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小学教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
14、15岁)
二、教学组织常见形式
1、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等学校采用的学制
2、班级授课制:按年龄、水平分班
3、分组教学:目前美英法德等在实行,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美克伯屈--学生决定学习的目的与内容
5、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
2、谈话法:问答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5、演示法: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6、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
7、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8、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
9、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0、实践活动法:社会实践活动
11、以情感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
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四、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启发性原则:调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
4、巩固性原则: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5、循序渐进原则: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因材施教原则:为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导问题而提出的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五、教学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基本要求
2、发展性原则: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3、整体性原则:整体出发,多方面检查和评定
4、指导性原则: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
六、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3、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5、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6、品德修养指导法: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七、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八、学制
1、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未实施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3、壬子癸卯学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
4、壬戌学制:又叫新学制,六三三学制,一直延续至今。
九、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十、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作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十一、学习动机
1、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是一种重要和稳定的动机
2、附属的内驱力:为了保持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3、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的相应地为和威望的需要,是一种间接的学习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十二、课程资源的划分
1、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课程资源
2、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3、从课程范式的角度,可以分为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
4、按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十三、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了解学生: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集体档案和个人档案
4、班会活动: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家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6、操行评定: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十四、教学类型评价
实施功能
1、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的摸底考试
2、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
3、总结性评价: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的评价
运用标准
1、相对性评价:考试排名次
2、绝对性评价:教材编制试题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3、个体内差异评价:被评价者过去现在或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比较
十五、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十六、教育报告一般结构
1、题目
2、引言
3、正文
4、结论
5、参考资料和附录
十七、《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十八、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十九、应对课堂突发事件采取的策略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善于总结引导
4、公平民主处理
二十、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二十一、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二十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有选择
2、理解性: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对感知对象理解的更全面深刻
3、整体性: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稳定的特征,不随便改变条件二十三、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二十四、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方法
4、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二十五、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基础知识
4、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开展班会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现身终)(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
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2013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二、简答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2.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23.我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