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著名海外华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广东华侨历史”。
海外华侨
早年出洋的广东人,秉承了刻苦耐劳、精明强干的传统,在侨居地艰苦创业、落地生根。经过多年打拼,不断发展壮大,并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期海外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人为了实现出国梦都付出了血和汗。这些猪仔钱(出293)就是最好的证明。“猪仔钱”属私铸币,材质以玻璃、陶瓷为主,币面和币底均有不同图案(如圆形、六角形,蝴蝶形或者鱼形等)、记号(如钱字等)。最初是赌馆中的筹码,后来使用范围慢慢扩大,作为种植园主、矿场主支付给契约华工工薪的代用币,在雇主的种植园或矿山企业中流通,以此加强对华工的控制和束缚。
(PS:契约劳工,主要是指那些来自农村的贫民,他们身上不名一文,被人利诱拐骗南来,因为他们像猪只一样被贩卖出洋,所以契约劳工被视为猪仔,任人宰割。猪仔抵达南洋后,便得为雇主服劳役,为期一年至三年不等,他们会被送往园丘,种植甘蜜、胡椒等农作物,也有被派去采掘锡矿,服役期间,雇主提供他们住所与伙食,按月发给他们若干零用钱,这零用钱非一般殖民地政府之钱币,而是限于在园丘内使用之园丘代用币。俗称“猪仔钱”。发行园丘代用币,是得到当时殖民地政府或地方苏丹(土皇)许可,领有许可证方能发行,在园丘区内流通使用。发行之代用币主要是方便支付垦殖区内猪仔的工资,使猪仔得向由园主开办之商店购买米粮与日用品,同时可提防猪仔逃跑。)
明信片——修建美国铁路的华人(近1.1679):19世纪60年代,华工参与了横贯美国东西的中央太平洋铁路铺设,1869 年铁路完工时,中国劳工占90%,约9000人。利兰·斯坦福称“如果没有中国工人,要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期限内完成这个伟大的国家工程的西段是不可能的。
占全国华侨人数70%的海外粤人在融入侨居地的过程中,不仅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也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并将西方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传入故乡,使南粤民风率先开放。他们心系故土,将海外积蓄汇回家乡,赡养家眷、投资兴业,捐资慈善公益、支持革命、支援抗战,对广东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慈黉(1843-1921),又名陈步銮,出生于饶平县。早年随父经营南洋至中国沿海各地的航运,后在曼谷创设陈黉利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又在香港、新加坡、汕头等地创办企业。相传陈家大院屋多,居者少,为使空气流通,专门雇用一个仆人专事开关门窗。每天早晨起床,把里里外外所有门窗打开,继之再关闭,一天的时间便接近黄昏了。其偌大程度,可见一斑。堪称史诗式的家族工程。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曾出资修桥筑路,并于1909年在家乡创办成德学堂,是潮汕地区最早的侨校。
叶亚来(1837-1885),惠阳人。叶氏靠他的勤奋,善结人缘,当上吉隆坡的华人领袖“甲必丹”。在因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雪兰莪内战中,转败为胜,保住了吉隆坡,成为创建吉隆坡的功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在争夺锡矿的雪兰莪内战,他顶着战争的重压,在盟友背叛的不利情况下收复吉隆坡,重视教育并制定了各种政策,让原本不和的本地人和华人一起努力,最终重建了吉隆坡,成为了当地的英雄。马来西亚本地也将他和叶亚石、刘壬光一起列为“马来西亚客家三大领袖。”叶亚来尊师重教,重义轻利,吃苦耐劳的美德,征服了整个马来西亚,也成为了马来西亚华侨圈中的英雄和传奇。
虽然广东远离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心,但因为很多外来的移民带来的如尊师重教,重义轻利的传统优秀文化,广东历史上文化名人众多,除了有被誉为岭南第一家的陈献章及其弟子湛若水,还有岭南三大家和两大儒,而其中,三大家中广东新语的作者屈大均的爱国情操世人皆知。
广东华侨中学广东华侨中学是一所直属于广州市教育局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前身是四邑华侨中学,于1946年由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的爱国华侨集资创立,1950年政府......
对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思考导言:商业是中国华侨华人的基本经济,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他们凭借勤奋和智慧在商海中占据了自己的坚固立身之所,那么当时间推至如今的全球化市场浪潮......
海外华侨与中国抗战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孟子寻 鸦片战争之后,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
各阶段各地区华人移民19世纪50年代、近20年以来;四邑地区、温州地区、福州地区中国人最早移民加拿大是在19世纪50年代。那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弗雷塞地区发现金矿,立即吸引了......
广东华侨城导游词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广东华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