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_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意义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06:10: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意义”。

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

张嗣义

2009年第8期 ——构建“鄂西圈”

十堰地处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旅游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华中黄金旅游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相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生态优势突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并集一身,是中国的生态屏障和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迷人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遗存,优越的生态环境,铸就了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特有价值。

充分利用十堰独特旅游资源

——仙山、秀水、汽车城,品牌共举,魅力独特。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先后被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素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之美誉的丹江口水库,自然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水域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形成水面烟波浩淼、岛屿星罗棋布、秀水与仙山珠联璧合的壮丽景象,发展水体旅游前景十分广阔。十堰还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现有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500余家,制造业存量资产近1000亿元,年可生产各类汽车50余万辆,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集仙山、秀水、汽车城于一体,中国罕见,举世无双!

——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相宜相成,优势叠加。十堰地处秦岭屏障以南,巴山横亘以北,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抗御荒漠化南下东移的重要关隘和西南酸雨北上东进的地理防线,在全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2000年以来,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02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达105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3.6%增加到2008年的52.6%,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并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升。作为我国内陆地区最早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十堰堪称“中华之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承担着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的重任,生态功能至关重要,生态地位日益突出,堪称“中国水都”。十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以武当道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东风车为代表的汽车文化、以恐龙化石及“郧阳人”为代表的远古文化、以中华诗祖尹吉甫为代表的诗经文化、以库区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汉水文化、以伍家沟故事村和吕家河民歌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唐王李显为代表的宫廷流放文化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多种文化交融相汇,极大丰富了鄂西生态旅游的内涵。目前,十堰除拥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拥有6项国家级、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交通、大动脉,四省通衢,地位特殊。十堰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东与湖北襄樊、河南南阳接壤,北与陕西商州、西与陕西安康相连,南与湖北神农架、重庆巫溪毗邻,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约500公里,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具有特殊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十堰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公路方面:汉十高速、十漫高速建成通车,209、316国道贯穿十堰全境,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以县乡道为连接的网络体系,十堰被国家列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铁路方面:贯穿十堰的襄渝铁路是华中、华北进入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西康铁路是西北经十堰进入华中的最便捷通道,襄渝复线年内建成通车,横贯东西的铁路网络基本形成;水路方面:水路运输主要依托汉江水域航道,可直达长江。随着一个机场(武当山机场)、两个水上码头(武当山旅游港口、丹江港口)、三条铁路(十宜铁路、十运铁路、郑十铁路)、四条高速(十房高速、十白高速、郧十高速、谷竹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十堰将成为连接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主要控制点,以大交通支撑大旅游、推动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努力把十堰打造成旅游名城

近年来,十堰市围绕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基本形成了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十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此,我们要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紧紧抓住机遇,深入解放思想,明确目标,乘势而上,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地的旅游名城。

——大手笔规划,构建“山水一体游”新格局。遵循“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高起点、高标准修订十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着手编制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武当山新区发展规划,加快建立由市到县(市、区)重点景点景区的总规、控规、详规及项目设计等多层次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总体思路是:以武当山为中心,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武当山、丹江水“山水一体游”作为旅游主干线,依据各县(市、区)区位条件和生态文化资源,规划若干旅游干线支线,形成支线、干线互通互联,对外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接,对内与县市之间的旅游

景区景点相连,努力形成市内小环线、市外大环线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龙头辐射带动,集聚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拓展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高标准建设,夯实大旅游发展基础。大旅游要有大项目作支撑,尤其是要有大交通、大基础作支撑。一是着力畅通内外交通大循环。坚持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式的旅游交通建设原则,争取开通武昌至十堰“D”字头特快列车,加快武当山机场、十宜铁路、郧房和十天高速公路、武神公路建设,加快武当山、丹江口和郧县三大旅游港口建设,加快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努力形成以武当山为中心内部大循环、外部大交通的格局,把十堰建成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地区广大游客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北大门”的作用。二是着力打造武当山高端景区。围绕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继实施了武当山景区道路改造、武当文化中心、武当国术馆、南岩宫修复、明清古神道维修、琼台游步道及核心景区服务设施改造升级等一批重点工程。三是着力推进景区创A晋级。深度开发伏龙山、龙泉寺、牛头山、女娲山、净乐宫、虎啸滩、五龙河、神农峡、武当南神道、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景区,鼓励A级景区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梯级推进、滚动晋级。目前,全市已开发开放A级以上景区21家,旅游景区发展数量居全省第二。

——舞活武当山“龙头”,促进山水相宜、人文生态相长。武当山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湖北唯一能列入人文、自然双遗产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我们十分突出武当山的龙头地位,科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武当核心区、丹江水源区、十堰城区为载体,以武当山至丹江东部线、武当山至两郧西部线、武当山至房县南部线为开发重点,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与省内外旅游大市场的对接。进一步挖掘和彰显武当山生态、人文价值,积极顺应现代人追求自由舒适、回

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消费需求,加大武当山包装推介力度,把“道家养生游、武术健身游、古建筑鉴赏游、宗教朝圣游”等旅游产品打造成国际精品。同时,紧紧依托十堰生态资源和水体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森林徒步、氧吧氧浴、露营探险、登山攀岩、峡谷探幽等运动休闲项目,以及南水北调探水探源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实现山水互动、一体化发展。——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强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第一,旅游第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包装。在武当文化挖掘方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即拍一部电影、拍一部电视剧、出版一套武当文化丛书、制作一部动漫、建一座武术文化城、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注重整体包装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习家店戏剧村。通过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真正让十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十堰。

——努力扩大旅游开放,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突破性发展。旅游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只有扩大旅游的对外开放,方能带动旅游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我们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唱戏、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政府创造环境+企业主导开发”、“政府前期开发+招商升级”等模式,吸引外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行社和旅游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旅游,相继开发了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赛武当、五龙河、野人谷、龙泉寺等旅游景区,引进北京信通投资公司开发武当山太极湖新区,引进卓越集团投资建设丹江口库区旅游码头及游客服务中心,引进湖北玄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白马山旅游区。同时,支持武当山组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上市融资。强势策划促销,每年投入2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并组团参加台湾“魅力湖北”推介会、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览会、新加坡推介会、西安东西部旅交会等推介活动,充分展示武当仙山、丹江秀水、汽车名城的形象,展示我市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切实加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各市(州、林区)的联动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管理共抓、市场共建、客源互送、信息互通、政策互惠”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与陕西、甘肃、宁厦等大西北地区,以及与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十堰市人民政府市长)

发挥优势打造旅游名城

发挥泰山优势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泰山,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物质文化双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世界数以亿计游客的景仰。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作为郑州都市区的文化旅游功能区,登封......

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

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沙州镇做为国际旅游名城敦煌的城市所在地政府,始终把建设“魅力敦煌、艺术之都”做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党建为统领,以“我爱敦煌”教育活动为载体,在社......

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材料)

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作者/李东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集安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早在2000年......

国际商贸旅游名城

国际商贸旅游名城——绥芬河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面积460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1975年建市。1988年被黑龙江省委、......

下载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