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限时“15+2”训练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9:38: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限时“15+2”训练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5+2”专题训练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0届江苏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年,它所评选出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项活动的开展

()

A.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

D.有利于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2010届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2010届江苏海安中学、南外、金陵三校调研测试)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王濛敢打敢拼,英勇顽强,成就了2010年冬奥会的“三冠王”,不仅发扬了奥 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而且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4.(2010届江苏盐城第二次调研)“„„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是 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2010届江苏徐州第一次调研)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

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2010届江苏南京二模)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C.具有求同存异和减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7.(2010届江苏南京二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8.(2010届江苏泰州期末联考)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9.2009年5月23日—6月28日,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首展在台中市展出。展览以“讲·述”为主题,呈现了两岸艺术家在语言方式上共同的文化特征,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中建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关于中华文化,以下说法不妥的是()

A.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

B.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上

D.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特性

10.(2010届江苏徐州第二次调研)2010年1月1日~17日,中国侨联主办的“五洲同春”文艺晚会在加拿大、美国的六场演出,场场成功、场场精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2010届江苏无锡质量调研)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两岸形成“共同建议”()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12.(2010届江苏盐城第一次调研)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对此认识不确切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D.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13.(2010届江苏扬州高三模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

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霍普金斯的观念中,值得肯定的是()

A.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B.中华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文化

C.中华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14.(2010届江苏扬州高三模拟)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作为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

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10届江苏盐城第三次调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A.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二、非选择题

1.(2010届江苏镇江第一次调研)全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和谐的民族关系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促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方面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选择题

1、B2、B3、D4、D5、C6、A7、D8、D9、C10、A11、C12、B13、D14、A15、A

二、非选择题

1.(1)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条件。②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是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展经济,还要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还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政策等。因此命题观点是片面的。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各种活动增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感情。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公民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2.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限时训练(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限时训练(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2个题,每题4分,共48分)1.北京市首个“劳模精神教育基地”在崇文区玉蜓公园正式揭牌。有关领导在揭牌......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限时“15+2”训练7:当代国际社会

“15+2”专题训练7当代国际社会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0届江苏镇江第一次调研)英国人阿克毛因携带4000余克海洛因入境中国,于2009年......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1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长春质检)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

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限时“15+2”训练1:生产、劳动与经营

“15+2”专题训练1——生产、劳动与经营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0届江苏苏北四市期末)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9民族精神与文化强国

专题限时训练(九) 民族精神与文化强国(分值:100分 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7·江苏镇江一模)知名学者于丹说:“每一个汉字都会讲故事。探讨汉字作为交流工......

下载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限时“15+2”训练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限时“15+2”训练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