纹细密,“瑮”指花纹排列有序。可见古人对玉的观察之仔细,记录之详尽,更体现出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特殊用途的玉。

1、瑞信类。主要是政治军事之类的用途。古人赋予玉以祥瑞的象征,古代做瑞信之物用于朝聘,天子接见诸侯时执的玉为瑁。“瑁,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五等诸侯分别执五种不同的圭璧,如“璋”“玠”“ ”。在古代,瑞玉是王者及贵族身份的标志,可作为君臣信物。[4] 瑞玉也用于外交和军事上。古代发兵调兵要用信物,“瑞”,《说文解字》里解释为“瑞,以玉为信也,从玉”,把玉作为凭据,信物。“琥”就是一种调兵信符。《说文解字》里解释为“琥,发兵瑞玉,为虎文。从玉从虎,虎亦声”。

2、祭祖礼神之用。先秦时期,主要的礼仪用玉有六种:璧、琮、圭、璋、璜、琥,合称“六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体现古人原始观念中的天圆地方。礼天玉器为圆璧,仿天圆而作;礼地用的黄琮,外圆内方,仿地而作。“璧”用来祭天,“琮”用来祭地,“圭”用来祭东方之神,“璋”用来祭南方之神,“琥”用来祭西方之神,“璜”用来祭北方之神。

3、丧葬之用。《说文》中“琀,送死口中玉也。丛玉,从含,含亦声。就是将玉放入死人口中。这么做的原因是古人认为玉石得山川之精气而成,故迷信地认为把玉放入死去的亲人的口中或身上就能驱邪避鬼,尸体不会腐烂。这是葬玉,另一种是一般玉器,摆放在墓室棺椁之中,象征其生前地位。

4、配饰之用。主要是用玉来做装饰之物。“瑾、瑜、玦”等都是古人所配之玉的名称。因为与有五德,所以反过来玉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又能起到警示与规范的作用。所以在服饰方面总要设法缀上玉,人的身上总的有玉。《礼记·曲礼下》:“君无故玉不去身。”

一部《说文解字》道出古人的方方面面,对政治,对经济,对生活都有着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在先秦时代,玉(《说文》中的所说的“石之似玉者”、“石之美者”、“时之次玉者”)的用途,几乎无所不在。玉制用品的种类极为繁多,玉石雕刻艺术也达到辉煌境界。可见玉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玉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君子端方,温良如玉”,喜欢玉,更重要的是喜欢它所代表的美好品质。

玉文化中的神秘现象

浅析玉文化中的神秘现象从古至今有关玉的说法非常的多,而且日益神奇,都充满了非常浓郁的神奇、隐秘色彩。就是由于它的神秘,才会更加的诱人探寻,引人遐思,这就成为了博大精深的文......

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

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立了六书理论六书是汉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它是在古人总结归纳汉字造字规律之后提出的。“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汉许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本书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

下载说文解字中的 玉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文解字中的 玉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