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分析法_什么是分析法和综合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9:39: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综合法分析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什么是分析法和综合法”。

综合法分析法

学习目标: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高考题:1.(2012安徽理19)

(Ⅰ)设x1,y1,证明xy111xy;xyxy,logablogbclogcalogbalogcblogac.(Ⅱ)1abc,证明

2、(2010全国卷1文数)(10)设alog32,bln2,c52则

(A)abc(B)bca(C)cab(D)cba 1教材分析: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是最重一步。因式分解、配方、凑成若干个平方和等是“变形”的常用方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知识遗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使课堂上进度比较紧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保证课堂教学进度。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直接证明的基本方法----综合法,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本节的教学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考点预测:1.高考题多以选择题和填空为主,是高考常考内容;

2.主要考察综合法。

授课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2.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ab(a0,b0).2(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题:

综合法证题

1、已知a,b,c都是正数,且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2b2c2(abc)

2证明:左-右=2(ab+bc-ac)

∵a,b,c成等比数列,∴b2ac

acac 又∵a,b,c都是正数,所以0bac≤2

∴acb

∴2(abbcac)2(abbcb2)2b(acb)0

∴a2b2c2(abc)2

abba例

2、已知a,bR,求证abab.本题可以尝试使用差值比较和商值比较两种方法

进行。

证明:1)差值比较法:注意到要证的不等式关于

a,b对称,不妨设ab0.ab0

aabbabbaabbb(aabbab)0,从而原不

等式得证。

2)商值比较法:设ab0,aabbaa1,ab0,ba()ab1.bb ab故原不

等式得证。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

(或作商)、变形、判断符号。

3、若实数x1,求证:3(1x2x4)(1xx2)2.证明:采用差值比较法:

3(1x2x4)(1xx2)

2=33x23x41x2x42x2x22x

3=2(x4x3x1)

=2(x1)2(x2x1)13=2(x1)2[(x)2].2

413x1,从而(x1)20,且(x)20, 24

13∴2(x1)2[(x)2]0, 24

∴3(1x2x4)(1xx2)2.分析法证题

例1.设a、b是两个正实数,且a≠b,求证:a3+b3>

a2b+ab2.

证明:(用分析法思路书写)

要证 a3+b3>a2b+ab2成立,只需证(a+b)(a2-ab+b2)>ab(a+b)成立,即需证a2-ab+b2>ab成立。(∵a+b>0)

只需证a2-2ab+b2>0成立,即需证(a-b)2>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b,有a-b≠0,所以(a-b)

2>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以下用综合法思路书写)

∵a≠b,∴a-b≠0,∴(a-b)2>0,即a2-2ab+b2

>0

亦即a2-ab+b2>ab

由题设条件知,a+b>0,∴(a+b)(a2-ab+b2)>

(a+b)ab

即a3+b3>a2b+ab2,由此命题得证

2、已知a,b,c,d∈R,求证:ac+bd≤(a2b2)(c2d2)

分析一:用分析法

证法一:(1)当ac+bd≤0时,(2)当ac+bd>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c+bd)2≤(a2+b2)(c2+d2)

即证a2c2+2abcd+b2d2≤a2c2+a2d2+b2c2+b2d

2即证2abcd≤b2c2+a2d2

即证0≤(bc-ad)2

因为a,b,c,d∈R,所以上式恒成立,综合(1)、(2)可知:分析二:用综合法

二:(a2+b2)(c2+d2)=a2c2+a2d2+b2c2+b2d2=(a2c2+2abcd+b2d2)+(b2c2-2abcd+a2d2)

=(ac+bd)2+(bc-ad)2≥(ac+bd)2 ∴(a2b2)(c2d2)≥|ac+bd|≥ac+

分析三:用比较法 证法三:∵(a2+b2)(c2+d2)-(ac+bd)2=(bc-ad)2≥0,∴(a2+b2)(c2+d2)≥(ac+bd)2 法

∴(a2b2)(c2d2)≥|ac+bd|≥ac+bd,即ac+bd≤(a2b2)(c2d2)例

3、设a、b是两个正实数,且a≠b,求证:a3+b3>a2b+ab2.证明:(用分析法思路书写)

要证 a3+b3>a2b+ab2成立,只需证(a+b)(a2-ab+b2)>ab(a+b)成立,即需证a2-ab+b2>ab成立。(∵a+b>0)

只需证a2-2ab+b2>0成立,即需证(a-b)2>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b,有a-b≠0,所以(a-b)2>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以下用综合法思路书写)

∵a≠b,∴a-b≠0,∴(a-b)2>0,即a2-2ab+b2>0

亦即a2-ab+b2>ab

22由题设条件知,a+b>0,∴(a+b)(a-ab+b)>(a+b)ab

即a3+b3>a2b+ab2,由此命题得证.课堂小结

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所需要的已知P1,P2,,直到所有的已知P都成立;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1、a,b,cR,求证

abc)

2、设a, b, c是的△ABC三边,S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c2a2b24ab.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abcosC4absinC,即证:2cosCC,即:CcosC2,即证:sin(C)1(成6

立).新学案31页6、7,33页3、4.作业:教材P52 练习2、3题.

综合法分析法习题

课题:§选修22.2.1综合法、分析法习题课时: 两课时班级:高二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过程与方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1)》导学案编写人:马培文审核人:杜运铎编写时间:2016-02-24 【学习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重点难点】1.......

综合法与分析法

课题:§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希望我今天的说课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

综合法和分析法

课题综合法与分析法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精读教材P60- P64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的问题,二次阅读教材部分内容,并回答,时间为15分钟.2.找......

分析法与综合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一、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定义1、定义所谓分析法,是指“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即从结论出发,不断地去寻找需知,直至达到已知事实为止的方法.分析法的思维全貌可概括为......

下载综合法分析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法分析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