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校本培训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稿”。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校本培训讲稿
主讲:于宝瑞
时间:2007年10月12日课时数:6地点:学校会议室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
“软” ;“广” ;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
“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1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荣誉
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
(1)起点高。
(2)精神价值凸显。
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
(1)社会现实。
(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
服务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
理想层次
原则层次
规则层次
六、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二)对待学生的道德
(三)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四)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七、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A.问题与冲突
(一)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
(二)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
(三)在教育过程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
(四)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
B.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不高;
(2)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不高;
(3)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2.培养方面的原因:
(1)职前培养不系统
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师德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师范生”体现不明显;
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2)在职培养不受重视。
3.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1)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
(2)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身修养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其道德的要求:
“ 人格” 修养不适应;
文化修养不适应。
C.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1、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和职业待遇;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
(2)实施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全面提高和落实教师的职业待遇:
带薪休假、定期带薪进修学习、购房住房优惠待遇;购买车船票;社区服务等生活优先待遇。
2.为教师的创造发展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创设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1)新闻媒体要坚持尊重事实,全面分析,正面引导的原则,配合政府和学校营造一种学校为主、社会支持、家长协助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2)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为学校、教师、学生“减压”;
(3)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子女在学校中的成长与发展,了解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困境,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工作。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1)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管理
定编时坚持“少而精”与“足而余”的原则;
吸引高学历的人员从事教育工作。
(2)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与聘任制度,依法优化教师队伍;
4.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和道德修养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2)强化教师综合文化修养;
(3)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检测与咨询;
加强对教师自律和道德修养的养成;
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调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师德建设: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规则制度,逐步实现师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2)强化政策导向,对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
(3)完善监督机制。
6.建立职前与在职相互衔接的师德培养体系:
(1)职前师德教育要抓好打基础的工作;
(2)在职师德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3)职前与在职培养要重视关联性和互补性。
专题二:中外教师职业道德的比较与借鉴(自学)
——略
专题三:争鸣: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事例1:《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9日的报道《教育系统开展向吴玲、马祖光、陈学求学习活动》。
事例2:山东省平度市教体局:《重负之下爱之歌》。被神化的师德标杆让老师戴上沉重的光环
争鸣:我们需要提倡什么样的师德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师德舆论:追求高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透支健康亲情第一思考:一个颇有争议的教师:薛瑞萍
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掌握自己的时间充实自己——《“根在沃野——我的个人阅读体验”》)、她是一个场,有很强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儿子永远是第一位(8小时外属于家,属于孩子)、自卑的狂人观点1:顺乎人性最美把学生当人看待:平等、尊重、善待把教师当人看:普通人、有个性、真实、善意——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观点2: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庄西真)1.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
4.课程设计的专家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6.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
7.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高度重视师德的结构性缺陷
强调教师的情感培养,不仅仅是业务培养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有“底线”?
目前存在与师德相悖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氛围中的不和谐音律,对教师的不良影响。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矛盾”的导向;招生中的不正之风,评优课造假,为提高升学率,把学生推出学校,高考、竞赛和教师利益的不当联系引起的问题。
三是认为师德只是爱,对学生过分呵护迁就,推崇无差错的教育,无过错的教育,褒扬之辞信口就来。
四是师德的现状比较多关注的是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及以“爱”的名义所实施的“惩戒”。
——全国劳动模范张思明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他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1997年8月7日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是八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我国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就一直过度重视简约。1991年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字数也增至596个字符。
一是粗略;二是遗漏。师德应当有一条明确的底线 用法律确保教师地位及权利思想 教师是一种专业
教师法律地位的确定
专题四: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交流)
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
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
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
模式:问题——分析
专题五:法律视野中的教师职业道德(研讨交流)
模式:问题——分析
分组活动;(6人一组,随机分组)
小组中,各人说出一个师德案例(优与劣都可!),交流讨论分析;
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学员面前发言,学员可以就各组案例人物发表不同意见
作业:
1、教师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特征与功能?
2、我国传统师德内涵中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3、你觉得新世纪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4、撰写师德案例一则,体现你的师德观。
5、谈谈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6、你认为教师是否应有职业道德“底线”?如果有,什么是教师的道德“底线”?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校本培训讲稿主讲: 于宝瑞时间:2007年10月12日 课时数:6 地点:学校会议室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达标计划教师:一、目标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和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认识新......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试题一艺孤行 发表于 2008-4-16 23:14:00一、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P3答:一是认识功能;二是时间功能: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四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试题辨析题[1]作者:未知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9-4-10 9:12:49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二、辨析题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