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_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9:43: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况及保护利用价值——以中国武陵源名胜风景区为例(1992年12月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姓名:刘功国

院系班级:政法0901

学号:2009102010166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况及保护利用价值

——以中国武陵源名胜风景区为例

摘要:闻名遐迩的武陵源风景区,位于素有“三湘大地”之称的湖南境内,是闪烁在中国南方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该处不仅以风光秀美和谐,遍地奇山异水闻名于世;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因此,可以说它是集旅游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于一身的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和世界的骄傲。故加大对武陵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其意义也就非同一般。

关键词: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骄傲;保护利用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一、概 况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实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呀。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它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 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距张家界市城区36公里。焦柳铁路线上的张家界火车站连接全国各地,张家界机场已开通香港、澳门、北京、大连、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青岛、福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航线,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省道S304、省道S305、省道S306均可通达景区,形成了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自然风景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369平方公里。武陵源在历史上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1988 年,国务院确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批准设立武陵源区县级行政区。是国家旅游局推荐的精品旅游景点。

二、自然遗产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2年12月,据世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将中国的武陵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

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

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奇特多姿的地貌景观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增强形象感。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5°~8°,局部最大达20°),增加了岩石的稳定性,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至20余米,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

基于上述因素,加之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Ⅴ型。

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本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3.完整的生态系统

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东北接湖北,西部直达神农架等地,西南联于黔东梵净山。各地生物相互渗透,物种丰富,特别是这里地形复杂,坡陡沟深,加上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给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加之武陵源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为干扰较少,从而保存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我国众多子遗植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据考证,干百年来武陵源从未发生过较大的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岩体崩塌或森林病虫害大发生等现象,证明武陵源保持了一个结构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

武陵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

古树是自然遗产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神堂湾、黑枞脑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张家界村一株银杏古树高达44米,胸径为1.59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生长于腰子寨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这些植物种质资源,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它们的生存环境、林相结构及其保护、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

究课题。

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武陵源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位于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东区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界线边缘。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经过长期的侵蚀风化,石英砂岩构成巨大的奇峰异石,坡陡沟深,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生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经初步调查,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鳃,则遍见于溪流、泉、潭中。研究动物生态在武陵源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对于保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4.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

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是雕塑各种工艺品的上好材料。

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

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候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文字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三、旅游胜地

武陵源有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无论是在黄石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画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境内森林覆盖率为74.75%,保存着两处原始次森林,为我国重要的古老孑遗生物的生长地区。有高等植物 3000 余种,木本植物比整个欧洲拥有的树木种类还多一倍以上。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有 35 种。药用植物有天麻、杜仲、黄连、芍药、党参等700多种。有华南虎、云豹、猕猴、大鲵、灵猫等难以尽数的野生动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0种之多。这里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深厚,有原始粗犷的茅古斯,热情奔放的摆手舞,优美奇特的哭嫁歌,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精巧细致的土家织锦,神秘莫测的巫术和硬气功无不令人称奇。

四、景区现状

1989 年建区以来,武陵源区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开辟景点 300 多处,修建高标准游道 11 条 100 多公里。程控、微波通信随时可直拨世界各

地。旅游接待床位达 3 万多张,星级宾馆 30 多家。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天子山、黄狮寨两条索道和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水绕四门观光电梯。景区管理日趋规范,综合治理成绩显著,社会秩序良好,景区安全、卫生、文明、有序。

五、主要问题及保护利用建议

主要问题问题:

1.错位开发。错位,位置错了。这个错位一个是性质上的错位,把精神文化功能性质,改变成为经济功能,改变成经济开发区了。第二个空间位置错了,本来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基地,主要就在风景区以外的,古今中外都如此,主要的服务基地在外。也就是说,主要的经济功能在外。除了错位开发,还有个超载开发。本来可以在比如说在泰山顶上,适当的摆一些床位,在不影响它的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条件下,简易的可以搞适当的一些,容量允许的这样一些设施。但是它不是这样,超员了,所以这个叫超载开发,这个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但是我想现在对我们风景区破坏最大的,还不是人满为患,对别的国家来讲,这个就算很严重了,我们还不是,应该是屋满为患,房屋的屋,这个代表就是旅游服务设施,商店、旅馆,包括索道这些,大量就是构筑物,各种物,简单称之为屋满为患,这个问题也是很严重。这样结果造成污染,一个是废物的污染,废水废弃物的污染;第二个,造成视觉污染,审美上造成污染,这两个问题都很严重的。那么除了造成污染以外,它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我们国家几千年保存下来的发展到现在的武陵源风景区,这笔丰富的遗产就要遭到很大的破坏,须知它是非常珍贵的,(破坏了)很遗憾的。

保护利用建议:

无论如何,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国家公园,保护都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护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才能世世代代的去利用。简单地讲,如果我们这个杯是明代的一个杯,作为文物了,不是现在喝水的杯了,那我们第一要保护好,完整的保护好,你去研究也好,看它也好,你世世代代都可以看。而你把它当做实用了,当做平常倒水了,当做赚钱用了,而不是保护第一,那它必然要受到破坏、损害的,一不小心还全砸了。所以保护第一,为什么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呢?而不是开发什么世界文化遗产呢,这个就是因为对遗产的威胁非常严重,所以必须是保护第一。

特别要禁止、限制经济开发。对于武陵源风景区再划分一些区,里头还有禁止的,就是连游人都要禁止,专门搞科学研究的人可以去,一般游人不准去,有的地方游人可以去的,有的地方可以住的,里头也还划分,所以有很多地方要禁止经济开发,有些地方要限制经济开发。保护的标准,总的来讲就是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每一个风景区,完整程度都不一样。大家了解意思的,一定要这两个很重要,不要去把它改造掉。那么保护这个就发展精神文化功能,不是不发展了,要发展,不断地发展。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1.加强立法。我们现在风景名胜区还没有立法,只有一个暂行管理条例,当然这个立法之前,管理条例也有法规的效果,但是毕竟还是不行,应该立法,这是一条。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公园都有法的,《国家公园法》,都有法的,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时间,1982年建立国家风景名胜区,到现在二十年了,还只有一个《暂行管理条例》,这个显然是对保护、利用都很不利的,这是一点。第二个,建议改革管理体制。本来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各个部里,建设部是管全国的风景名胜区的。但是,八十年代以后,旅游一开发,大发展起来,管理体制就乱了,有的风景区,旅游公司在管,有的风景名胜区由地方的一些组织在管,有的风景名胜区这个条块分割,条条也很多。一个风景名胜区里头有风景名胜区管理系统、有宗教系统、有文物系统、有林业系统、还有商业系统,这个条条管得很多,这样子条块分割,很难统一。所以管理就有比较大的问题。那么我建议要学学国际上统一的,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国家公园,都是国家直接管理。因为国宝,人家都把国家风景名胜区当作国宝,世界遗产是人类的瑰宝,全人类的瑰宝,《世界遗产公约》里规定,你签约国,你要庄严承诺,竭尽全力做好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传播等工作。也包括国家遗产的保护。要竭尽全力,你这个国家要来做好这样的保护工作,但是我们现在呢,建设部是主管风景名胜区的,可是它只有主管业务的权利,那就太少了,这个业务是什么?就你申报国家风景区,你做的规划的审批,或者大型工程要开工了,要上报建设部批,但是其他很多(用)人权、财权都不在中央一级的,都是地方政府的,对于一个风景区,(用)人权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把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直接由国家来管理,就是国务院下面成立一个遗产管理局,直接管这个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这个国家遗产,当然还包括不可移动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是自然文化,自然与文化融合的,这几个方面,国家级的,应该这样。最起码,如果说这样一个统一组织,现在暂时有困难,那么至少建设部也应当成立一个局,不应当一个处,这个处,地位太低了,只有3个人,你去管15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忙都忙不过来,也没有地位,一个处,地位也没有,权威性也不够。我看这个现在我们国家应该重视起来。

2.组建专家管理委员会,或者叫咨询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就是说给专家一定参与科技决策,不是整个大决策,(而是)科技决策。因为遗产科技含量很高,不是一般地方政府人才可以解决问题的。科技含量应该集中国的主要的科技力量,因为牵涉面很广,学科很多,所以国家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由)有关遗产方面的专家组成,参与科技决策,给予专家有一定的科技决策权、监督权。

3.开展整治工作。就是整治破坏性开发,现在破坏性开发相当严重,所以这个也比较普遍。我希望其它的有问题的这一些风景名胜区和遗产地,也应当按照这样的标准,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整治,这个整治是对历史负责、对人类负责、也对整个中华民族负责。所以我建议整治应该很好的抓紧。

再一个建议,国家增加投入,对遗产的保护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投入,国外主要是国家投入的。尤其要加强科教性风景事业的工作,应该宣传培养这方面的管理干部,因为刚才讲的国家遗产也好,世界遗产也好,科技含量很高,应该是这样,无论管理,无论游人都应当掌握这个知识,而不是到那儿去吃喝玩乐。

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导游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导游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导游词

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

武陵源

武陵源风景区简介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总面积390.8平方千米,其中,外围保护......

武陵源导游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武陵源导游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武陵源导游词

各位朋友: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来到风光如画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武陵源这个词最早出自唐代山水诗人王维一首名叫《桃源行》的诗。诗中写道:“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

下载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