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概括
作者:顾文婧 107010指导教师:王世伟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及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先后应用于临床,常规X射线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医院的放射科已基本实现了全数字化[1]。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与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与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等各种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支持。DR和CR设备质量稳定,故障率较低,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较满意。但CR与DR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缺点。总体来说DR相对CR有较多优点,但DR价格昂贵,所以CR和DR在一段时间内并存的局面不会改变。CR和DR如何配置,是目前摆在放射界所有同仁面前的一大难题[2]。现阶段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只能充分、合理地联合应用CR和DR 才能解决放射科常规X线检查数字化。本文结合CR与DR成像原理及优缺点对比,介绍CR与DR的临床联合应用及现状。
关键词:计算机摄影;数字化摄影;联合应用;CR和DR;对比
前言:通过对CR和DR的简单了解,以及对二者的详细对比,了解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历史,更好的把握今后应用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和新动向。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放射诊断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而X线成像技术是医学成像的主要技术。数字X线成像技术CR、DR近来年发展非常迅速,使人们使用比先前低的X线辐射剂量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成为可能。现将CR与DR简单介绍如下,以提高对二者的认识。
正文:
一、医学CR、DR的区别
CR(Computed Radiography)的工作原理:X线曝光使IP(imaging plate)影像板产生图像潜影;将IP板送入激光扫描器内进行扫描,在扫描器中IP板的潜影被激化后转变成可见光,读取后转变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将数字图像显示出来,也可打印出符合诊断要求的激光相片,或存入磁带、磁盘和光盘内保存。
DR(Digital Radiography),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由数字影像采集板专用滤线器BUCKY数字图像获取控制X线摄影系统数字图像工作站构成。在非晶硅影像板中,X线经荧光屏转变为可见光,再经TFT薄膜晶体电路按矩阵像素转换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监视器将图像显示出来,也可传输进入PACS网络。
CR相比DR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安装;IP影像板可适用于现有的X线机上,直接实现普通放射设备的数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院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病人受照剂量,更安全。CR对骨结构,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的X片成像;易于显示纵膈结构,如血管和气管;对肺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成像;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图像;用于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和肠粘膜皱襞上,CR(数字胃肠)优于传统X线图像。
CR是数字X线摄影DR是计算机X线摄影
1.CR
CR是X线平片数字化的比较成熟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作为载体,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目前的CR系统可提供与屏---片摄影同样的分辨率。CR系统实现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能提
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post-proceing)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传输给较低存档与传输系统
(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实现远程医学(tele-medicine)。
2.DR
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D)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X线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其影像可以观察对比度低于1%、直径大于2MM的物体,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10。量子检出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cncy;DQE)可达60%以上。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像噪声、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影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
数字X线摄影包括硒鼓方式、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摄像机阵列方式等多种方式。数字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放射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并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等优点,还可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教学与会诊。
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X线摄影新技术,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更便捷的操作、更高的成像分辨率等显著优点,成为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主导方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临床机构和影像学专家认可。近年来随着技术及设备的日益成熟,DR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和普及应用,逐渐成为医院的必备设备之一。临床界和工程界专家普遍认为,DR设备将成为高水平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终极产品。
DR主要 由X-线发生器(球管)、探测器(影像板/采样器)、采集工作站(采像处理计算机/后处理工作站)、机械装置等四部分组成;DR之所以称为“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的实质就是不用中间介质直接拍出数字 X-光像;其工作过程是:X线穿过人体(备查部位)投射到探测器上,然后探测器将X线影像信息直接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并同步传输到采集工作站上,最后利用工作站的医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DR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患者流通速度;相对于普通的屏/胶系统来说,采用数字技术的DR,具有动态范围广、曝光宽容度宽的特点,因而允许摄影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由于直接数字化的结果,拍摄的X光片信息量大大丰富,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
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改变了以往X光平片固定影像的局限性,提供了大量临床诊断信息;由于其大尺寸、多像素成像板的贡献,大大提高了X光胶片的清晰度及细节分辨率,成像综合水平远远超过普通X光平片;同时有助于实现普通X线摄影图像的数字化存储和远距离调阅、交流等方便应用。
依据探测器的构成材料和工作原理,DR主要分为三大技术:CCD、一线扫描、非晶体平板(非晶硒、非晶硅+碘化铯/非晶硅+氧化钆)。
一、CCD:由于物理局限性,专家们普遍认为大面积平板采像 CCD 技术不胜任,而且CCD设备在图像质量上较非晶硅/硒平板设备有一定差距,但是相对有价格优势;世界上还有几个厂家用此技术如 Swiray。
二、一线扫描:也称一维线扫描技术,由俄罗斯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发明,也就是国内中兴航天在生产的DR;有受照剂量低、设备造价相对平板技术更低廉的优点,但也存在成像时间长(数秒)、空间分辨率低(刚推出时是1mm/lp)以及X线使用效率低的致命缺陷;成像质量较差而且病人会接受大量不必要的辐射。
三、非晶平板:非晶硒/非晶硅;主要由非晶硒层(a-Se)/非晶硅层(a-Si)加薄膜半导体阵列(TFT)构成。
二、CR与DR的性能比较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系统,现从系统功能、图像质量、控制使用及软件功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系统功能比较:CR是在传统X线胶片摄影装置改进而来,它是利用IP板替代了原有的胶片暗盒,与现有的X线拍片系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IP板在X线曝光后,将图像信息存储在IP板上,将IP板(类似暗盒)送读出装置读出处理,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DR则是完全数字化的产品,完全改变了传统X线胶片摄影过程,平板探测器(FPD)经X线曝光后即时将X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计算机进行处理,设备是一套全新的数字X线机。
2.图像质量比较:图像的空间分辨率CR>3.5LP/mm,DR>3.6LP/mm;密度分辨率CR>212灰阶,DR>214灰阶,DR的FPD显示信息>CR的IP板,DR调制传递函数MTF高于CR。
3.操作使用:目前医院使用CR、DR已比较普及,据不完全统计,使用X线传统屏片摄影每个病人平均需要7.5分/人,采用CR摄影的需6分/人,而采用DR摄影的需要2.5 分/人,CR可与原有的适合X线平片摄影的X线机系统配合使用,特别是可用在ICU、急诊室等特殊科室的复杂体位的摄影,而DR系统则较适合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
4.软件功能方面:CR、DR的软件功能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软件功能大同小异,都是采用质量控制摸块和后处理技术保证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DR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
(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主要原理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探测器(电离室),在曝光时测量透过病人的X线剂量,当达到图像采集所需要的剂量后,自动关闭X线系统,保证了整幅图像的一致性,在快速得到一幅数字图像后,可以立即对图像进行数字优化处理。而不必像以往胶片冲出来之后才知道图像的好坏,病人因为图像的问题而被重拍的概率大大降低,病人也避免了接受不必要的X线照射,减少了所接受的射线剂量。通过AEC技术,配合其工作站上的多种处理摸式,使成像质量稳定,且操作简单化,不用人为的调整和处理。CR的曝光指数
(ExposureIndex,EI)参考值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参数,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EI和EVP值以达到高质量图像的目的。由于拍片过程与后期的图像处理没有直接的关联,要获得较好的质量的图像,还需要一定的投照技术和经验,设备可操作性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比DR要差一些。
三、CR与DR的共同点
共同点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于屏胶片系统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于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与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窗宽窗位调节、放大缩小、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和密度测量等,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它们还有效解决了图像的存档管理与传输,可以采用光盘刻录的方式保存影像资料,具有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总之,根据潍坊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使用CR、DR的实践认为,CR与DR系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优缺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CR目前在中小型医院仍不失为较方便的数字摄影过渡设备。DR摄影技术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技术性能也不断提高,价格大幅降低,已达到了普通患者能接受的水平,将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途径。
小结:
CR系统更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其非专用机型可和多台常规X线摄影机匹配使用,且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则较适用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单机工作时的通量限制,不易取代大型医院中多机同时工作的常规X线摄影设备,但较适用于小医疗单位和诊所的一机多用目的.事实上,CR和DR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DR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DR电子暗盒的结构由4块7.5in*8in所组成,每块的接缝处由于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得没缝,且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必将导致4块全部更换,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已有的X线机设备,而CR相对费用较低,且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数字化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影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存储,这些都是数字化图像的优点数字化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都是所摄部位总体的重迭影像,因此,传统X线能摄照的部位也都可以用DR成像,而且对DR图像的观察与分析也与传统X线相同.所不同的是DR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象素所组成数字化图像对骨结构,关结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用数字化图像行层成像优于X线体层摄影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不少方面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但从效益-价格比,尚难于替换传统的X线成像.在临床应用上,DR不像CT与MRI那样不可代替.需改变现有设备.参考文献:余厚军.CR和DR数字图像软阅读显示器的配置.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418.2 陈卫国,黄信华,段刚,等.数字化放射科设备更新的发展策略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061008.张里仁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张云亭,袁聿德主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张泽宝主编.医学影像物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舒震宇,狄幸波,章伟敏.DR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431.,,袁仁松,刘广月,傅长根主编.临床影像技术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6.Cornelia SP,Martin U,Edith E,et al.Digital radiography of the chest:detector techniques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J Thoraces Imaging,2003,18:124137.Kawata H.Investigation of beam quality for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 with RbRr:Tl(+)photostimulable storage phosphors.Nippon Hoshasen Gijutsu Gakkai Zahi,2003,59:11741182.陈勇主编.CR、DR体位设计与临床优化选择.第1版.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
1、淤血的最早X线表现:上肺静脉扩张似鹿角状2、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双腕关节正位3、减少与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减小焦-片距离4、与胸骨剑突末梢同一平面的椎体~~~~T115、肋骨联......
1、肘关节侧位摄影要点?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度,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成侧位紧贴暗盒面上,肘关节至于暗盒中心处。中心线:经肘关节垂直射入......
医学影像技术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医学影像技术自我鉴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医学影像技术简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