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素养
沽源县小厂镇寄宿制学校
康新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我印象中特别深刻,因为它就镌刻在正对河北师范大学正门的一块巨石上。两年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会看到。这八个字是对每一位师范生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摆在了首要位置,可见古人对教师的期望首先在于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教习。现在人们往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人的心灵的塑造和洗礼。仍然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了绝对的高度。
“范”就是模范,榜样的意思。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为现在的学生模仿性特别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学生树立典范。如果你要求学生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有礼貌的人,你就应该首先做到,包括尊重每一位学生。如果你做不到,学生又怎么会信服你的说教呢?尊重学生并不只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的是一颗真心。即便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也不可以表现出蔑视抑或敌视。而要用真心换得理解,用真理换得成长。
道德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融。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宣扬者。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甚至比父母与他们的子女相处的时间都要多,教师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因为“润物细无声”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好。当然,在师生交往中,也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不愉快发生,这个时候教师更应该宽容一些,大度一些,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斤斤计较。我们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心中充满爱,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效,我们的生活才更精彩。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我们才会真正地了解学生,也才能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德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用爱实践着师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今天,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情境下,强调“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立德树人”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
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在言传的同时注重身教。所以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建设一个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团队。
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呢?对此我也有自己的几个观点。首先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规范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增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其教学能力。其次强化教师人格风范。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心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第三要规范学校政策环境,促进教师师德培养。如规范教师行为:通过下发书面文件,组织集体学习,通过评优争先号召青年教师,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以身作则,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第四加强礼仪教育、民族风俗教育。我们要从幼儿养成教育入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并让他们从小了解蒙古族礼仪风俗,让幼儿参与民间节日活动,感受传统的艺术。从而养成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良好道德习惯。培养幼儿尊重师长、热爱同学、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道德风尚。
师生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谁也离不开谁。苏霍姆林斯基曾对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作为领路人,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深知责任的重大与艰巨,但我不会退缩,不会茫然。我必将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新的太阳,迎接美好的明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意像雷锋同志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通过录像聆听了两名教师的师德报告,我深深的知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著名的教育......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近年来关于教育的新闻不绝于耳,其中不乏一些感天动地,令人崇敬的楷模和英雄事迹,但也有一些“史上最牛的牛人和牛事”。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范跑跑、杨不管等......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师德师风的源头作者:王勤古人在把德才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通常都是把“德”字放在优先位置的。因为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巨大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古来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